郁亮說房價猛漲期結束?看完萬科近年財報秒懂了
摘要:最高峰往往就是房價企穩的開始
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撰文|張銀銀
中國房價單邊快速上漲時代已經結束了!
這一擲地有聲的言論來自萬科郁亮。不少人聽了這話,感到高興。當然,也有人會傷心、害怕。這輪房價周期太火熱,一步步吸引人高價入市炒房,你說不快速上漲,我賺毛個錢!
對此,官方其實早就定調,房子不是用來炒的。
不用來炒有兩個辦法,交易規則上不給你太多炒的機會,比如長時間鎖定,已經這麼在干;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房價單邊快速上漲終結。如此,你自然只能炒毛線。
現在需要判斷的就是,單邊快速上漲是不是終結?
恰好,萬科發布年報,槓桿遊戲搬磚之餘,竟然去對比完了萬科近些年的財務狀況。然後,我想說,從萬科自身財務、經營角度而言,郁亮對房價不再單邊上漲的言論,可能真有價值,起碼可以信一半。
接下來,槓桿遊戲就從萬科過去幾年的財務說起。
1、不僅凈利潤大漲33.4%,2017年萬科凈資產收益率創下近年來新高,但過去經驗表明最高峰往往就是房價企穩的開始
如萬科2017年年報顯示,萬科實現營收2429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0.5億元,增長33.4%。每股基本盈利2.54元,增長33.4%。
圖1.萬科2017年財務分析圖 圖表來源|網易財經
如上圖1所示,萬科全麵攤薄的凈資產收益率提升至21.14%,同比增加2.61個百分點。重點就是凈資產收益率的快速提升,最大原因是萬科利潤大幅攀升,2016年210億元,2017年實現了281億元。
圖2.萬科2016年財務分析圖 圖表來源|網易財經
而看營收,增長微乎其微,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房價上漲帶來的超額利潤。房子如果不怎麼漲,該怎麼賣,還是得怎麼賣?如果漲了,那就是多賺的。
但這樣的情況可以持續嗎?我們接著回顧過去幾年萬科的凈資產收益,和其他財務數據。
圖3.萬科2015年財務分析圖 圖表來源|網易財經
圖3很說明問題,當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只有18.09%,不如2016年的18.53%。為什麼?因為這輪房價主要是從2016年才整體啟動的,少數城市2015年開始啟動。而2015年的營收、房屋銷售,都是2014、2013、2012年拿的地。
而當初那輪,地價也曾衝到一個高度,所以2015年的凈利潤也好,凈資產收益率也好,都還在緩慢爬坡中。
當然,情形比2014年要好。如下圖4。
圖4.萬科2014年財務分析圖 圖表來源|網易財經
2014年是出了名的庫存年,當年萬科的凈資產收益率為近5年來最低,17.86%,凈利潤也只比2013年增長了6個億。和當年龐大的各項成本比起來,特別是和2013年比(如下圖5),營收增長很低,營業、銷售、管理成本卻都上升不少。
實際上,對於萬科來說,那真是不容易的一年。
圖5.萬科2013年財務分析圖 圖表來源|網易財經
從上面5張圖,我們還可以發現,2013年萬科凈資產收益率是過去5年中第二高。為了不增加桿友負擔,槓桿遊戲沒有列出2013之前幾年的萬科財務數據比對。
情況是,2013年,萬科無論凈利潤,還是凈資產收益率,都達到了上一輪周期的頂部。
說這個什麼意思呢?那就是房地產的周期性。過去幾年,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地產企業,萬科凈資產收益率一般維持在18%左右,甚至如上圖4,2014年只有17.86%,而2013年,上一輪頂峰時,這一數字為19.66%(見圖5)。
換句話說,2014年中國出現的房地產回落、庫存積壓,利率較高,起碼比今天高,貨幣相對收縮的情形,是非常直接反映到了幾乎所有房產企業身上的。包括萬科!
