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知乎用戶的情感(戀愛)視角
我是一名普通的naive的知乎用戶,從2014年開始使用知乎到現在2017年,3年多的時間裡,在這裡遇到各種各樣可愛的人,如輪子哥@vczh ,一個從技術交流切入畫風卻漸變為符號性的帶路老司機,看到了博聞、筆調詼諧在多個領域談笑風生的張公子@張佳瑋 ,看到了各個年齡段天賦稟異角度犀利的膜法師,還有許許多多分享著自己平凡或者不平凡的故事(事故)、經歷、知識、思考的朋友,我想正是這樣的良性的互動、自由的精神、共享的態度,使很多知乎里千千萬萬像我這樣的普通用戶,確實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很慚愧,自己很多時候充當的是一個看官的角色,或看著段子嗤笑,或看著難過的故事憂傷,或看著為情所困的人兒聯想到自己黯然神傷,當然也少不了輪帶逛帶來的血脈僨張。今天,我決定勇敢一次,結合自己的感受,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情感(特指戀愛關係中的情感)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望各位知友批評指正(當然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手動滑稽)。其中有些內容,可能與其他朋友的觀點存在相近或者出入,相近的部分實際上也是我在學習中逐漸吸納到的,絕無剽竊之意,侵刪,有出入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夠包涵,因為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絕無否定大家觀點之意。行文由於自己確實水平有限,只能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展開。我主要從情感的開始、情感的發展與維繫、如何看待失戀三個方面闡述我的觀點。
小tips:每一段後面都有小結,可以節給大家節省時間,續秒。
1、情感的開始
人是情感動物,能對生活中遇到的人和發生的事毫無波瀾的我認為相對較少。人作為一種廣義上的動物,在個體由青澀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隨著荷爾蒙的分泌以及對生活的觀察,會逐漸開始對伴侶的需求。這種覺醒往往開始於你對自己性別(不單指生理上的性別)的正式上的定位,這種懵懂的感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往往產生於小學、或者中學,你會慢慢發現身邊的小紅好像很可愛,小明可能很聰明,很喜歡和李雷一起背著書包回家,覺得逗一下韓梅梅挺有意思,這可能正是某種形式上的早戀,你會覺得有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這種懵懂的感覺是一種很美的感覺,一種直到你進一步成熟,即便是在接近生命的終點時回味仍會感覺到的甜蜜。早戀,是美好的,但美好的事物往往容易也成為你日後的痛點,大家身邊肯定不乏成功的案例,從兩小無猜一直走到婚姻殿堂,但是這種案例應該不多。早戀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生理髮展產生的綜合性結果,而早戀對象並不能成為你日後的伴侶也並不意外,因為那時的我們並不成熟,對感情的理解認知,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只是一種潛意識的嘗試與探索。隨著我們年齡、心智的進一步增長,我們對自身感情需求的理解,逐漸清晰,當然也只是逐漸清晰而已,我認為不存在對自己感情需求絕對清晰的理解,因為自己的感情需求往往是基於對自己的認識,認清你自己可能是一個無解的過程,或者說根本是一個偽命題。經歷了小學、中學的磨礪,我們踏入大學或者走入社會,這個時候會發生一個很大的區別,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家庭對我們的束縛,家庭中的成員也逐漸將我們認為一個成年人(當然實際上可能並沒有成年),但是這個階段,你自己,你的身邊的人對你的定位與認識是和以前有很大出入的,你的個體獨立性是前所未有的,這種變化會導致,你會產生釋放自己內心壓抑的那部分東西的強烈需求或者慾望,無論是情感還是娛樂,這可能也是部分大學生會沉迷遊戲的一方面原因,當然我也是這樣(遊戲是真的好玩啊)。