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是種怎樣的體驗?

楊絳先生說:

圍在城裡的人想衝出來,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無論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圍城》中的方鴻漸終其一生都逃脫不了這樣的困局。

你是否也在經歷這樣的圍城時刻?

每天朝九晚五,一絲不苟,卻渴望伏特加、樂隊和醉生夢死;

想炒了老闆,想打破羈絆,想過另一種不曾體驗的生活。

想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學校是圍城、工作是圍城、穩定是圍城、婚姻是圍城……放眼望去,生活里哪個不是圍城?圍住大家的不是城,而是無止盡的追求。


因為仰慕錢老,《圍城》自是讀過多遍。可每每讀罷之後總深感意猶未盡。

所謂的「圍城」,源自書中的一個比喻,蘇小姐原話是:「法國也有這麼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用來說明結婚離婚的事,慎明說:「不管它鳥籠罷,圍城罷,像我這種一切超脫的人是不怕圍困得。」

其實,慎明何嘗能超脫?世人又有幾人能夠超脫呢?

愛情 婚姻 事業 買房 二胎 階級固化……人們像是蠶,不停地努力織網,而是越是努力,越是被束縛越緊……

文學說到底是「人學」,它注重關注人們的靈魂與心理。不同於心理學的說教,文學更像是個說書的智者,把一切娓娓道來。

而錢老在《圍城》中就扮演了這麼一個智者形象。這個智者目睹了世間萬象,眾生百態,最後一語道出了天機——「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這雖然是對方鴻漸陷入困境的的定論,但其實作者真正想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是方鴻漸,一生都在掙扎,在痛苦,在幻滅,最後卻都逃脫不了「圍城」的困局。

叔本華曾經說過: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則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存在主義亦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人們是痛苦的。每一部生命史,其實就是一部痛苦史。

而我想,我們每個人最本真的狀態其實是孤獨,絕望,恐懼……

「圍城」則恰是對這一困局的再詮釋。

錢老在描述方鴻漸時總是以希望開局以失望結束,我們從中看到的是一種本體論的悲劇——人生如圍城。

如此看來,活著實在是太絕望了。

可錢鍾書先生顯然不是一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他道出的實則是一種對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終極關懷。他亦有言「人既然活著,就會本能的活得更好,更有意義。」而這與魯迅先生的「在絕望中抗爭」不謀而合。

不論如何,正是在這縱橫交錯的希望與絕望,理想與現實,滿足與痛苦,逃脫與困縛……中構成了世間百態,人生萬象。

說了這麼多其實《圍城》就是圍城,它就在那裡,它是一個人生跋涉者疲倦時的醒悟。

誠然,人生路漫漫,沒有人是不知疲倦的。

可我們也應明白——休息好了,仍要向前。


高中校園?

上了大學每年回家都很少,高中自從畢業就沒進去過,門口保安大爺永遠守在門口,就連放假都進不去。

以前巴不得出來,翻牆,假的假條,請假……用盡各種理由跟方法,只為逃離這個地方。如今,裡面的人也是這種想法,而出來的我們,卻再也進不去。


結婚吧。

先說一句,因為是小閱閱提問的,所以我是要回答的(感覺有點問題,但是不知道那裡有問題,就當沒問題)。

看到過身邊很多人的婚姻生活,爺爺奶奶的,父母的,姑姑姑父的,隔壁叔叔阿姨的,還有同學的,朋友的,很多人的婚後生活。我沒有見識過父母爺爺奶奶長輩們未婚時的樣子,但是看到他們在家庭里的瑣碎,看著父母為著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嗯,在我看來是雞毛蒜皮),然後甜蜜的時候,雙雙懟我,感覺我是一隻大大的電燈泡。我看過媽媽年輕時候的照片,照片里甜甜微笑的女人,眼裡有著俏皮,我怎麼也想像不到那個時候的老媽會在後來的生活中被時光被家庭被生活摧殘成現在這個樣子,啰嗦,瑣碎,偶爾邋遢,脾氣差,神經質。我很心疼母親的,一個人承擔了家裡所有的家務,身體差,因為脾氣不好,所以跟爺爺奶奶的關係也不太好,還要照顧著兩個皮孩子的生活。我覺得母親的生活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跟父親吵架後躲著哭,被我跟弟弟氣的哭,不該生活都是圍繞著家庭的柴米油鹽,不該都是爸爸,弟弟和我。

有同學朋友很早就結婚了,算是見識到了她們婚前婚後的模樣。一個姑娘,還在上學的時候,很活潑,花枝招展,偶爾出去聚聚會,逛逛街,感覺生活很是豐富多彩(特別是在高中一群只知道埋頭讀書的學生中),後來,輟學了,結婚了,現在她的空間朋友圈就是各種孩子:孩子生病了,孩子吃了啥,孩子哭了。我其實不能想像這種生活的,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每天都是孩子怎麼樣,我感覺看不到生活的頭啊,人生才開始,怎麼就像走到了結尾一樣。


啊難道不是「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

真會玩兒?」


推薦閱讀:

總是被人鄙視,看不起,連親人也看不起我,要怎麼振作起來?
心理素質太差,極容易受外界對自己評價的影響,心理有一點小事就會失眠,該怎麼辦?內心太脆弱,太過敏感
如何勸導浪費時間的人珍惜時間?
如何快速走出焦慮,拖延,浮躁情緒?

TAG:生活 | 心理 | 文學 | 社會 | 錢鍾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