而現在的情況和2014年比,除了庫存,其他都越來越接近。2013年那一輪的高潮,很多回款、利潤實際是2012年的延續,然後2014年進入平穩甚至不好賣的一年。
歷史可能不僅僅是重複。
2、地價、利率壓力是無法迴避的
熟悉萬科的朋友都知道,萬科的現金儲備高、資產負債率低。而對於其他房企來說,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確實如此。
這一年多,恆大最喜歡說的就是減低了負債率。以這個企業為代表的一些房企,曾經遇到過什麼生死困境,大家都還記得。
槓桿遊戲的會計朋友常對我說,這個東西在現金流沒問題的時候不是問題,但一旦銷售出現頻率下降,房價穩定,就容易兜不住。
因為資金成本、地價成本擺在那裡。
圖6.恆大、萬科、碧桂園2017年營收凈利等情況 圖表來源|網易
但恆大吸取了教訓,學會做更大、飛更高。這一波房價上漲和規模化集中,恆大、碧桂園都是典型的贏家。
看上圖6 ,恆大、萬科、碧桂園的對比,不得不說,萬科還是老道。營收基本沒什麼增長,依舊實現了33.44%的凈利潤增速。只是萬科規模確實慢了下來。
而恆大、碧桂園也分享到走量和房價上漲的喜悅。
未來還可以繼續這個遊戲嗎?2017年的地,大部分來自於上一輪周期,甚至是超低價周期里拿的,而且恆大、萬科、碧桂園們拿地是比很多企業優勢大很多的。一般企業怎麼和巨頭比?
不少開發商2016年、2017年高價拿的地,部分款項就算再拖,現在也該逐步付了。槓桿遊戲經常分析十大城市的賣地情況,地價整體還是在漲的。
正如郁亮所言,「如果房地產企業還有地就買,不看價格的話,那麼之前怎麼賺的錢之後就怎麼還回去。房地產企業需要把自己看成製造業、服務業,要靠雙手勞動賺錢,不要再去想靠不動產價格上漲來賺錢。」
而調控繼續可以中期堅持是無疑的,那麼房企在一二線城市銷售明顯大反彈,短期沒可能。當然,也不一定很差,每個企業也有自己的情況。
在銷售整體一般,房價還被限的情況下,就會面臨一個問題,資金成本和資金來源保障。購房者的房貸利率上升是很明顯的,甚至房貸速度下降。
美國人加息繼續,各種表外被緊縮,市場無風險利率自然攀升。
就算我們暫時穩住不加息,去槓桿必然會推升市場利率,那麼出價高者得成為必然,貸款市場逆轉,開發商求銀行、求金融產品發行者。高價成為必然。
地價和利率可能會狠狠給開發商阻擊。而今的情況,是不是和2014年前後很接近?如上文第一部分分析的,後來萬科的利潤和凈資產收益走勢,給了今天一個很好例證。
3、「房價單邊快速上漲時代結束」可以信一半!
無論如何的是,萬科2017年的表現也好,恆大、碧桂園的表現也罷,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在沖高之後,就是一個企穩階段,甚至不排除局部、小規模的陰跌。對於房地產來說,這真的是周期。
對於今天的大背景來說,也得相信這三句話:
1.關於行業的定位,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2.關於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3. 關於行業要實現的目標,是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這可能是更大的時代趨勢。新時代,萬科說自己要做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此前,他說自己是城市配套服務商。
一個時代真的變化了,人傻錢多的金融環境暫時也沒有了。
不過,等著跌也幼稚。其實道理說了幾萬遍,最怕房價跌的,除了開發商,也包括我們地方政府部門。他們需要錢啊,需要土地實現很多夢想,填很多窟窿。
所以說,「房價單邊快速上漲時代結束」或許是真的,但郁亮的話並不代表房地產不賺錢,也不代表房價進入下跌時代。
比如,去年這個時候,萬科說自己在為房價下跌做準備,點名12城。那時,尚未收購萬達項目的融創孫宏斌認為,調控影響將遠超預期,對樓市非常悲觀。
結果2017年,萬科、融創都繼續獲得大發展。
這隻能說明,剛需很害怕,投資者持續想炒房,政府依舊對房地產很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