言歸正傳,由於我自己是在高中後進入大學學習的,因此下面的說法,主要圍繞高中畢業後進入大學這條線開始。進入大學後,絕大數的新生,首先迎來的將是軍訓與各種招新,這是部分朋友釋放自己感情需求的第一次機會,軍訓的教官有的來自軍校、部隊、有的是本校的國防生學長,當然也有由其他人員組成的軍訓團,他們穿著軍裝、相對整潔俊朗的外形、以及在帶有權威性質的組織訓練過程中表現出的責任感,往往會給你留下一個特別的印象。由於自身對伴侶的需求處於一個青澀與不青澀、清晰與不清晰的過渡階段,以及自己釋放自己的潛意識裡的需求,此外這個時候並沒有過多接觸其他人,缺少對自己情感需求進行修正調整,很多時候,部分女生就會將部分教官視為自己的理想的意中人,我覺得這可能就是軍訓後部分女生與教官在一起的原因,知乎也有一些其他觀點,認為是斯德哥爾摩效應,我感覺很有道理,在此我不是想討論軍訓這件事,也並不想討論教官群體,只是在討論情感需求的釋放。在此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的基數的增大,以及對自己現階段情感需求的不斷修正,會發現可能對方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人,或者說對方和自己想的不一樣,當然也可能對方與你越來越契合,那就是之後我們要討論的事了。這裡,我想著重討論一下,情感需求的形成與成長環境的關係,從出生到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我們的成長環境絕大多數是家庭與學校,而在學校更多部分提供的是知識方面相關的內容,而情感方面多來自於家庭。家庭成員間關係的特點、相處模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情感需求雛形的形成,在一個父母很恩愛且長時間生活在一起的環境里,你可能會更傾向於將理想的愛情視為兩個人相對親密的關係,你很容易理所當然的認為愛情就是在一起,於是需要另一半帶給你的是持久且及時的愛的反饋。如果家庭環境中,父母不在一個地方,或者說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長期在一起生活,在你的成長環境中你感受到的父母彼此愛意的表達相對較少,自然而然的你會認為情侶之間不一定要長時間陪伴,在與情侶表達愛的方面,由於缺少相關的借鑒,雖然你很愛對方,可能並不能充分的去表達自己的愛意。同時,你會認為只要真心相愛,長時間的陪伴並非必要條件。如果家庭環境相對不理想,父母之間存在較大的隔閡,孩子往往在潛意識裡會厭惡愛情這種情感,但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產生了兩種相對極端的情況,拒絕愛或者說強烈的渴望愛。不同的情感需求沒有好壞之分,我們強調的是他的影響因素,希望大家不要過度解讀。
情感的產生,是自然而然的,沒有對錯好壞,情感需求的形成、變化很多時候是受成長環境影響(在前期,家庭環境的影響尤為顯著),在潛意識裡率先形成,進而引導你的行為選擇。
2、情感的發展與維繫
在經過前期,對情感需求認識的逐步加深,你會選擇一個對象成為你的伴侶,我更傾向於稱其是一個「試戀」對象。初戀作為特殊的「試戀」,我認為初戀,是第一個真正走入你的內心世界,首先滿足了(至少是初步滿足)你當時情感的多方面的需求(成熟或者不成熟),並對你進一步情感需求產生了深刻影響(或否定之前的需求或進一步堅定了你的需求)。如果從這個假定出發,很多人的初戀應該從高中畢業之後開始,因為正是這個時期,你的情感需求正處於一個渴望釋放的階段,產生戀情的幾率較高,同時由於情感需求並不足夠清晰,處於一個相對不穩定的狀態,外來的擾動很容易對其的進一步演化產生深刻影響。一段感情開始的時候,往往是甜蜜的。兩個人一起用一個餐盤吃飯,吃完還會幫彼此擦擦嘴,一起上課,一起躺在操場用一對耳機聽歌,一起規劃小長假的去處努力做著卡哇伊暖暖的攻略,一起在ktv唱因為愛情,一起在中山公園比著剪刀手拍照留念,一起在單車上感受城市的喧囂、和煦的陽光以及溫柔的風吹過發梢,虛偽地糾結著晚上得開個大床房還是標間,恨不得走過城市的每個角落,向全世界宣告你們是最幸福的一對。可是,後來你慢慢發現,原來他不怎麼愛乾淨,還總是喜歡打遊戲,有時候明明已經答應你陪你逛街,卻因為其他的事放了你的鴿子,原來覺得他是個運動達人,沒想到其實他有時候也會力不從心,覺得他應該是一個成熟穩重的人,沒想到喝了點酒卻會講著不著調的段子,覺得他年紀比我大一些,應該能夠很理解我,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在我的身邊。