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之妙,存乎一心 | 思維模型04:槓桿原理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杜甫的這首《前出塞》深得作戰要領,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到「如何運用槓桿克敵制勝」。
槓桿就是你的權柄
經常在財經新聞里看到槓桿這個詞,這些槓桿意味著什麼?
槓桿原理原本是個物理學定律,而金融業是個將槓桿原理運用得淋漓盡致的行業。銀行、保險、證券、私募等金融機構都是用別人的錢來賺錢。投資客更是善於利用資金槓桿(負債比就是資金槓桿,負債比越高,槓桿效果就越大)來進行投資。
巧妙地運用槓桿原理,可以讓系統在輸入(投入)相同的情況下,將輸出(產出)倍數放大或增長,即所謂的「槓桿作用」。借力使力、以一當十、以小博大、事半功倍,做事想要達到這些效果,沒有運用槓桿是不行的。
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AndrewS·Grove)有一段對槓桿的精彩論述:
一個活動如果有比較高的槓桿率,即表示同樣的投入之下,這項活動會比槓桿率較低者有更高的產出。因此,一個重要的提高產能的方法,便是找出哪些生產或管理活動具有較高的槓桿率。
如上圖所示,想要提高產出有兩種途徑,一是加快工作速度,二是提高活動槓桿率。加快工作速度很容易因為精力限制遇到天花板,而提高活動槓桿率卻有很多想像空間。
例如,寫作、演講、編程都是高槓桿率活動。
寫作和演講本質上是一對多的交流。一對一交流,影響只能觸及一人。而公開寫作和演講能觸及的受眾少則幾十個,多則成千上萬,影響力可以迅速擴散。編程的一大用途是將很多重複性的工作用程序自動化完成,可以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槓桿原理不只是物理學定律,也不僅僅用在金融投資方面,它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適時、適地掌握正確運用槓桿原理的竅門,你就可以撬起你的工作和生活。
運用系統思考尋找槓桿點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德的名言除了告訴我們槓桿的威力,更道出了運用槓桿原理的關鍵:找到槓桿點(支點)。
《系統之美》里對槓桿點的定義是在系統中的某處施加一個小的變化,就能導致系統行為發生顯著的變化。
牽牛鼻子、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這裡的牛鼻子、王、蛇的七寸位置就是槓桿點。
尋找槓桿點需要從全局入手,找到系統的關鍵要素。強項、弱項、致命位置、關鍵環節等都有可能成為槓桿點。比如你擅長寫作,寫作就是你的槓桿;撕X的雙方,都是找到對方的弱點進行猛烈攻擊。
規則是另一種強有力的槓桿點,改變遊戲規則,系統的行為也將隨之改變。《創京東》里有個案例講述京東如何管理快遞員?傳統的獎懲規則通常採用獎金和罰款的方式,而對於收入不高且辛苦的快遞員來說,罰款是天大的事兒,容易激起當事人和集體的反抗。京東的做法是小錯誤就罰快遞員上台給大家表演個節目,較大的錯誤就罰寫500字的檢查。新的規則不僅可以避免當事人的對抗,其他人也容易支持管理者,還能幫著起鬨。
目標也是強有力的槓桿點。志存高遠和小富即安,最後的結果必然大相徑庭。制定目標需要全面深入考慮,定得太高,容易受挫;定得太低,容易喪失激情。定得太泛,會導致無所適從;定得太具體,又喪失了靈活性。恰當地設定目標和指標,經常是改變系統行為的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在《系統之美》里,德內拉?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列舉了系統的12種槓桿點,包括數字、緩衝器、調節迴路、增強迴路、社會範式等。
需要注意的是:尋找和撬動槓桿點通常不能靠直覺,最顯而易見的往往不是最關鍵的。對於複雜的情境,要深入洞悉系統的結構才能找到槓桿點。
借力之妙,存乎一心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武林高手都擅長借力使力,將對手的力量化為己用。其實槓桿無處不在,需要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和運用它們。以下列舉三種容易被忽視的槓桿。
1、心智槓桿:專註力
觀看比賽的時候,關注可以察覺哪個運動員的狀態好,哪個狀態不好。其實能夠同場競技的選手實力一般相差不大,而狀態的差別往往導致最後的比賽結果。
當我們置身於賽場,比拼的不只是實力,更是心智力量的比拼。訓練和比賽的時候,如果我們總在擔心失誤、在意對手的表現、被生活中的煩心事干擾…….動作就會隨之變形。而高手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專註力就是高手的心智槓桿。
