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甲鮮明敘綱常——乾隆時期的宗室鎧甲

在清代,宗室可獲得的爵位一共十二等,自高至低,分別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如果和普通官員的職位對照的話,鎮國將軍的地位相當於一品官員,輔國、奉國、奉恩將軍分別相當於二、三、四品官員。因為一品是官員的最高品級,因此鎮國將軍以上,親王至不入八分輔國公等八級爵位,統稱為「超品」,即超越品級的爵位。

▲醇親王奕譞及福晉

按照是否入八分,這十二等爵位可以分為兩類,親王至奉恩輔國公入八分,其餘則不入八分。

所謂「入八分」,源自入關前的舊俗。後金時期,軍隊每有斬獲,則八旗共分,即「八分」,所謂入八分,即有權參與戰利品的分配。

清朝統一後,隨著戰爭的減少和制度的改革,這種共分戰利品的習慣也不復存在,但「入八分」作為一種政治頭銜被保留了下來,入八分的宗室貴族和不入八分的宗室貴族所獲得的政治權利和經濟待遇均有明顯區別。

▲奕劻次子,不入八分輔國公銜鎮國將軍載搏

例如,入八分者領有旗下佐領,有下屬旗,不入八分者則無;入八分者擁有法定的護衛,不入八分者則無;大型典禮時,入八分者在丹陛上行禮,禮畢入殿列坐,不入八分者在丹陛下行禮,禮畢在廣場上列坐。

後世人將「入八分」和入八分者的八種權利待遇對應起來,認為八分指的就是八種權利待遇(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這種說法屬於以訛傳訛,實際上,入八分者所享有的特殊待遇眾多,也不止這八種。

▲鐵帽子王之一,順承郡王訥勒赫

入八分的六類爵位中,親王等級最高。清代親王的全稱為和碩親王,一般來說,只有皇帝的兒子才能獲得親王的爵位。但清廷為了籠絡人心,也會賜予蒙古貴族親王的爵位,早期還會賜予漢人親王爵位,如三藩都是漢人親王。

按照制度,親王可以在自己的兒子中選擇一位繼位,但除非朝廷有特殊恩賜,否則繼位者需降級為郡王,全稱「多羅郡王」。

親王穿用的鎧甲與郡王相同,稱親王甲胄。

▲正藍旗蒙古王爺甲胄,內蒙古博物院藏

親王胄的胄體為鐵質或髤漆的皮革。胄的頂部為金座,金座上為圓盤,圓盤上有一個由四片金葉組成的基座,基座中間插盔槍,盔槍、圓盤、金座均鏤龍,間嵌雜色寶石。

盔槍上頂金質寶蓋,寶蓋上面有金垂雲花紋,這點與皇帝大閱胄相同,但大閱胄的寶蓋上嵌有寶石或者東珠,親王胄的寶蓋上卻沒有嵌飾。

寶蓋上為胄頂,胄頂分三層,底層為嵌有珊瑚珠的金珠;中層為豎立在金珠上的2條金立龍,各嵌紅寶石1顆和藍寶石1顆;頂層為兩條立龍托起的火焰形金托,金托上鑲嵌寶石,可用紅寶石、藍寶石、珊瑚、綠松石等,但不得使用東珠。

和皇帝大閱胄一樣,親王胄的胄體上亦有三層梵文,數目為上8、中7、下20,上中梵文中間有金瓔珞。盔梁、舞擎均鏤龍,間嵌雜色寶石。護額為鐵質,錽有金龍。

親王胄的護項、護頸、護耳均為布面鐵甲結構,外表為石青鎖子錦,內里為月白緞,中間裝鐵甲片,護頸和護耳以6條青緞系帶相連。三者的邊緣為石青倭緞,表面有金質甲釘。親王胄的胄襯為棉質,石青緞表,月白綢里,頂綴紅絨。

親王甲包括上衣,下裳,左右護肩,左右護腋,左右袖,前襠,左襠一共十一件部件,除下裳外,其餘甲衣的材質構造與護項等相同。下裳表裡及邊緣與上衣等相同,但鐵甲片為外置,一共四道。

親王甲前胸部位裝有護心鏡,護肩和上衣的連接處裝有14塊鐵葉,鐵葉周圍錽金雲龍,每塊鐵葉嵌珊瑚、綠松石、青金石各1顆。

▲鎖子錦細節(故宮藏順治鎧甲)

由於鐵甲沉重,因此穿戴鐵甲時,胸口一般都要束一條甲絛,這樣可以把胸甲紮緊,讓胸部也承受一部分鐵甲的重量,親王甲的甲絛為金黃色。

郡王的兒子再繼位,需要降為貝勒,全稱「多羅貝勒」,貝勒之子繼位,則需降為貝子,全稱「固山貝子」。其中貝子屬於皇子的保障性爵位,理論上說,沒有意外的話,皇子的爵位最低也是貝子。

