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塵與土
現在的軍迷一提起國產武器裝備會立馬想到隱身戰機殲20、遼寧號航母、055大型驅逐艦等等重金堆砌的龐然大物,提及軍演會立馬想到空軍的金頭盔對抗演習和滿滿惡意的「解放朱日和活捉滿廣志」,而一旦聊到南海,那麼多半都會一本正經地討論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今天中國之所以能夠在南沙群島建設一系列「民用」工程,原因便是我們贏得了三十年前的那場海戰。
- 74號觀測站
1987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第14屆大會,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出席了大會。這次大會通過了一份《全球海平面聯測計劃》,決定在全球範圍內建立200個海洋觀測站,其中第74號海洋觀測站就位於南海。之後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平洋機構在馬尼拉召開第五次會議,決定把在南沙群島建立海洋觀測站的任務交給中國。由於本次會議僅屬於技術性會議,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未預料到該計劃的意義而投了贊成票。
而這正好為中國維護南海主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契機,時任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力主抓住機遇,進軍南沙。
1987年5月15日至6月6日,國家海洋局派出一個44人的勘察工作組,搭乘「向陽紅五號」海洋科學調查船赴南沙群島海域進行海洋站選點勘察,最後選定永暑礁作為建站的地點。海軍則負責建站施工和保衛任務。
- 1988年:戰略窗口期
20世紀80年代,南海局勢波雲詭譎。在世界冷戰的大背景下,美蘇兩國從非洲的安哥拉、中亞的阿富汗再到西太平洋都在進行激烈的角逐。
在南海,蘇聯和越南在1979年簽署了將金蘭灣基地交由蘇聯使用25年的租約,太平洋艦隊駐紮於金蘭灣。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部署,在正常情況下,該基地駐軍最多達4000到7000人,部署一個中隊的16架圖—16轟炸機和一個中隊的14架「鞭撻者」式米格—23戰鬥機,金蘭灣變成了蘇聯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
而在南海的另一側,菲律賓的蘇比克灣早在1901年便是美國的海軍基地,冷戰期間更是成為美國第一島鏈中的重要一環,與毗鄰的克拉克空軍基地共同構成美軍在亞洲最大的前進基地。
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就和越南的金蘭灣海軍基地成為了美蘇兩國在南海對峙的橋頭堡。
而就從中美蘇三國關係來看,隨著60年代後期中蘇關係惡化和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國聯美製蘇的態勢已經形成。1979年蘇聯大舉入侵阿富汗,同時期蘇聯盟友越南入侵柬埔寨,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全球進攻戰略,美國迫切需要中國的支持,於是在80年代形成了特殊的中美蜜月期。
在東亞-東南亞的地區局勢中,中國和越南在1979年爆發戰爭後,進入了長達十年之久的邊境戰爭狀態。最為巧合的便是,1979年2月17日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2月28日蘇聯太平洋艦隊便進駐越南,表示對越南的軍事支持。但到了80年代後期,蘇聯國內改革引發了巨大政治動蕩和經濟衰退,到1988年4月,蘇聯海軍撤出了在南海值勤的導彈巡洋艦,此後基本上停止了向那裡派駐大型水面作戰艦隻擔負值勤任務。
在1988年,越南的唯一支柱蘇聯海軍開始從南海撤離,無法完全履行其軍事義務。而南海的另一個海上強權美國直至1989年某事件之前還與中國保持著親密關係,對中國海軍行動保持著較大的寬容度。就在兩個超級大國一進一退的縫隙間,中國經略南海的重要戰略窗口期到來了。
- 3·14海戰
「我曾親身參加和指揮過六次海戰,前三次都是與國民黨海軍打的。第六次海戰是1988年3月14日的南沙赤瓜礁海戰。這是我作戰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戰鬥,也是最考驗我,最鍛煉我,最讓我矛盾,也給我最多榮譽,顧慮最多,擔子最重的一次戰鬥……」
——314海戰中方指揮員陳偉文。
1988年1月14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502、503號護衛艦從榆林基地出發,進行建站前的偵察巡邏,於18日抵達永暑礁;
