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摺疊》——這部獲雨果獎的科幻小說有多少含金量?
科幻小說從科學根據層面上可分為兩大類——硬科幻和軟科幻。
硬科幻比較注重科學依據,對科幻元素闡述詳細;軟科幻則關注人文與思想,對超自然的現象並不給出明確的解釋。
國內硬科幻中的代表作品為劉慈欣的《三體》,而軟科幻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便是郝景芳的《北京摺疊》。
《北京摺疊》是一篇僅兩萬字的中短篇小說,劇情很簡單,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是一個底層社會的垃圾工人為了供孫女讀書,違規給人送一封信。信送完,故事隨之結束。
這本書的亮點在於三個空間的設定。文中,北京是一個可摺疊可翻轉的城市,分三個空間,第一空間是當權者,第二空間是中產階層,第三空間是底層工人。
三個空間雖然同時存在,但卻劃分明確,不同空間的人不許隨意來往,更難以相互轉換,特別是從第三空間的人轉變為第二空間或第一空間的人。
除了三個空間的設定偏向未來與科幻外,角色形象、故事情節、場景等都與現實社會有極高的相似度,例如,文章開篇便提到主人公老刀是一名中年垃圾工人,上的是夜班,每天早晨4:50下班,有一個撿來的養女糖糖。老刀想送糖糖上一個好的幼兒園,但幼兒園價格昂貴,不是他一個垃圾工人能支付得起。
剝落薄薄一層的科幻外衣,《北京摺疊》便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設定在未來,但故事和思想卻是現在。
郝景芳憑著這部作品奪得了2016年雨果獎最佳短篇科幻小說獎,是繼劉慈欣之後第二位拿下雨果獎的中國作家。
郝景芳獲得2016年雨果獎最佳短篇科幻小說獎
一些人認為《北京摺疊》的科幻含金量不高,更有甚者評論它根本不算不上科幻作品,最多是偽科幻。很多人喜歡把它跟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獎的《三體》相比,但中短篇和長篇畢竟有字數上的差異,區區兩萬字決定了它無法對其中的科幻設定進行詳盡的闡述。
科幻描寫是弱了點,但不可否認,這本書值得一讀。因為它以兩萬字寫出了旁人二十萬字的內容和思想。
《北京摺疊》,文如其名,北京是第一位,摺疊是第二位,換而言之,現實主義是第一位,科幻設定是第二位。
中國科幻尚處於起步階段,通向未來的道路還很長。七月希望讀者對國內科幻作家給予更多的寬容和鼓勵,不可求全責備,如此方能多一些《三體》,多一些《北京摺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