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琅琊榜》中是怎樣描寫梁帝的?
文中被讀者「罵」的最多的就是梁帝,因為十三年前的赤焰軍一案,冤案。滅了風華絕代的皇長子,翻了威名赫赫的一座帥府,自毀國家脊樑赤焰軍,死的不僅是七萬男兒,還有他的親人他的好友他的股肱之臣,還有,一個清明的理想,那個由他的長子構築的理想世界;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皇權。
不可否認,《琅琊榜》中所塑造的人物偏向理想化,性格的理想化,道德的理想化,行為的理想化。梅長蘇、景睿、景琰、景禹、豫津、霓凰等等都是,還有一些不是寫的過於片面就是寫的太少。在有名有姓的人裡面,最偏向真實的,反倒是譽王、梁帝和聶鐸。
梁帝,皇帝。
君父君父,首先是君才是父。理解了這句話,很多東西就可以理解了。
皇位,至尊,權力,財富。
皇帝,首先要是皇帝,有了皇帝所掌握的生殺予奪的大權,才能實現自己的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我覺得梁帝在之前,一定是一個好皇帝,這個標準來自於最大眾的標準:為百姓謀福祉。他也是一個有理想抱負有能力的人,不然怎麼能讓言闕林燮甘心扶他上位或者說站在同一個立場,更何況我始終認為,父親對孩子的最初的影響才是最大的,有蕭景禹這樣的兒子,老子應該不會偏離到哪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去,後來的父子不相知,大抵是蕭景禹這顆苗子陽光實在太充足了,長勢喜人到不僅青出於藍,還讓最初的園丁害怕了起來。就像赤焰軍,一隻軍隊的發展,發展到帝王都深深害怕的地步,就算是傳統的豪門戰隊,沒有十幾年帝王的支持(梁帝即位之後娶了林樂瑤生了皇長子,可見梁帝是青年奪位,到梁帝滅了蕭景禹赤焰軍,期間少說也有二十三四年),也不可能一直這樣強大,且看雲南穆王府,梁帝不過是拖拉了兩年多的軍需,就難以支撐到被敵人搞死了主將,所以梁帝在前期,是一個能主。經過治理,梁帝給百姓的,應該是一個相對可以和平發展生活的社會環境,就算邊境強敵環繞虎視眈眈(哪個國家周圍沒有幾個覬覦者?)。
說梁帝是能主,那麼梁帝此人,絕對不是一個庸人。文章開局三國求親郡主的那一場面,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話,梁帝表現的著實好。在書中,雖然梅長蘇在主角的光環之下步步為營取得了節節勝利,但是梁帝所散發出的作為一個精明帝王的霸氣,時常讓我膽寒,讓我覺得梁帝就像是一隻卧著的雄獅,懶洋洋地躺在草原的最高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腳下的羚羊小鹿豹子各種動物你爭我搶相互之間為了生存而追趕,迷濛眼睛裡偶爾放出的精光卻如一道寒光,讓人發顫。就算這種精光更多的是為了表現作為帝王的權謀與算計。
梁帝他最在意的,還是自己無上的皇權。其實這也是常理,哪個皇帝不愛這至高無上的權力,特別是在不怎麼有外憂的情況下,皇權的穩固是至關重要的,任何皇帝都不會放任朝堂的某一勢力獨大,譬如祁王譬如赤焰軍。說到這裡,真該說蕭景禹是政治上的白痴還是林燮是政治上的小白,從梁帝要了林樂瑤奪了言闕的心上人之後林燮就該知道,帝王就是帝王。或許期間有因為內憂外患,但是一個皇長子派、一座帥府所牽扯的朝政軍政能成這樣一個局面,怎麼能讓一個正值壯年的帝王放心?可以說,梁帝所作出的選擇,合乎常理,只不過過於狠辣,文中說,那一案的鮮紅血液,染了兩三年。這裡梁帝有私心有懼怕,或許還有能力不足的恐慌,還有之前出於對祁王的喜愛對林燮的信任所放任其勢力壯大的後悔。在之後梁帝將譽王拉到可以和太子比肩的地位就可以看出,後來的他,是多麼熱衷於搞帝王的牽制平衡,或許從赤焰獨大之後,梁帝才學會了帝王之術。那些譽王太子一派的升升降降,都是為了平衡到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也不需要說為什麼之前可以信任二人後來就開始猜忌,一個人在高位久了,怎麼能保持始終如一的信賴和頭腦?這是漢武帝唐太宗康熙這類的千古一帝都不能避免的。赤焰獨大對梁帝的影響是很深遠的,深遠到梁帝後來太過於搞朝堂平衡以至於對國家的一些事情忽略了本心:為民為國。這一點,可能也是海姐姐將這個人物寫成這樣的原因吧,畢竟,書的主旨精神在那裡。為什麼夏江的不忠會導致梁帝這麼大的怒火,也無非是對自己皇權的威脅,懸鏡司,做的是梁帝的眼耳之事,就像梅長蘇對黎剛的隱瞞發大火一樣,自家後院的存在,那種叛變,能忍?
其實如果梁帝不選擇這樣的一個時機對赤焰下手,可能結局會好很多,譬如在對大渝打仗之後,但是那個時候,還有機會還有理由么,而且林帥林府,不是只有一個人,那個必須要殺死的林殊,才是梁帝真正的心頭大患:年少,威重,滅而無由。梁帝對這些人到底還有沒有昔日的情誼,不得而知。如果梁帝林帥能和歷史上我很欣賞的一對帝王將帥漢武帝衛青一樣的結局,不知道該有多好。我一直認為期間武帝對衛帥的冷落是對衛帥的保護,該出手時才出手,多年之後,一樣出漠北滅匈奴。當然,海姐姐沒有詳細寫當時的朝局,所以也只能是憑空猜測那樣一個一邊倒的朝局。
再回來說說文中梁帝的表現,除去那些十三年前的背景描述,梁帝並沒有太表現出他的昏聵,像在霓凰擇婿風波的那裡,表現出的是一個長者政治家的優秀手段。
那麼「君父」二字除去「君」的正常表現,為「父」呢?和景禹之間的父子不相知是礙於皇權的光芒耀眼,那麼和其他幾個兒子,差不多也是這樣。
一個帝王,一直強勢的一方,居然會自我懷疑,難得難得,嘆息嘆息!而靜妃大概也是利用了梁帝的多疑和偶爾的心軟,儘可能的給了景琰一個好的局面,所以說說到人心,靜妃也是箇中高手。年華的老去,會生出很多不一樣的情緒,譽王謀反,連沈追都在感嘆一樣是說謀反叛變,和十幾年前的血洗朝堂,竟然是真的不一樣。
終於風停了,屬於梁帝的風停了。史筆如刀,再強悍的帝王也不能改變良心的定論。海姐姐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這樣的帝王。會後悔么,在揭開真相的那一刻,面對自己也不知道的幕後,梁帝是否有過後悔?那些曾經愛過信任過喜歡過欣賞過的人,是否會因此免於自己的屠刀?我想不會,只可能是用另一種方式,被自己結果掉,畢竟,皇權要握。聰明如梁帝,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做什麼。譽王其實才是最像梁帝的兒子,對刻入骨髓的那種東西,其他都可以不計,曾經的理想抱負曾經的一起歲月風華的人,在這耀眼的皇權面前,都逐漸黯淡無光。
推薦閱讀:
※逍遙派這部小說設定如何?
※《Zero》——Chapter 8 誕生
※你喜歡看書包網的小說嗎?
※男人如何看待舒婷《致橡樹》中的愛情觀?
※《尋妖記·應帝王》:各顯神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