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放認知盈餘

最近買了房,是全款買的,自此以後,每當和別人提起這件事,幾乎90%以上的朋友都會發出同樣的評論:「為什麼不貸款呢,同樣是200萬,你拿出100萬付首付,其餘的貸款,剩下的100萬拿去投資,假如一年能有超過10%的收益,都可以把貸款的每月還款額抵消掉了呀」

我承認,這事沒毛病,問題在於,我希望保留自己更多的「認知盈餘」。

其實幾年以前的我和大家想的都一樣,100萬付首付,100萬理財,多麼自然的事情。

不得不做的事=佔據認知盈餘

但是,貸款以後,有兩件事情不得不做:

第一,每個月肯定要記掛著還款賬戶里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可以達到本月的還款額度;

第二,多出的100萬,肯定要思考如何合理配置,既能有較好的收益,還能安全有保障,因此一定需要拿出精力去學習一些投資理財知識;

這兩件事情,不論多少,一定會佔據我們一部分的「心神」,也就是我所說的「認知盈餘」,當你認真做著工作的時候,三不五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那100萬,時不時也會思考自己怎麼才能更好地還款和保值,說不定還要因此打開理財軟體,看看各種趨勢和k線圖。下班以後看些投資書籍更加免不了,畢竟基本的知識還是要掌握的嘛。

問題在於,萬一你對投資本身沒有興趣呢?

認知成本=機會成本

我們都曾經歷過,小學初中高中,對某一門課沒有興趣,怎麼也提不起學習的熱情,於是這門課成績也一般,投入度也一般。現在,萬一投資就是那門課呢?

我的意思很明白,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去學習投資,我不排除有些人的興趣愛好就是在投資理財這方面,那我非常鼓勵他們去好好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成為更好的資產配置專家。

但是如果你志不在此呢,於是雖然看起來在學習,不過心思並沒有沉下來,但是這又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因此,你在浪費時間,你的認知盈餘大大降低,這些本來的認知能力,如果花在你真正感興趣,能夠沉下心來做的事情上,你獲得的技能和幸福感,都會遠遠大於這些所謂的「白白多出來的錢」。

事實上,永遠沒有「白白多出來的錢」,一切都是有成本的。

全款買房的理由

現在我再解釋自己全款買房的理由,就顯得非常順理成章了,我直接付出200萬,簽字畫押,從此了無牽掛,畢竟是拿來自住的房子,既不考慮房價漲跌,也不再為這「白白多出來的錢」煩心擾神。

我解放了兩個方面的認知能力:

其一,我不再為是否有房子而擔心,我不再關注房價的漲跌,不再去看房產新聞,這原本就不是我心之所向;

其二,在我最需要積累職業生涯工作能力和人脈的階段,我不再為資產配置而煩擾,我沒有那麼多現金流,我全身心投入自己最喜歡的專業領域,致力於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當我把年輕時最好、最優質的精力全部投入自己的專業領域時,這些精力帶來的積累,將在我職業生涯的發展中,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附帶而來的收益,幾乎必然會超過那100萬的所謂理財收益。

再說說別的

為什麼要結交好的朋友?為什麼好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能給讓人更加優秀?為什麼好的對象那麼重要?

因為好的朋友不會一天到晚嚷嚷著讓你去夜店,拉著你「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些不管不顧的行為,導致你沉不下心來做事,佔據了你過多的認知盈餘;

因為好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毫無後顧之憂,只需要專註在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上,不過早地為生計而奔忙,不為支撐家庭而過早投入社會的洪流;

因為好的對象知道尊重對方,知道「人必愛己,方可愛人」,於是鼓勵對方投入到自己的事業,當雙方都有自己的事業,有事做的時候,兩個人都有足夠的自尊,才能更加安心地在一起。

以上種種,都是在解放著人的認知能力,我始終相信,沉下心來做心頭所愛之事,人生才有真正的快樂。

高德勒

2017.5.23


推薦閱讀:

快速學習&成長的心理技巧
我想學會不要臉
三月,最大的收穫是知道了自己很差勁
不管是哪種生活,都要坦然面對並堅持下去
複利模型:走得快的人都在用的秘密武器

TAG: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