原來她也不是那麼秀氣,也會經常不洗頭,嘴上說著要減肥卻在宿舍吃著辣條看小時代,在我難過的時候也記不得我,主動給我一點安慰,發的信息也不能及時回復,經常聯繫不到人,是不是我在她心裡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感覺她更喜歡和她的朋友一起,原來她有那麼多異性朋友等等等等。這其實就是你對感情最初的需求和實際出現了落差,在一段感情最開始的時候,相對來講是情感需求最容易滿足的時候,因為你潛意識裡接受了對方並對感情的走向充滿信心,並因此無意識的放大了對方的優點、忽視了對方的一些缺點,在這個階段里,在潛意識的角逐中是理想化的感性成分佔據了主導作用。可是隨著交往的深入,對對方了解的加深,對對方的認識逐漸深刻,對方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會逐漸清晰、全面並且生動起來,人與人的交往前期都會潛意識的多呈現出自己好的一面給對方,感情在交互過程中,從陌生到熟悉,偽裝會不自覺地越來越少,雙方呈現出更多真實的自己,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同時也在經歷著戀愛之外的其他事情,你在慢慢的走向成熟,其他因素也會影響你心中的戀愛需求,其他因素往往會提高你的戀愛需求的閾值,而對方在表達真我的過程中,通常會減少他在你心目中的分數,需求閾值的提高與印象分數的降低的落差,往往會使我們對感情產生懷疑。我認為一段感情的狀態可以用你情感需求與你對對方的評估的差值來衡量,差值越小,感情越穩定,越容易想著理想的情況發展,也容易走到最後,反之感覺越不穩定,等到這個差值達到某個臨界點,這段情感關係甚至會崩塌。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負反饋,換句話講也很容易理解,你覺得他(她)好,不自覺的你的情感需求模型就是以對方為模板在調整,對方的優點得到放大,缺點得到了忽略,你潛意識裡的需求得到了更為充分的滿足,進而更覺得對方好,也就是越來越順眼,覺得對方就你的MR.RIGHT。反之,你感覺對方不好,你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你就越容易去評估對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而這種評估往往會無意識的偏向對方的不足,進而得到一個較差的評估結果,從而導致你實際需求與你對對方評估的差值越來越大,產生一個惡性循環,這個差值越來越大,越來越快的趨向於關係崩塌的臨界值。這個關係崩塌的臨界值,和你最初形成的戀愛需求的過程有著很強的相關性,是你在環境作用下的初心,可以用容忍度來表示這個概念,你願意為這段感情放棄多少或者說改變多少,這個多少的量由於每個人的成長壞境等造成的個體差異性往往是不一樣的。此外,感情(戀愛),作為一種典型的二人關係,在過程中會承受其他外界因素的衝擊,比如家庭的干擾、第三方的插足等,在感情穩定的狀態下,這部分因素往往得到了掩蓋,而在情感波動期這些外界因素就迅速變為能夠明顯影響平衡的條件。為什麼?因為在不改變對方在你心目中的評估結果的前提下,他們會增長你情感需求的空間,比如突然出現一個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第三方,而且這個第三方還隱約對你釋放著信號,或者說家裡必須要你找一個有房有車等物質條件達到某種水平的對象,此時你的閾值就會被動的提高,雖然對方可能並沒有出現明顯的過錯,對方在你中的評估結果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但是二者的差值還是增大了,從而導致了平衡向不穩定態發展,即便是對方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在加分,但是只要這個速度低於你情感需求增長的速度,關係還是會向不穩定的方向發展。雖然二者的差值,對你的容忍度的衝擊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但你所堅決接受不了的東西往往造成致命一擊。我覺得衡量一段感情的穩定與否時,有必要明確底線這個概念,底線是你情感需求的最低限,只要超過了這個界線,你對對方的良性評估直接歸0,系統狀態發生突變,感情直接崩塌。比如對方在戀愛過程中出軌,而對愛情的忠貞是你一個基本原則的話,不管他對你好不好,是不是一如既往的好,這段感情基本宣告死亡。