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同性話題沖奧大片——《月光男孩》

《月光男孩》是美國黑人導演巴里·傑金斯執導的一部劇情類影片,由馬赫沙拉·阿里、娜奧米·哈里斯、安德烈·霍蘭德等主演,已於2016年10月21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不僅在網路拿下逆天好評,MTC高評至99分(上一部口碑逆天的還是2014年的電影《少年時代》),爛番茄好評率98%,且在各大影節也是連連屠殺式獲獎,並成為今年奧斯卡入圍影片呼聲極高的有力競爭者。

但是隨著這部電影的大熱,負面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政治正確」四個字被烙印上了這部電影。(來自百度百科:「政治正確」:廣義指在言論、行為上,不顧客觀事實,迎合主流價值觀、道德和輿論導向。也可以指那些無視事實,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全力支持主流價值觀的人。)

之所以這部電影的爭議如此之大,問題就出在這個電影最最明顯的兩個大主題:「黑人」、「同性戀」。

先不提細節處理,單就這部電影整體上給小編的感覺來說,如果導演真的只是想把一部電影凌空於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批判什麼、抑或是支持什麼的話,怪就怪在,全片都是黑人演員,講述的是一個黑人同性戀者從小到大的生活,所以重點就放在了黑人群體里同性戀的成長,沒有對黑人的歧視問題存在,但是對於同性戀者呢?

恐怕是有的

小編在這裡,並不想像其他影評人一樣,跟大家從頭到尾的縷一遍眾所周知的劇情,然後雞湯幾句催淚的詞就結束了,我們來細細的分析,這部電影,到底,都告訴了我們什麼?

跟政治正不正確,又有關係嗎?還有什麼東西是電影隱藏著的呢?

好啦好啦,沒看懂、又覺得太清水的小夥伴,跟緊腳步哦!現在我就要開始無恥的劇透了~

劇透預警,我是萌萌噠的劇透分割線——————————————————————————

第一段,男主chiron處於孩童時期,這部分情節電影很明顯的表露出來的身邊是四個部分的人物組成,也是整部影片發展的大基礎:

第一個,一個清醒的時候會要求嚴厲、認真負責、極其關心自己的孩子又很想給予保護,但吸了毒之後便頹廢低迷、隨便領野男人回家的母親。(從母親清醒的時候對孩子極強的保護欲來看她應該不是從事賣淫的工作)

第二個,一群欺負他愈演愈烈,最後猛下狠手的同學。

第三個,從一開始就選擇幫助chiron的黑人毒梟大叔極其女友(費了好大功夫才截了一張他倆近照同框的……手殘,見諒……)。

第四個,凱文。

從一開始他就幫助被球踢的男主chiron脫身,主動上前示好,一句「You are funny」或多或少開始打開了chiron的心。

也是那個時候起,他告訴chiron,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你要反抗。

這四組人物對於如此軟弱、窩囊、低眉順眼的chiron的態度明顯可以形成對比,然而電影卻從頭到尾都沒有明確交代過,chiron,是怎麼知道自己、又是怎麼被人知道,是同性戀的。

其實也不用交代,chiron自己是不是同性戀,甚至都不重要。

因為有他媽媽說的這兩句話:

懦弱、軟蛋、嬌氣、窩囊到「娘里娘氣」的,就會被強行貼上「GAY」的標籤,不對,是「Faggot」(基佬,表貶義)。

不只同學排著隊來往死里欺負他,連他自己的母親都會在吸了毒之後對自己聲嘶力竭的大罵道:「YOU ARE A FAG!!!

(這一段沒有字幕也沒有聲音,但我們明顯可以看口型判斷,說的就是這句話。)

因為個性和生活作風的「不入流」,引致眾人莫名的歧視,他只是一個小男孩,一個尚不諳世事、不明倫理的小男孩,這麼小的孩子,他當真明白自己的性向是什麼嗎?他知道自己對男人有感覺還是對女人有感覺?他會支帳篷嗎這一群人就對他下了這種判斷?

根源來自於什麼?

