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的「死亡詩社」

一些描寫大學生活的美國影視作品中常常會提及一個組織:兄弟會。它給人的印象通常是招募成績優異的俊男靚女,有開不完的Party,入會程序嚴苛又神秘,新成員還經常被以不太愉快的方式惡作劇......7月18日,我參加了由北京美國中心組織的講座,三名美國大學兄弟會的現任成員為我們簡單介紹了這個組織。

兄弟會成為大學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從18世紀後期開始的。由於其名稱一般由希臘字母組成,因此也稱作「希臘社團」。當時,大學大都處於教會的管理和控制下,一些學生為了能獨立、全方面地思考問題,並更深層次地探討學術,就成立了秘密組織,定期聚會。之所以保密,是因為這種聚會方式是違反當時的校規的。這種感覺,有點像電影《死亡詩社》。

為了防止泄密,兄弟會制定了複雜的選拔程序,不僅考驗入會者的學術水平,還考驗他們的忠誠度。漸漸的,宗教勢力不在控制大學,兄弟會也不再有保持秘密的必要,反而成了校園中幾乎最吸引人的社團。由於當時的教會大學只允許男生就讀,因此那時的兄弟會(Fraternity)也只有男生成員。隨著性別平權運動在美國的開展,女學生走進校園,因此也有了與之相對的姐妹會(Sorority)。逐漸又出現了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希臘社團,通常也叫做兄弟會。

如今,社團的方方面面已經和當初大不相同了。但「選拔方式保密」作為傳統被保留了下來,給兄弟會蒙山了一層神秘色彩。包括大多美國總統在內的各界大佬幾乎都曾是某些兄弟會的成員,這讓其卷進很多人「陰謀論」式的臆想中,認為兄弟會把這些大佬當作牽線木偶,操縱整個美國甚至世界。

「這種陰謀論成立嗎?」一位聽眾在會後的問答環節提問。

「我認為是不成立的。」來自耶魯大學的一位主講人說。他是三人中唯一的男生,正在大使館暑期實習。「比如說今年美國總統的兩位候選人都曾是希臘社團成員,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即使是特朗普(全場大笑),會為自己的兄弟會用某種方式牟利。但從另一個角度說,特朗普的政治觀點可能受某位兄弟會成員影響,這種『間接影響』是可能存在的。

通過這點也可以看出,兄弟會確實是孕育人才的地方,對於想長期在美國發展的留學生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每個學校通常有多個兄弟會/姐妹會。加入兄弟會的過程是新生和社團雙向選擇的過程。在一個星期內,通過數場聚會,一個新生逐漸減少他名單中不同的社團,同時每個社團也淘汰掉不夠標準的申請者。希臘社團的種類有社交、專業、種族(民族)、宗教等。被選中的學生占申請者的25%以下。

「那一周的最後一天,我收到了告知我選拔情況的一封信。當我看到自己被心儀的姐妹會錄用了,那種激動真是永遠忘不了。」來自佛吉尼亞州一所大學的另一位主講人回憶道。(非常抱歉,我沒有記下她大學的名字。)

「每年那一天,新老會員會聚在一起,穿上統一的T恤衫,歡迎新人加入。新入會的學生會被分配一名老成員擔任『導師』,熟悉社團的活動,這叫做Big Little Process。」

很多學生在希臘社團中得到了不摻雜功利,且維持終生的友誼。

但從功利的角度看,這些關係為成員日後的事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一些公司也會優先錄用兄弟會成員。

除了友誼,「領導能力」也是希臘社團給人的重要收穫。「我曾經非常害羞,也不愛說話,但被選為姐妹會領導後,我需要組織各種活動,聯絡成員,租房購物,以及面試新人,和全校幾乎最優秀的人在一起,這是我最寶貴的收穫。」來自華盛頓大學的演講著說。這些收穫,從她站在講台上落落大方的氣質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

當然,兄弟會的諸多弊端也被廣為詬病。除了上文所提到的陰謀論,兄弟會也常常與腐敗掛鉤。並且,社交性和職業性的兄弟會內通常存在一些種族歧視的問題:例如普林斯頓大學的兄弟會中,白人成員佔到了77%,而在亞拉巴馬州的某所大學,100年間只有一個有色女生。由於入會後每學期需要繳納500—1000美元的費用(用來租賃活動場所,購買食物以及上交全國總部),部分家庭調劑愛偏差,貸款交學費的學生就被拒之門外。此外,過多的聚會分散了學員學習的精力。入會考驗期間,老會員會讓新會員做一些過於不愉快的事情(Hazing),這激起了很多抗議。

「在我的考驗期間,新會員曾被要求圍成一圈,從頭開始傳遞一桶黃油,當再次傳回第一個人手中時,黃油要被全部吃光。」來自耶魯大學的演講著回憶道。「有的時候,一些老會員有過這樣的經歷,不逼著新會員做一次,就會覺得心中不太平衡。不過,一般青黃下,這樣的活動也有一定的意義,比如那次吃黃油,就考驗了為同伴付出犧牲的精神 ,通常來說是在開心的氛圍中度過的。」

我的英語水平實在是不高,整場講座大概只聽懂了一半,而且連其中一位演講者大學的名字也沒有記下來。會後,還厚著臉皮和其中兩個主講人合影。在提問環節,有人問道,「在中國的校園中,當老師布置了討論任務後,大部分人會很快跑題,最中意閑聊結束,為什麼你們的討論不會?」

「其實我們也會的......」三個演講者都笑了起來。

但我還是看到,在演講開始前,三個人認真地討論講座的內容,互相糾正,會後又給即將去華盛頓大學上學的兩名女生提建議,沒有一點做作。這種類似於《死亡詩社》中同學們互相朗讀詩歌的場面,或者像Before Dawn中男女主角深刻的對話,對於身邊的同齡人來說,是多麼遙不可及。不知道這種品質、氣質,更多是來自兄弟會的熏陶,還是來自十多年的培養人格的教育。


推薦閱讀:

菲律賓的文化是怎樣的?
沒有保羅的《速8》活像從天而降的殭屍車:壯觀而空洞。
【第209期·白麓論壇】黃亞生解析特朗普時代:美國經濟、政治和民主的反思
推薦幾個英文Podcast
美國EB-1傑出人才移民

TAG:美國 | 留學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