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數都是雜念紛紛,沉迷過去、期望未來、頭腦被各種慾望和瑣事塞滿,就是很難聚焦到此時此地面對的人和事。帶著雜念做事往往效率低下,唯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提高專註力?一是盡量讓自己受內在動機驅使,而不是受外在驅動。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生命的心流》里對此說道:
心裡越掙扎,越難集中注意力。但如果熱衷此事,動機又充足,就算萬般棘手,你也能輕而易舉達到全神貫注的境界。
二是冥想,冥想的作用就是訓練專註力和元認知能力。任憑風吹雨打 ,我自巋然不動,當你修鍊到這種狀態,你就掌握了一個威力巨大的槓桿——專註力。
2、能力槓桿:思考力
Watch your thoughts,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your actions,watch your actions,for they become habits ,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你的思想就是你最強有力的槓桿,撬動你的所有,而思想是由一系列思考形成的。
解決問題都離不開「接收信息、分析、判斷、決策、總結」這一系列思考過程,你的思考技能水平會影響到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思考力差距導致的產出差距是呈倍數的。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里提到新時代是一個「思考力差距化」的時代,深以為然。
比別人多花兩倍時間思考的人,可以擁有十倍於別人的收入。比別人多花三倍時間思考的人,能比別人多賺百倍的利潤。以此類推,比別人多花十倍時間思考的人…….
思維方式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思考不是一個人埋頭冥思苦想,而是有系統的方法論。事實上,已經有一整套思維工具來幫助我們優化思維過程,提高思考能力。這些工具包括: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結構化思維(Structured Thinking)
創造性思維(Creative Thinking)
系統思維(Systems Thinking)
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
思維能力可以遷移到各個領域,掌握一種思考方法你就獲得一個有力的槓桿。填鴨式教育之所以被詬病是因為只教知識不教思考方法,教育更應該培養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只傳授具體的知識。
3、管理槓桿:高槓桿率的活動
管理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產出效率,管理者必須了解哪些工作有最高的槓桿率。
《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堂課》裡面對「管理槓桿率」有很精彩的描述:
管理的藝術便在於如何在那麼多看來都很重要的活動中,挑出一兩項甚至三項最重要的,然後全新全意地去做。
經理人的產出=組織產出的總和=槓桿率A*管理活動A+槓桿率B*管理活動B…….
管理者一般都懂得對任務進行優先順序排序,難點在於判斷哪些任務具有高槓桿率。這需要管理者對組織結構、業務形態及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夠找出系統中的槓桿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槓桿玩得好,送你上青天。槓桿玩崩了,有可能送你上西天。這不是危言聳聽,英國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金融危機往往伴隨著自殺率上升。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不是槓桿,但槓桿成倍放大了危機的破壞力。
大多數槓桿作用是雙向的,如果只關注正面收益,對負面效應不夠重視,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結果。
例如,當企業的獲利高於預期,資金槓桿就產生正面效應;當企業的獲利低於預期,或虧損時,資金槓桿帶來的負面效應很容易讓企業極速衰退,陷入惡性循環,最終破產。
領導者的一言一行會在整個團隊中形成槓桿效應。比如及時正確的決策會帶來正面槓桿效應, 讓項目有序進行。拖延和糟糕的決策會帶來負槓桿效應,影響後續的一系列活動,甚至有可能一步錯步步錯。
因此,當你運用槓桿的時候,一開始就要注意它可能帶來的風險,思考如何降低潛在風險。
結語
運用槓桿的故事和場景還有很多,限於篇幅無法贅言。文章最後再次強調,槓桿原理不只是物理學定律,也不僅僅用在金融投資方面,它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適時、適地掌握正確運用槓桿原理的竅門,並有意識地運用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你就可以為自己的成長開闢一條高速成長通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