就是他們社會對於同性戀難以掩蓋的歧視與排斥。他們甚至對於稍微軟弱娘氣一點的男生都容忍不了,一幫孩子可以默契的公然肆意開他的玩笑,連他的母親都嫌棄自己有這麼一個沒用沒出息的孩子。

這兩項尚且可以認為是小孩子的無知和母親的個人行為,全片最心痛的情節莫過於,當好心大叔胡安抓包chiron的媽媽吸毒的時候,她反質問那兩句話,

「你見過他走路的樣子嗎?」

「你能告訴他為什麼別的男孩子一直揍他嗎?」

大叔他,竟無言以對。這裡我們終於可以看清楚了,這種觀念早已在他們那個社會根深蒂固的了。

那孩子受人欺負很正常,那孩子無家可歸很正常,我身為人母,覺得有這樣的兒子我覺得羞愧,我寧可自甘墮落也不願意呵護他、撫養他更正常。

話以至此,相信各位也應該明白了,男主chiron的悲劇童年,就是個死圈子,一開始就因為他父親的離開(電影未交代是逝世還是離家出走)、母親的頹廢而惶惶度日,只能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支持自己,勉強的維持自己的生活,他變得很早就獨立,而幼時缺少他人的關愛又直接造就了他孤僻而怪異的性格,與人不同、不願與人交流、文靜而軟弱、與世無爭、甚至沒有學到任何生活的基本常識都是很自然的結果,在外人看來,這就是娘炮、這就是「同性戀」、這就是「死基佬」。

一個男人沒有一個男人該有的樣子,所有人就都要衝他吐口水,這個社會竟已恐同到了如此地步。

隨著chiron的成長,身邊人不斷的欺辱與嘲諷、母親的排斥和忽遠忽近、再加上凱文這麼一個暖心而特別的存在,或是由於長久以來的心理暗示,或是由於chiron本身就是個天生的同性戀,或是由於成長環境造就他的孤獨性格令他喜歡上了唯一對他好的男孩子(我相信童年時候的大叔可能也是有影響的),他走入少年時代的時候終於發現,有些東西真真的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他開始對他的好朋友凱文產生了性幻想

白天剛聽凱文講完和別的女孩約啪的事,晚上就夢見自己親臨戰場了。

而接下來的劇情,就是整部片的轉折了。

有人說沙灘上兩人的一吻有些突兀,情感發展線也不流暢,小編卻並不這麼以為。從chiron的角度我上文分析過了,那麼從凱文的角度呢?

我們來看看凱文這個人物。

從一開始被主動吸引的就是凱文,是他主動幫助chiron解圍還上前搭話的,從他們倆的對話可以看出來,凱文並不喜歡那種小男孩間互相欺凌的遊戲,且後來中間又插了短短的一段,chiron沒有防備的進入了一間房,凱文居然在裡面和一群小男孩比老二的長度,他一見門沒關立刻把chiron讓進來之後跑去關門,受到眾人責備之後說:「我記得我是關了的」

是他真的忘了關還是主動想讓chiron進來,甚至假想可能他希望不關門,再放多幾個男生進來比長度,甚至他就是看準了chiron會進來所以想展示「那玩意兒」給他看,看他什麼反應,甚至是……再大的腦洞我就不開了,覺得無所謂的就認為我有過分解讀吧。

但說回來,謠言是不可能不傳到凱文的耳朵里的,從幫其擋第一槍開始,凱文就應該知道眾人為什麼會欺負他,還就盯著chiron一個人不放,但從他們的對話來看,他們的關係就已經很親近了。

說實話,凱文說的這段約啪是真的還是編的,都有待商榷。

我也可以說那女的是等到chiron離開了本地之後他才去撩的,之前那麼編只是想激出他的反應而已(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啦,腐女們可以這麼YY著看)。

所以順理成章的,到了沙灘,月光連滄海,晚風習習,氣氛烘夠,情到濃時,一吻,現在看來,也是極其正常的。

後來的劇情發展嘛,就有些小言了,凱文教了chiron反抗回擊,然後他回了,他就被抓了,抓了離開了幾年後,他還富了,一身金飾(沒有安全感吧,連牙都包裝上也是醉了……),接到凱文的電話後遠遠跑回家,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皆大歡喜,完結撒花~

