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提高SCI發表水準,這才是正規的「捷徑」

你也許是一位初入職場的青椒,並且十分情願地或不得不發表SCI論文,但英文還不夠熟練,撰寫論文也是磕磕絆絆。馮教授針對SCI論文入門者寫作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分析和講解,也許能對你有所幫助。

文章篇幅較長,建議收藏分享後閱讀,也可以發送 SCI發表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本篇PDF文檔。

提高SCI發表水準

這才是正規的「捷徑」

作者 | 長江學者、國家傑青馮兆東教授

編輯 | 學術君

導讀

你也許是一位初入職場的青椒,並且十分情願地或不得不發表SCI論文,但英文還不夠熟練,撰寫論文也是磕磕絆絆。馮教授針對SCI論文入門者寫作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分析和講解,也許能對你有所幫助。

文章篇幅較長,建議收藏分享後閱讀,也可以發送 SCI發表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本篇PDF文檔。

一、寫在前面的話

為什麼非要SCI?

我在我的博文《SCI科研論文的正面效果》一文中提及,科學研究有三個功能:

  • 理解未知的世界
  • 為人類的技術進步做理論鋪墊
  • 科學研究很像體育運動

它有「比賽」的成份在裡面

以上三個功能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國際化。就拿第一個功能來說吧。我們在寫博士論文和科學論文時總需要總結和歸納「你所涉足領域的國際前沿問題」。

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全世界有不少人都在做類似的或相關的研究,您首先得理解前人(中國人和外國人)已做好的鋪墊和前人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吧。

所以,SCI就有了它存在和被推廣的理由啦。

「SCI牛犢們」的定義

雖然我還能算得上「英文較好」的老一代了,但是現在在職場上「英文很好」的新一代有很多人比我這個「老一代」優秀得多(並非自謙之詞)。

如果您已經是「英文發表」的年輕能手或並不年輕的老手,您就別浪費時間來讀我這篇博文了。

還有,如果您的英文文章基本是靠「數學公式」或「化學式子」成文的,您也沒有必要讀我這篇博文的。

如果您初入職場,並十分情願地或不得不發表SCI論文(即「SCI的牛犢們」),而您仍然不是「英文熟練」的,也許我的這篇博文還對您有點幫助。

撰寫此文的動機

有兩個理由驅動我寫這篇博文。

首先是我的「英文痛苦」經歷:由於當年(1985年)我去留學時英文底子不紮實,在美國讀書的過程中(加上博士後,經歷了9年之多)一直在「英文地」掙扎。

其次是過去16年(自2000年起)我在中國指導研究生和講授「地學英文寫作」的經歷以及我審稿的經歷告訴我:許多年輕學者的英文仍然很是掙扎,他們不僅需要去系統地提高英文水準,他們也需要了解一些正規的「捷徑」

二、寫給SCI的牛犢們

在我的博文《做好「國際學術會議報告」的幾點技巧》一文中曾提及,學術報告必須嚴格地遵從科學邏輯和語言邏輯。

科學邏輯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四股」:

  • Why did you do this?
  • How did you do it?
  • What are the results?
  • 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

語言邏輯指的是三C原則

  • complete (完整)
  • concise (簡明扼要)
  • coherent (連貫的、合乎邏輯的)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coherent (連貫的、合乎邏輯的)最為重要,它意味著句子中「指代關係」是清晰的,邏輯是平穩的(絕對不容許邏輯跳躍或邏輯斷層)。

完全同理,您的英文文章也必須嚴格地遵從上述的科學邏輯和語言邏輯!

1. Introduction(Why did you do this?)

一般情況下,Introduciton的目的是總結和歸納「你的文章所涉及領域或所涉及方面的國際軌跡和進展」。否則,您的文章可能會被認為是「研究報告」或「資料報告」(Research Report or Data Report)。

說得通俗一點:您得講出「別人讀您文章」的理由吧!或者說,您得使盡您的混身解數用Introduction去吸引您的同行來讀您的文章吧。

這當然需要建立在您「廣泛閱讀相關領域」的文獻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您得首先成為「有相關領域的足夠知識」的人。

然後呢,您得將您的這些知識有條理地總結和歸納出來,而且是沿著您的文章的思路去總結和歸納。自然,總結和歸納的目的便是:有說服力地和邏輯地導出您的文章的話題!

