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死無常
首先,修行人和普通人一樣,都會怕死,但是兩種怕死截然不同。自己的體會是,凡夫怕死,多出於對世間的貪戀,或是對失去的悲哀,或是對獨自離別面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如《普賢行願品》所說: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
而修行人怕死則是因為,了知因果後,對墮落三惡乃至對未有出離輪迴的畏懼;或者,修行上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死亡便速速到來。
所以,雖然都是怕死,卻有以上種種不同,以此為標準,常觀察自己的念頭,產生對畏懼死亡的正知正念。然後,很多人都說佛教消極,原因之一就是佛教總是談死,然而這真的是消極嗎?死時不知,死必一定,面對總是要到來的事,未雨綢繆早做準備,此分明是積極應對,何來消極之說呢?世間的單位學校還常做消防演習,為的就是給不知道什麼時候來或者會不會有著火那一天做准,何況每個人一定會經歷的死亡,怎能放任不管呢。談死念死不僅不消極,反而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氣和智慧來面對死亡。相反,世人避諱死亡,絕口不提,聞之既躲,這種態度才是消極的吧。其次,想到雲丹法師在講其他課的時候,說過2012世界末日的問題,當時引用了一位法師的話,從這個角度思考覺得很有幫助,大意是,【如果世界末日發生在2112年,人們還會恐慌嗎?想來應該不會,因為沒人相信自己會活那麼久。但是2012年近在眼前,所以才有了危機感,這個問題就在,大家預設了從現在到2012年這段時間裡自己不會死。】但是,死亡無常,誰又能保證今晚睡去後,明天一定還能醒來呢?新聞媒體上各種死亡方式層出不窮,或許下一分下一秒我們都將經歷,應當時時念死,或者像印光法師那樣,但將死字貼額頭,掛眉毛,時刻警示,而不要抱著僥倖心理預設自己能活的很久才對啊。
並且,平時常念死無常的好處便是,會養成一股正確面對死亡的串習,當死亡來臨的那一刻,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對死亡的恐懼,對世間五欲八風的貪戀也會減少,從容念佛,往生凈土。如果不常念,則可能不相信自己會死,這股串習到了臨終那一刻,依然不敢相信自己已經在死魔的掌控中,與各種煩惱貪戀交織,引發無邊痛苦和煩惱,墮落惡趣,臨終一念這個引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輪迴的趨向,不可不慎啊。
當然,也有人不懼怕死亡,認為死後一了白了,沒有活著那麼累。或者羨慕讚歎世間人,因一些俗事獻出生命,死得其所。雖然事迹感人,但也都是對死亡不正確認識,或者根本沒有認識,只是痴心所或者邪見心所的作用,是非常顛倒的愚痴見地。
佛陀雖然常說不要貪戀人生,但是瑕滿人生何等難得,有要捨棄的,也有要珍惜的,如《雜譬喻經》所說:
人之所重者身也命也財也。此三事皆不足惜不可輕也。不足惜者以其非常敗壞無有堅固。愚惑惜之以為我物。貪愛吝惜起不善因緣後墮惡道。故不足惜也。不可輕者以有身故遇值賢聖。擎跪曲拳承迎禮拜。後得金剛寶身不可毀壞。故曰不可輕也。命不足惜者。人為命故殺生強盜淫劮。口犯四過。心生貪恚邪見後墮地獄。故曰不足惜也。而亦不可輕者。以有命故值遇聖賢。得聞法言精義入神盡壽修行。後得寶命無量無窮。故曰亦不可輕也。財不足惜者以財是五家之分。盜賊水火縣官惡子。五家忽至一旦便盡。故曰不足惜也。不可輕者遇良福田持用布施。種種供養無所遺惜。後得寶財四大藏。周窮濟乏求得無盡。故曰不可輕也。
這裡,還提到了財。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只有將身命財這些東西用於供養,布施,十善,出離心,菩提心,戒定慧,空正見等善行,形成為我們的善業,才是他們最大的價值和我們最大的利益。 如果用於舞文弄墨,歌舞技藝,世間工巧都是一種很大的浪費。
何況,這個恐懼也是皈依三寶的原因之一,如《大乘理趣六波羅密皈依三寶品》 中所說:
「又諸有情於生死中常多恐懼,所以求於力勢之人而為恃怙,不被怨賊之所侵害,縱彼怨賊有大狂力,為此之人依附王者而彼怨賊必無更能作損害者。」
有人在生死中多生恐懼,這個也包含了對死亡的恐懼,而且我想應該是最大的恐懼,那麼就應該尋找能夠庇護的王者,對佛弟子來說,就是佛法僧三寶,所以恐懼死亡也可以視為皈依的起點,而不應該無所畏懼。
最後,念死這個也可以常與凈土法門聯繫,比如自己現在常念彌勒菩薩,按照《彌勒上升經》里說,往生彌勒凈土需要六個條件,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 以眾名香、妙華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 ,修諸功德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花上,結跏趺坐,彌勒菩薩,放光接引,花開見佛,得聞佛乘。
我覺得其中一些事情自己也大都在做,雖然很慚愧,質量都不高,但也因此生起極大信心,平時也常提彌勒菩薩聖號。因為總是擔心,或許下一秒就倒在這個世間的某一處,所以,願與前一秒彌勒聖號相應,得彌勒菩薩加持,往生兜率凈土,皈依菩薩,離苦得樂。南無彌勒菩薩!
最後,過去看《清凈道論 說隨念業處品》中的死隨念,很喜歡裡面一些偈,現在截取其中一段做個結尾吧
晝夜的過去,
生命的消滅,
人壽的減少,如小川的流。如成熟的果實,怕早晨的脫落,生的人,常有死懼怕。人們的生命,如陶師所造的土器,不論大小燒未燒,最後終至於毀滅。
推薦閱讀:
※我對明心見性這個詞有點了解了。大約是見道之意。但是我現在還是對證道這個詞語很迷糊啊!什麼是證道呢 ?
※佛教中的「無欲」算不算一種慾望?「欲無欲」矛盾嗎?
※幸福源於滿足
※如何渡人去參加法會?
※比丘記事 出家之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