其實劇情說到這兒基本就沒了。

但我始終都沒提貫穿全片的一個隱藏卻又極其明顯的主題——暴力

電影里,暴力的象徵物就是男人,一個男人的最代表行為也是暴力。

在這部片子里,它則以校園暴力和家庭暴力兩種形式存在表現著。

家庭暴力那部分,就是一個人品實在太渣渣的母親才造就的chiron沒了家庭這個大後方,而且影片前期著墨比較少,後期也偏狗血,暫且不談,我們說校園暴力。

一個男人,作為一個男人,因為軟弱無能、懦弱膽小、疏遠眾人,失去了「暴力」的基本要素,所以眾人群起而攻之,將暴力反作用於他身上作為一種民意性質的「懲罰」。

弱肉強食」雖是大自然的基本規律,也是激勵我們進步和努力的一種精神力量,但同時卻也是客觀事實,因為你懦弱膽小,他們便自詡為「強者」,就是看中你弱小怕事好欺負,就是看不起你的存在,或是為了「找樂子」,或是為了「替天行道」,不除之你而後快,咱那都不叫爺們兒。

而男主chiron後來的一副「武裝滿滿」、「富貴逼人」、「威脅霸道」的樣子,即是大膽的宣告這個世界,「老子就是暴力,別TM惹我」。

從chiron的口述可以得出,這副裝備並不是空穴來風,他也不是繡花大枕頭,他的天下是靠他自己打出來的。這完全是被壓迫到底的觸底反彈。

這種概念我們很容易把它形容成:「變得強大」,電影為我們提供的、解決暴力的方式,就是「以暴制暴」。

他從原先瘦成那樣,變成現在壯成這樣。

chiron他其實並不介意由一個孤獨的極端走向另一個孤獨的極端,孤獨久了總會習慣,但是真正支撐一個人走下去的,是武裝自己嗎?是讓別人都怕自己嗎?是把所有人都隔離開嗎?是完完全全保護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受他人的侵擾嗎?

是精神力量。只有精神支撐才足以續寫一個人的生命。

而對於chiron來說,他唯一的精神力量,他生命中難得的最特別的存在,一個已經去世了,一個就是凱文。

所以在接了凱文的電話後,他才會大老遠跑回家,應邀去看望忽視了太久的老母親。(這段真心演技炸裂)

在看到凱文後,凱文問他:「你還記得我上一次見你的時候嗎?」

他卻說:「好多年前了,我都盡量忘掉那時候了。」

「想把那時候的事情全都忘掉。」

「我去到亞特蘭大之後,我變了個人,把我自己打造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打造成一個硬漢子。」

而最終,他對他說了這麼一句話:「You are the only one whos ever touchin me.(你是唯一一個碰過我的人).」

這種「精神力量」是什麼,電影給了最終的交代,全片結束。

……

其實就小編來看,作為一部沖奧電影,這部片子的話題度和新聞價值妥妥的夠,獲不獲獎那都的是聽天由命的事了(至今仍執念於為啥《萬物理論》和《模仿遊戲》不能給我至少頒一個),小編在此就不胡亂揣測了。

不過就「政治正確」這四個字來看,本片全片分析下來也確實有這個嫌疑,不過好在影片足夠細膩,導演把細節處理隱晦不流於表面,整體故事流暢,節奏雖慢卻並不拖沓。(我就只想勸導演下次能不能換了攝像,晃得我腦袋都暈了……別跟我聊藝術和個性,我個俗人我不懂~)

以上。


推薦閱讀:

《維瓦》這部電影,堪稱古巴版的《月光男孩》
GAY赴美生子小貼士---第二篇(診所、捐卵志願者)
與符曉有關的一種性取向叫什麼?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同性戀影視文學作品?
一個同性戀的自我修養

TAG:同性戀 | 電影 | 電影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