繹如學詩—016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注釋】

1、靈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後為雲門寺僧。與當時許多詩人有交往。上人,對僧人的敬稱,指持戒嚴格並精於佛學的僧侶。

2、蒼蒼:深青色。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

3、杳(yǎo)杳:深遠的樣子。

4、荷(hè)笠:背著斗笠。荷,背著。一指荷(hé)笠:荷葉製成的斗笠。

【韻腳】

本詩韻腳是平水韻上聲十三阮支部。晚,遠押 ǎn韻。

【譯文】

蒼翠的竹林掩映著竹林寺,遠遠地傳來黃昏的鐘鳴聲。

背著斗笠在夕陽的映照下,正獨自向著青山走向遠方。

【背景】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擅長五言詩,號稱「五言長城」。

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僧侶,俗姓湯,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在會稽雲門山雲門寺出家,詩中的竹林寺在潤州(今江蘇鎮江),是靈澈此次遊方歇宿的寺院。這首詩寫傍晚時分,詩人送靈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賞析】

這是一首傍晚送別詩。描繪的是詩人在傍晚送靈澈上人返回竹林寺的場景。整首詩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精鍊,素樸秀美,精美如畫。優美的景色中飽含淡泊的情懷。

「蒼蒼竹林寺」,遙望靈澈上人云游的歸宿處,竹林寺,因竹林而得名。蒼蒼,展現的是傍晚時分竹林的景色。「杳杳鐘聲晚」,寺廟早晚會進行敲鐘活動,銅鐘的鐘聲渾厚而綿長,很遠都可以聽到。這兩句寫明了黃昏送別。上下句中疊字的對稱運用,更添寫景抒情悠揚婉轉的韻致。「蒼蒼」的疊加,讓我們看到了蒼茫翠綠的遠山之中,深藏於濃密竹林中的古寺。「杳杳」的疊加,狀鐘聲之遠播,讓人彷彿聽到了晚鐘梵唄時斷時續的縹緲。清幽淡雅的畫面,肅穆恬淡的氛圍,很好地襯托出詩的主題——靈澈上人。讓讀者隨著靈澈上人進入或許是感悟了眾生飄蕩之後復歸於平淡的禪境。

「荷笠帶斜陽」,斗笠,是僧人云游必備工具,遮陽擋雨。「帶斜陽」,落日的餘暉灑在斗笠上,詩人目送上人的離去。「青山獨歸遠」,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青山」即應首句「蒼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捨,結出別意。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深摯的情誼,也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度。送別往往黯然情傷,但這首送別詩卻有一種閑淡的意境。詩人和靈澈相遇又離別於潤州,大約是在被誣貪贓遭貶之後。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可以殊途同歸,共懷淡泊的胸襟。

整首詩四句都是寫景,靈澈的神態,詩人的眷戀,都是景色中湧現。「蒼蒼」、「鐘聲」、「斜陽」,都是點明時間,已到傍晚,靈澈上人不得不回去了。「帶」、「獨」則刻畫的是靈澈上人離去的背影,一幅淡泊素雅的畫面。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於寄託著、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推薦閱讀:

佛與鬼:王維、李賀寫詩用字分析(唐代詩人寫詩用字分析之二)
杜甫詩都是憂國憂民的沉重調調?
唐詩《宮詞·故國三千里》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唐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唐詩《涼州詞二首·其一》表達了什麼情感?

TAG:唐詩三百首書籍 | 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