當然這種直達底線的方式,不見得會使這段感情完全決裂,但對情感的發展造成的負面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假如在上述分析合理可信的話,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推論,為了維繫一段良性的感情關係,必須首先要儘可能的去明確自己的情感需求,並且明確自己的原則,不能因為對方而不斷改變自己的底線。其次,也要去分析對方的情感需求的變化,如果自己即便是通過不斷努力,你朝著理想狀態不斷發展,但你進步的速度卻無論如何也追趕不上對方需求的增長的話,可能就要考慮止損了,當然也要明確對方的底線,不能一再觸及對方的底線,因為如果這樣的話,你在對方心目中的評估將會達到極低值,不管對方需求變或不變,二者的差距之大已經足夠摧毀這段感情了,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其實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很多過來人告訴我們要多換位思考,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感情的維繫與發展,是一個前期相對平穩順利,在後期容易受到衝擊的相對可控、動態變化的過程,明確彼此的需求與底線,適當合理的平衡情感需求與對方潛意識裡的評估的差值是促進感情良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3、如何看待失戀
我們在現在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在生活環境的突變或其他主客觀因素下,與對方難以繼續契合,關係破裂,進入我們稱之為失戀的狀態。失戀其實是一個系統突變的情況,從二人系統變成單人模式,這個關係的突變,很多時候會給我們造成困擾,傷害,甚至會讓我們覺得我們甚至配不上任何美好的事物。分手無非分為兩種:分手與被分手。你提分手,對你的傷害可能會小一點,因為不管是因為自己需求的提升還是對方在你心理的評估達不到你的需求,或者是觸及了你的底線,至少從你自己的出發點而言你所構建的情感需求體系受到來自外界的衝擊相對較小。而被分手,其實要麼是自己達不到對方的需求或者說自己觸碰了對方的底線,自己觸碰了對方底線這種情形下,和你主動分手的情況類似,自己的情感需求體系相對穩定,很多時候,也是有人通過這種模式變相提出分手。而由於滿足不了對方感情需求被分手,受到的傷害最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失戀直接摧毀或者讓你懷疑的你多年來建立的感情需求體系,而你的感情需求很多程度上是建立在對自己的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形成,你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一種極端情況是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都是自己的不好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或者產生一種受害者的心態,覺得自己投入了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造成這種結果,我認為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對感情的認識存在誤區。首先,感情是雙方的,不是某一方的,你在感情中投入的同時,對方也有投入,可能由於成長環境等原因,你的投入和對方的投入不是一個概念,你認為投入就是強烈排他性、高度的親密性,而對方已經從他的認知程度,雖然你感覺有一定的距離感,但對方已經很努力的去愛你了,你卻覺得不夠罷了。感情本質是利己的,其出發點是為了生活的更開心,更好的滿足自己各種需求,任何人都有權利去追求更好的生活,雖然一旦兩個人結成伴侶,理應從雙方的立場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的情感需求,我承認愛需要剋制,但是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是有容忍度的,無限制的改變與容忍是不科學的,很多東西都是從小到大在環境改變下逐漸形成的,這種慣性是強大的。我們在愛對方的時候,要給對方愛自己或者不愛自己的自由,健康的戀愛關係應當是對等的。