對「廣泛閱讀相關領域」的文獻的建議

  • 給自己制定一個能養成習慣的閱讀規矩:每個星期至少讀一定數量的文獻(例如14篇?)
  • 規定其中的文獻必需有一定百分比是英文文獻(例如不少於65%?)
  • 規定閱讀文獻的精讀和泛讀比例(例如每周總得有1-2篇文章是需要精讀的?)
  • 確定一些您需要長期跟蹤的雜誌甚至一些作者,檢閱它們的每一期和他們的每一篇,然後挑選出您需要「泛讀」的文章和您需要「精讀」的文章。

英文泛讀

細讀摘要部分和討論部分,但粗讀其它部分(過一遍即可)。當然,如果方法部分是您想深入了解的,您也不妨將方法部分「精讀」一下。

英文精讀

  • 確信您讀懂了每個句子
  • 確信您貫通地讀懂了每一段
  • 確信您以挑戰的態度「貫通地」理解了這篇文章的精髓和「可能的缺陷」。

目前我對那些我認為「很相關」、「很前沿」、「很刺激」的文章,我會:

  • 將關鍵部分從pdf版變為word版
  • 再將word版的關鍵部分理順為「邏輯通順」的長摘要
  • 再將該長摘要的要害部分「中文化」以加深記憶
  • 我有時還會將一些「既高級又簡練」的英文表述方式摘錄到我自己的珍藏記錄本上去的。

2. 研究方法(How did you do it?)

這一部分是「既容易又嚴肅」的。容易是由於您只需像寫菜譜那樣記錄下您的研究程序和步驟;嚴肅是由於您的程序和步驟記錄必需詳細和清晰到讓別人也用同樣的程序和步驟能重複出您的研究結果。

如果您採用的方法是常用的方法和別人詳細描述過的方法,您在「研究方法」部分的描述無需過分詳細(當然,您需要交代您使用的方法的文獻出處)。

那些需要描述「地質背景」、「地理背景」、「氣候背景」、「生態背景」等的文章,您也完全可以去模仿別人的好寫法,將您的資料套進去即可,而且這樣的模仿應該不屬於「抄襲」範疇的。

3. 研究結果(What are the results? )

「研究結果」部分的難度一般不在於「英文表達」,而在於「敘述邏輯」。更難的是: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敘述邏輯。當然,您對「敘述邏輯」的選擇一定得是服務於您的文章的主題的!

例子1:如果您的文章是挑戰或證實一個已有的資料或說法,您得開門見山地先陳述您要挑戰或證實的「原本」資料或說法。再費詳細的口舌去陳述您自己的資料。最後直白:您的資料支持或不支持這「原本」資料或說法。

例子2:如果您的目的是去對比您的資料和「標準資料」(然後以「標準資料」為基礎,解譯您的資料的意義),您的任務便是:甄別您的那些資料(如:哪一批資料,或哪些時段的資料,或哪些區域的資料)是屬於或接近「標準資料」的A類的,那些又是屬於或接近B類的,那些又是屬於或接近C類的,等等。然後按類陳述您的資料即可。

例子3:如果您的資料只需「內部比較」,那您先得「自我分類」,然後按您的「自我分類」類別去陳述您的資料。例如,在您的研究區域里,哪些亞區域的資料是屬於您的「自我分類」的A類?哪些亞區域屬於B類? 那些亞區域屬於C類?等等。

我自己是不喜歡在「研究結果」部分贅述資料。如果我的資料(多以「某項資料沿時間軸的變化」的曲線形式來表達)能用「高於平均值」和「低於平均值」來表達,我則先畫出平均線,然後用「遠高於均值」、「高於均值」、「接近均值」、「低於均值」、「遠低於均值」來陳述我的資料,而不去糾纏具體數字。