▲婉容外祖父、宗社黨成員,貝勒毓朗

貝勒和貝子穿用的甲胄為貝勒胄和貝勒甲。

貝勒胄與親王胄相似,但胄頂為素金頂,寶蓋、盤座等均為鏤金,整個胄體沒有飾物,盔纓為14條紅緞里薫貂纓。貝勒甲與親王甲形制相同,但甲絛為石青色。

▲故宮藏清代胄,護耳等表面為鎖子錦,表面無鑲嵌,胄頂似為素金,似為貝勒胄

穿戴貝勒甲胄的人除了貝勒和貝子之外,還有固倫額駙。固倫額駙是固倫公主的丈夫,在清代,皇帝的嫡女(皇后之女)稱固倫公主,庶女(其他妃嬪之女)稱和碩公主,不過皇帝如有特旨,庶女也可封固倫公主。

▲1904年3月4日,貝子溥倫出席美國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

貝子的兒子襲爵後,需降為奉恩鎮國公,奉恩鎮國公的兒子襲爵後,需降為奉恩輔國公。不過,按照乾隆時期的規定,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貝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降至鎮國將軍、輔國公降至輔國將軍後,其子襲爵便不必再降級。

▲載澤1905年出洋考察前的照片,其爵位為奉恩鎮國公(加貝子銜)

奉恩鎮國公和奉恩輔國公穿用的甲胄為入八分公胄和貝勒甲。

入八分公胄與親王胄類似,但胄頂為蜜鼠尾,盔纓為12條紅緞里薫貂纓,寶蓋、盤座等均髹漆,上鋟金花及雲龍,胄體無梵文。

鎧甲形制事關上下尊卑,為了體現穿戴者的身份區別,三類宗室鎧甲的形制明顯不同。簡單來看,三類甲胄的核心特徵如下:

親王胄:胄體有梵文、有鑲嵌物、表面部件(盔槍、盤座、盔梁、舞擎)鏤金、胄頂為寶石金托。

貝勒胄:有梵文、無鑲嵌物、表面部件鏤金、胄頂為素金頂。

入八分公胄:無梵文、無鑲嵌物、表面部件髹漆鎏金、胄頂為蜜鼠尾。

親王甲:布面為鎖子錦,上衣護肩接衣處的鐵葉鑲嵌有寶石,甲絛為金黃色。

貝勒甲:布面為鎖子錦,上衣護肩接衣處的鐵葉鑲嵌有寶石,甲絛為石青色。

從細節上看,三類宗室鎧甲的形制既與穿戴者身份相符,同時又和穿戴者的上下相鄰爵位所穿鎧甲形制上存在聯繫,做到了承上啟下和彰顯特點相結合。

▲奉恩輔國公意普,安親王世系

以親王甲胄來看,親王胄表面鑲嵌寶石,是三者中唯一有鑲嵌物的,親王甲甲絛為金黃色,明顯區別於後兩者的石青甲絛。親王、郡王屬於高級爵位,一朝之中數量有限,與皇帝聯繫緊密,因此親王甲胄與皇帝大閱甲相似度最高(大閱胄除了鑲嵌寶石之外還可鑲嵌東珠,大閱甲甲絛為明黃),級別明顯高於後兩者。

在俗語中,親王、郡王統稱「王爺」,而貝勒和貝子雖然也算高級爵位,但無論是地位還是實權,都遠不如兩級王爵。貝勒胄的表面就相對樸素,甲絛也不能採用與皇帝類似的金黃色。不過由於貝子是皇子的最低封爵,而皇子的地位再低也必須與臣屬區別開,因此貝勒胄上仍然保留了梵文作為地位的象徵。

到了入八分公這一級,鎧甲已經跟職官甲胄形制很相似了,入八分公胄的胄頂為蜜鼠尾,胄體表面無梵文,與其他職官甲胄相似(各級職官胄的胄頂均為獸尾或鳥羽,胄體均無梵文),反觀貝勒甲胄和親王甲胄,與職官甲胄區別甚大。

至於六類不入八分的宗室,鎮國將軍至奉恩將軍所穿鎧甲與隨旗行走的公爵、侯爵等相同,稱「職官胄三」及「職官甲一」。職官胄三及職官甲一的部件均為布面鐵甲結構,職官胄三的胄頂為薰獺尾,垂飾為染紅的氂牛尾而非貂纓,表面部件髹漆鎏金,護耳等處採用石青緞面,表面綉蟒紋;職官甲一採用石青緞面,表面綉蟒紋,青倭緞邊緣,肩部甲片髹漆鎏金龍,無鑲嵌。

▲善耆次子,不入八分輔國公憲德

皇朝禮器圖式中沒有記載不入八分鎮國公和不入八分輔國公的鎧甲形制。考慮到兩類不入八分公的俸祿和朝服均與各自相應的入八分公相同,那麼鎧甲的形制也有可能同理,即不入八分公的鎧甲與入八分公相同,亦為入八分公胄和貝勒甲,但這僅為筆者猜測,尚無明證。

公眾號:丑橘先生,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土爾扈特東歸時交給乾隆的禮物包括「伊祖受之前明朝永樂八年漢篆玉印一顆」,具體是什麼印文?
給慈禧提供人奶的奶媽下場是怎麼樣的?
清軍入關後,北京100萬人口失蹤,至今找不到答案
曾國藩在太平天國被滅後備受朝廷質疑,很多人都在勸曾反,且那時有左宗棠、李鴻章,曾為什麼不學趙匡胤黃袍加身呢?
清代公文上批的紅色符號是什麼?(如圖所示)?

TAG:清朝 | 盔甲 | 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