另一方面,你可能覺得是你不夠好,造成的分手,實際上在你對待感情時,你已經很努力了,只不過沒有追上對方需求增長的腳步罷了,世界上很多事,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但是更多的事是即便努力也不一定能夠實現的,如果在你滿足不了對方情感需求的前提下,你和對方勉強在一起,隨著時間發展差距越來越大,你可能越來越否定自己,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負面因素,證明自己反而成為你維繫感情的內在動力,是一種不甘心使你迷失在情感的博弈之中,反而背離了你追求感情是為了快樂的初衷。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從這段感情中及早的走出來,多做積極有益的事,重塑你的良性感情需求,可能更有意義,在你成為更好的人的過程中,無形中你增大了滿足其他人情感需求的砝碼,給了你更多的感情選擇空間,而一味的沉浸於失敗中,選擇消極的對待,難道不是對未來的不負責任,消極的應對毫無意義,而積極的改變帶來給多的選擇,如果說生活是一場大的博弈,我們為什麼一定要選擇絕對劣策略呢?分手之後應不應該去找回對方,知乎上有很多觀點,我談一下我的看法,你有沒有正確的認識上一次分手的原因,是對方需求提升過快,是你進步太慢,還是你觸碰到了對方的底線。前兩個原因可以歸結到一起,你滿足不了對方的情感需求,你必須要對自己有個理性準確的認識還要對方的現狀有一定的認識,只有在明確現在的你能夠跟得上對方現在的情感需求並且能夠持續的跟得上的話,否則重歸於好只會重蹈覆轍,而且確認不會給對方現在的生活造成困擾,這些條件都滿足的話,我建議去試一下就一下,如果深愛過,不要留有遺憾,有太多人回憶往昔惆帳扼腕,給自己一次機會,但千萬一定不要給對方困擾,只有雙方都有益的感情才有未來。這說起來容易其實很難,分開之後,你很難正確評估對方的現狀,而且在各種負面情緒作用下你對自己的認識可能也有偏差,難但不代表一定不行,愛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只要你有足夠的動力與勇氣,還是會達成上述的約束條件。如果是因為觸及了對方的底線,我不建議,底線就是底線,是對方的不尊重。
分手不完全是壞事,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是成長中的波瀾,理性分析處理與前任的關係、正確的認識自己是你下一段感情相對順利發展的前提,不管對方是故人還是新人,記住感情的初衷是為了快樂,而不是折磨。
4、我們的口號
不要害怕去愛。愛情本身就是上天賦予我們的禮物,每個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正是我們對愛情的孜孜追求,才有這個世界的欣欣向榮,勇敢一點,努力一點,成功就近一點。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感情的最小集合,其實就是戀愛的雙方,你們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不管是別人的好言相勸還是現身說法在你這裡永遠不可能是完全契合的,你們才是你們感情的載體。
戀愛不是一個人的事。戀愛是雙方的,戀愛的初衷是為過得更開心,保持初心,在愛自己的前提下愛對方才是真的愛。
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每個人都討厭被別人否定,在生活中都會被不同程度的否定,但能否定你的只有自己。情感生活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失敗的一段情感又只是你情感生活的一部分,這個世界不美嗎,在你爸媽眼中你還不是個大寶寶嗎?
做一個負責任的人。不管是在戀愛中還是在分手後,都要對自己和對方負責,不要怨恨,畢竟在某個時空節點上你們是彼此最愛的人,縱使陌路,我們的愛就在那裡。
相信感覺。人的潛意識的能量是很大的,是你多年人生的積澱,相信但不要放任,因為你不知道你潛意識裡住的到底是哆啦A夢還是Diablo。
5、結語
一個字一個字敲了半天,終於寫完了我知乎的第一篇文章,其實很多話是寫給自己看的。希望自己老到打不動dota、寫不了代碼、打不了籃球、追不動OP的時候,陪在我身邊的人,是你,是最喜歡我的我最喜歡的你。
推薦閱讀:
※分手要不要當面說?
※主動說分手的人,你們的分手理由和分手後的感受是怎樣的?
※分手後十分想念前男友的身體怎麼辦?
※男友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後,就開始和我冷暴力分手。男人都是這麼理性的對待感情的嗎?男人是怎麼想的呢?
※分手後怎樣挽回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