如果我的資料能分出幾個「級別」(orders)的變化,我會在曲線上畫出趨勢線,然後分「級別」討論(如:一級趨勢上的變化特徵如何?二級趨勢上的變化特徵又如何?等等)。

4. 討論和結論(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

先需說明,有的作者願意將「討論」與「研究結果」合併,要麼在陳述資料的同時去討論資料的意義,要麼在資料陳述完成後馬上討論資料的意義。不過,科學「四股」里,討論(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 )是被另列的。

前面說過,在Introduction部分,您對國內外文獻的總結和歸納的目的便是:有說服力地和邏輯地導出您的文章的話題!在討論和結論部分,您得首先重述您在Introduction部分導出的話題,然後按您在「研究結果」部分的資料敘述邏輯去討論您的資料的意義。

例子1:如果您的文章是挑戰或證實一個已有的資料或說法,您需要在比較您的資料和您要挑戰或證實的「原本」資料或說法的基礎上去討論:這「原本」資料或說法是站得住腳還是站不住?為什麼?

例子2:如果您的目的是去對比您的資料和「標準資料」,您的討論自然是:以「標準資料」為基礎,解譯您的資料的意義。

例子3:如果您的資料只是「內部比較」,那您的討論自然是:按您的「自我分類」類別(如A類、B類、C類,等等),您的哪些資料是屬於哪一類的?各屬其類的含義又是什麼?例如,在按年代序列的討論里,我常用的「遠高於均值」、「高於均值」、「接近均值」、「低於均值」、「遠低於均值」等分類就可以表明某個變數(如溫度)隨著時間的變化特徵(如:「遠高於平均溫度」、「高於平均溫度」、「接近平均溫度」、「低於平均溫度」、「遠低於平均溫度」)。如果可能,我會討論此變數(如溫度)變化的原因的。

結論部分也可以是獨立的(如果將「討論」與「研究結果」合併的話)。結論部分可以選擇的邏輯是您想「警告」您的讀者的邏輯,它無需遵循您在「研究結果」部分和「討論」部分用過的邏輯。

例如,您可以選擇一個「隨意」的邏輯:

(1)您的資料顯示,您的研究亞區1是屬於標準資料的A類,您的研究亞區2是屬於標準資料的B類。但是您的研究亞區3則不屬於標準資料的任何一類。這裡您可以猜測它(亞區3則不屬於標準資料的任何一類)的理由,或您就乾脆說:您不知道理由。

(2)自然啦,正是由於您還不確定或不知道它(亞區3則不屬於標準資料的任何一類)的理由,您就可以建議:我們應該去驗證「標準資料」,進而,您還可以建議「驗證」的策略啦。當然,上述只是眾多可能的例子里的一個例子。

5. 摘要

最好在全文完成後再去寫摘要。

我的摘要寫作策略很簡單:從Introduction里挑出1-3句最關鍵的話(即:對國內外文獻的總結和歸納時導出的文章的話題)作為摘要的引子,然後將您在「研究結果」的陳述高度壓縮,寫成2-4句能歸納資料的話,再將「討論」部分的要點(不一定是全部)複製過來或重組過來(2-4句即可)。

當然啦,您得將上述「湊成」的摘要改造成邏輯很通順的一段或兩端話啦。請記住,摘要:全文的高度濃縮。

摘要包括至少三個部分:Why,What,Your Interpretations,有時寫1-2句「如何做」(How)的也是被期望的。

三、幾點更具體的建議

1. 先寫成文章的詳本

用邏輯平穩的簡單句子去寫(即:不考慮發表時的字數/篇幅限制),先追求Coherent(邏輯)和Complete(完整),即用您自己能順利寫出來的英文和您能把握的最嚴密邏輯先把文章寫出來。

