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整理】《知音號》最佳拍照地點
《知音號》自開演以來,越來越多的船客說來了《知音號》怎麼能不拍拍拍呢?!!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在「知音號」上拍出你的最佳照片?知音君【貼心】的整理了《知音號》最佳拍照地點,還不快點get√
1. 地點:檢票口 拍照類型:場景照 推薦指數:
這個地方可以說是相當高級卻接地氣了,無論有沒有票能不能上船,都可以在這裡拍一張留個念。要知道你們所站的地方,可是不少名人走過的呢!馬雲在這邊合影過,「民國第一小生」李宗翰也在這拍過照,這樣說來,有沒有覺得很炫酷?
2. 地點:碼頭 拍照類型:場景照+自拍 推薦指數:
這個地方就在檢票口剛進門的那裡,牆上印有知音號的Logo,個人覺得這裡特別適合拍場景照,詳情參照上圖中的小姐姐,尤其是穿上旗袍,加上歷史氣息濃郁又不乏文藝范兒的背景牆,bigger馬上就提高了好幾個level 。
碼頭到棧橋之間停放有黃包車,而且是可以坐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檢票進門靠左手的那一邊。黃包車可是民國的標誌,在一百年前曾經風靡全國,不得不說,這可真是穿越輔助神器。
還是在碼頭上,除了黃包車,再給你們安利兩處場景照最佳地點——報亭附近的欄杆處和即將進入棧橋的樓梯處,在這裡拍的照片用知音號的船身做背景,想低調都難!
3. 地點:棧橋 拍照類型:場景照 推薦指數:☆
碼頭往前走就是棧橋了,棧橋裡面有很多小攤,都是民國風格的。
如果你家裡沒有民國服飾,又想拍出非常帶感的穿越照。沒關係,棧橋裡面有一家服裝店,在這裡,所有的服飾都是可以出租的,你可以挑一身喜歡的民國服飾,裝扮得美美的再去拍照。
4. 地點:躉船 拍照類型:場景照+自拍照 推薦指數:☆
穿過棧橋就到了躉船,這裡是序幕開始的地方。
在躉船,最搶眼的非這個民國小汽車莫屬,在那個時候,這可是賊有錢的人才開得起的,最起碼也要是個富商大官這種的級別的吧。自古香車配美人,旁邊配個美女肯定怎麼拍怎麼好看,要是男士的話,估計也能拍出霸道總裁的氣場。
除了小洋車,躉船處還有很多座椅,你可不要小看了這些座椅,這可也是擺拍神器之一呢。知音號船身作背景,在傍晚時分漸漸亮起的燈光的掩映下拍照,朦朧中不乏溫柔,還帶有一絲絲浪漫,不要濾鏡都很好看。
在躉船處,想要不藉助任何道具又能拍出檔次的,恐怕只有這一處了,看上圖,就是這兒——知音號船頭,偷偷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拍照時把船頭的知音號三個大字拍進去,肯定能在朋友圈好好得瑟一番。
5. 地點:演出場所 拍照類型:無 推薦指數:☆☆☆☆
知音君實話說最不適合拍照的就是演出的場所,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影響觀演體驗,因為《知音號》是浸入式體驗劇,船上每個角落都有故事發生,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如果我們上船後只顧著拿手機拍照,可能會錯過很多精彩的劇情。
第二,開始也說過了,船上的光線對拍照來說比較暗,而且拍照不可以開閃光燈的,而表演中的演員身上光線都很強,這樣形成反差,拍的效果非常奇怪。
所以,知音君建議,在觀演區域,最好不要拍照,專心看劇,也可以自己去尋找更多的故事。當然如果在觀演過程中有機會和演員合照,前提是在不影響演員演出的情況和演員同意了的情況下,抓緊合影哦。
6. 地點:艙房 拍照類型:物件拍攝 推薦指數:
《知音號》爭取每個細節都還原復古民國風,在艙房的桌子上擺放的信,毛筆,懷錶,金邊眼鏡,摺扇……都是民國風格的物品,信上的內容和字體也都是民國的風格。
艙房裡床上的這本《良友》雜誌,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曾經風靡全球。
除了雜誌,艙房裡還有一本書就是床頭的那本畫冊。就是圖中床頭靠牆的那一邊,那本黃色的冊子就是了。這本書里記錄了「老武漢的城市記憶」,非常有紀念意義。(ps:這本書可售哦,聯繫工作人員即可。)
剛進艙房的時候,光線還是不錯的,這個時候是屬於船客自己的時間,可以盡情拍照,如果光線實在不夠,可以找同行小夥伴用手機電筒打個燈~
7. 地點:四層甲板 拍照類型:場景照 推薦指數:☆
最後推薦的一個地點應該是船上唯一適合拍人物照的地方了,那就是四層甲板,江城的夜景作背景,非常適合拍照,有種武漢摩登到爆的感覺。不得不說,上圖的小姐姐真的超會拍照,以二橋作為背景,bigger更高了一層。
好了,今天的乾貨就到這裡了,如果你們發現《知音號》上還有別的拍照地點,能拍出bigger更高的照片,歡迎補充哦~
(註: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版主或管理員刪除)
購票請認準官方購票渠道:
1.官方網站:《知音號》官方網站
2.官方微信:《知音號》官方微信公眾號
3.天貓旗艦店店鋪名:武漢朝宗文化票務旗艦店
4.核心票務代理:攜程網、美團網、聚游網、中國郵政、武漢國旅、天鵝國旅、寶中國旅、長江海外國旅
推薦閱讀:
※餐飲行業如何走出第一步,大武漢熱乾麵加盟告訴你
※武漢有啥好玩的地方?
※武漢有什麼特色小吃?
※荊州衰落與武漢興起的原因的對比差異明顯?
※武漢大部分樓盤做了在建工程抵押 業內:爛尾樓都曾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