1月27日,越南海軍611、712運輸船前往永暑礁,遭中國海軍攔截後退回;
1月31日,我軍552號艦派出官兵登上永暑礁,首次升起五星紅旗;
2月17日,我海軍和越南海軍同時搶登華陽礁,各自插上國旗對峙,最後越軍被我軍逼退;
1月15日到2月19日,越南171艦隊、125運輸旅先後派出武裝人員侵佔了西礁、無弋礁、日積礁、大現礁、東礁等5個島礁,對永暑礁形成包圍;
2月22日和3月5日,我軍502號艦艇編隊和531號艦艇編隊趕到永暑礁附近海域與三艘越軍艦艇對峙;
同時期,越南604號運輸艦、605號運輸艦和505號登陸艦在赤瓜礁、瓊礁和鬼喊礁拋錨,意圖同時搶佔三座礁盤;
3月14日6時,越南海軍604號運輸艦各類武裝人員共43名強行登上赤瓜礁,並在北側插上2面越南國旗。我軍見狀派出58名官兵登陸赤瓜礁,雙方緊張對峙。
俗話說「響鼓需用重鎚」,在這種低強度高烈度衝突中,前線軍事指揮員的個人軍事素養和決策水平將受到嚴峻考驗。而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我軍此次海戰的指揮員——陳偉文。
陳偉文,廣東台山人,在武漢大學讀書期間投筆從戎加入海軍,他參與指揮了共和國成立後發生的5次海戰。1988年他擔任榆林基地參謀長,之後得到組織批准成為編隊指揮員。
在編隊出發前上級給他傳達的指示是「不主動惹事,不首先開槍,不示弱,不吃虧,不丟面子,如敵占我島嶼,要強行將其趕走。」的「五不一趕」原則。這個原則具有很強的原則性,貫徹此原則的關鍵在於指揮員如何把控戰場局勢,顯然陳偉文經受住了壓力和考驗。
3月14日凌晨,在東西寬僅200多米的赤瓜礁上,中越兩方劍拔弩張。8點10分,越軍開始向我軍做侮辱性的動作。8點20分,海上指揮所發出命令:把他們擠出礁盤。守礁中國十幾個戰士與越軍護旗人員發生衝突。在衝突過程中,一名越軍舉槍向我方張清瞄準,我方楊志亮伸出左手抓住越軍槍管向上托。越軍槍響,楊志亮左臂頓時被子彈擊穿。時值8時47分,越軍打響第一槍。中方立即還擊。赤瓜礁外的中國2艘護衛艦用100毫米主炮猛烈射擊,越南方面排水量僅為820噸的604號運輸艦很快受到重創,隨後沉沒。
而在赤瓜礁東北的瓊礁海域,我軍556號艦也與越軍605號運輸艦發生交火。越軍605號艦受重傷逃逸,最後葬身大海。在赤瓜礁西北的鬼喊礁海域的我軍531號艦與越軍505號也開始爆發衝突,越艦當即中彈7發。但531艦因主炮發生火控雷達故障無法發射,再之後的502艦和556艦的馳援下越軍505號艦掛起白旗向鬼喊礁搶灘擱淺,此後還在鬼喊礁上整整燃燒了5天。
此戰,我軍僅楊志亮1人受傷,無人死亡,收復9個島礁,擊沉越南海軍艦艇2艘、重傷1艘。越軍死傷估計超過300人,被俘虜40多人。
這場海戰以中國海軍的完勝而告終。
在取得勝利後,我海軍由於擔心越軍空軍襲擊和蘇聯海軍干涉,迅速脫離戰場。這也導致後來很多人認為,這次倉促撤離使得我軍失去了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有利時機。然而陳偉文的一系列決策卻無可厚非,當時領導層的方案僅僅是永暑礁建站和增添四到六個礁盤作為防禦,當時國家做出這個決策的原因至今不明。他頂住了一系列巨大壓力奪取了九個島礁,這些島礁成為我們今天經略南海的重要戰略支點,但他在3·14海戰結束後即調離一線崗位,原因未知。
在戰後,時任軍委主席鄧小平親自簽發嘉獎令。
「在這次戰鬥中,我海軍參戰部隊堅決執行軍委指示,堅持自衛的原則,反應快速,作戰英勇,指揮得當。」
- 他們的芳華
「在遼闊南海的高腳屋上,有一群好男兒手握鋼槍」。
——《南沙衛士之歌》
3·14海戰後,指揮部決定在佔領島礁上建立陣地。於是這種以鋼釺為依託,竹竿作柱、篾席為牆,瀝青封頂簡易竹棚高腳屋誕生了。但面積只有10平方米,還要面對南海高溫高鹽的惡劣環境,颱風暴雨侵襲、南海各國軍警艦船的襲擾和海上補給不足等困難,官兵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但他們依舊保衛這裡的每一寸土地。
就像他們在戰前的宣誓詞一樣:
我是祖國的兒子,是南海的守衛者,我向國旗莊嚴宣誓: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不受屈辱,我們要和敵人血戰到底。人在旗在礁盤在,誓與礁石共存亡!
守衛主權,幾個看上去那麼空洞的字眼構成了他們的芳華!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毛澤東《七律·到韶山》
3·14海戰規模雖小,卻改變了整個南海局勢。
這場海戰我軍沒有一人犧牲,卻儘是英雄。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 歡迎關注哦
推薦閱讀:
※G20減排「成績單」公布,給出席漢堡峰會的美日當頭一棒
※中國如何應對韓國部署薩德?
※作為美國盟友的沙特為什麼會跟中國越走越近?
※霸權在解體
※朝鮮人民怎樣評價他們的第一夫人李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