然後用動詞短語,分詞短語,甚至合理的「造詞」(如:high temperature-resulted increase in evaporation就可以省掉不少詞的)等方式去壓縮文章,併合理地使用轉折詞,以銜接句子與句子之間和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

最終的追求自然是complete (完整),concise (簡明扼要),coherent (連貫的、合乎邏輯的)。

我的「磨難」:我的博士論文的順利和及時完成(1991年)讓我的導師很驚訝,他說:您(馮)的英文不怎麼樣,為何博士論文寫得既算通順又算快速呢?我的回答是:沒有篇幅限制,我可以用簡單的句子「不厭其煩」地將問題說清楚的。可是當我試著發表英文文章時卻遇到了「九次返稿,歷經三年」的大困惑。審稿人說:他(馮)是一個典型的dissertationist(博士論文寫作者),還沒有達到可以寫research paper的水準呢。

後來的我總結道:如果您有能力將3句話壓成1句話,且原3句話的含義不被丟失,且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不受損害,那您就從dissertationist(博士論文寫作者)脫胎出來啦。

2. 適合於「長遠打算」的建議

在現今的國際化時代,年輕學者還是得準備成為國際化學者的。您的英文最好能做到「四會」。「能讀」已經不是問題的吧。「能說」可能需要特殊條件(如去國外長期學習)。

但「能聽」和「能寫」在國內是有條件去完成的。「能聽」:只需隨時打開CCTV國際台即可:可以去刻意地聽,也可以只是灌灌耳音(還有,您可以使用《語音詞典》,爭取將每個音發准)。

要學會寫,您得耐心地和長久地去「準備自己」:

  • 您得十分注意專業辭彙的積累(需要恆心地去積累)
  • 在讀英文文章時您得隨時關注英文「表達方式」,甚至您得記錄下那些「您很欣賞的表達方式」
  • 當然,您得不斷提高您閱讀英文文獻的速度和吸收它的效率(既準確又快速)。

您的追求應該是:SCI發表不再是一件」掙扎」的事了。

3. 適合於「短期打算」的建議

短期行為也能加速您的SCI寫作過程:刻意和善於模仿

有不少國內優秀的「不年輕學者們」(和我差不多同代人)是靠「模仿」起家的,他們並沒有「長期在國外學習的經歷」。

我的學生中和學生的學生中有那麼幾個人,他們從博士階段就很關注「英文文章的寫法」。有幾個「模仿能力」很強的人,他們是靠少「泛讀」而多「精讀」很快達到了可以英文發表的水準的(在博士畢業後的2-4年內就有一個很像樣的和以SCI為顯示的簡歷)。

還有幾個「很艱苦模仿」的人,他們的辦法是:找2-4篇和他們自己要寫的文章很像的文章作為「範文」,然後苦苦地去100%地「弄懂」這幾篇「範文」,再反覆地「抄寫」那些必需的和他們還不熟悉的寫法,最後呢,將「抄寫本」作為終極範本,幾乎是一一對照地去「模仿地」完成他們自己的頭幾篇英文文章。

當然了,寫成後,他們總是反覆地與「抄寫本」和那幾篇「範文」對照並修改。不過,如此「模仿而成」的文章需要被修改和潤色到「沒有抄襲嫌疑」的程度。

特註:如果在提交之前能找一個「英文好」的同行再審查和修改一遍,那會減少返稿的可能。

作者 | 長江學者、國家傑青馮兆東教授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平台編輯。

提高SCI發表水準

你有自己的方法嗎?

歡迎留言與學術君分享

往期精彩

  • 為什麼要把論文抓在自己手裡?
  • 怎樣形成具有開拓性的博士論文選題?
  • 偷4800萬篇科研論文,被滿世界通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weixin.qq.com/r/zTqxqa- (二維碼自動識別)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資源


推薦閱讀:

如何寫一篇科技論文
軟體體系期末論文_可擴展置標語言(xml)
如何在Econometrica上發表論文
論文文獻搜索整理的技巧
如何選擇SCI論文翻譯平台?

TAG:學術 | 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