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沒有權利打罵子女(母親打死兒子的感想)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和其他人不具有附屬關係,別人沒有權力向他強行施加,所以父母無權打罵命令逼迫子女,無權讓子女聽話,孝敬父母只是報恩,尊敬長輩只是因為他們為社會做了更多貢獻、為後輩的開拓奠定了基礎,尊敬師長只是因為對他們辛勤培育學生精神的敬重,並沒有尊卑之別。長輩強加某些東西給晚輩是文明落後的表現,隨著文明的進步,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就像君臣觀念會隨著文明進步逐漸消失一樣。為什麼一些子女挨了父母長輩打罵不敢還手還口?因為他們心裡有奴性,而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欺負晚輩,同樣是因為奴性,就像舊社會的下人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認為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長輩與晚輩有尊卑?這是因為受了奴隸制文化餘毒的影響。就比如說在古代,皇帝要向皇太后下跪稱「兒臣」,那麼「臣」是什麼意思呢?附屬物、奴隸、奴僕!可以說,受奴隸制文化的影響,中國古代社會等級森嚴,可以說,某一等級的人是上一等級的人的奴僕,天子也不例外,他們是已經逝去的天子的奴僕,所以他們祭祀時都會對先帝自稱臣,同時,他們也會對太后自稱「兒臣」,而皇后也會對皇帝自稱「臣妾」,於是,下等人成了上等人的財產,必須為上等人服務、服從上等人的指令,於是就有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因為在古人眼中,臣是君的財產、奴僕,子是父的財產、奴僕,必須服從命令,現在認為晚輩與長輩有尊卑之別、晚輩必須服從長輩所加上的東西,就是這種思想的餘毒。

有人會問:「{難道連一點小錯都不能容忍嗎」但要注意,這個小錯反映出的是原則性問題,對於小事情,我們當然不需要採取大舉動,但是,我們要採用對治其原則性錯誤的小舉動

有人會問:「不能打也不能罵,孩子還怎麼教?難道把孩子都當成小皇帝嗎?」這明顯是混淆概念。如果孩子想要什麼你就給什麼,什麼都滿足他;另一方面,你生怕他吃什麼虧、出什麼事,不讓他受一點委屈,把他什麼事都包辦了,不肯讓他接觸到社會上的各種事物,不肯讓他經受世界的磨練鍛煉、讓他更加適應社會,連他想參加什麼活動都不讓,擔心他參加活動會發生什麼事、出什麼意外,那才是把孩子當成小皇帝,比如說他想去擊劍,你不讓他去,怕他受傷,那是把他當小皇帝,他想買什麼昂貴的東西,你都給他買,那是把他當小皇帝;而不打罵怎麼是把他當成小皇帝呢?不打罵並不代表縱容他,並不是他想要什麼你就給什麼,就比如說他看到商場里一件昂貴物品時,他死纏著你讓你給他買,這時候你對他不予理睬即可,不打不罵又怎麼是縱容、把他當小皇帝?又沒有順著他買東西

還有人會問:「難道中國式教育沒有用嗎?比如說蕭百佑不就」一門三北大「嗎?應該這樣說,只要父母平時不成天打麻將、玩手機,多花些時間管孩子,不管是文明教育還是打罵教育,都能使子女有成績,但文明教育尊重了子女的尊嚴,所以更好。我們舉個例子,以民為本的政府如果盡心儘力,能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但君主專制的政體也並不一定治不好國,如果君王勤於政事,大臣直言敢諫,地方官不貪污,國家也能風調雨順、安定太平,但誰更好呢?當然是以民為本的政府!我們不能只考慮國家是否安定太平,還要考慮國家的每個公民是否得到了應有的尊嚴,君主專制的國家固然能治理好自己,但它內部有這樣的意識:國家是君王擁有的,子民都是君王的奴僕,這就決定了。而對於以民為本的政府,它內部每個公民都得到了應有的尊嚴,所以說,以民為本的政府更好。同樣的道理,文明教育和打罵教育都能使子女有成績,不過,我們在評價家庭教育時,不應該只考慮業績,還應該考慮子女是否得到了應有的尊嚴,文明教育尊重了子女的尊嚴,所以更好。

另外,打罵教育固然取得了成績,但是它培養出來的孩子的人格是不健全的,尊嚴人格沒有得到尊重,他的人格當然也健全不起來,儘管他某些方面表現很好

為了讓一個人做一件正確的事對一個人強行施加壓力,這樣儘管他做的是正確的事,他不過是出現了正確境界的某些表象,他並沒有真正達到正確的境界、真正使心靈臻於至道,你所做的,不過是在他的身上偽造臻於至道的表象,他自身的平衡也被打破了,要想讓一個人臻於至道,就必須除去這種壓迫,恢復它固有的平衡

就拿西方文明來說,他們開始也認為「省了棍子,慣了孩子」,但是隨著文明的進步,他們逐漸開始禁止體罰,這就說明長輩強加某些東西給晚輩是文明落後的表現,隨著文明的進步,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就像君臣觀念會隨著文明進步逐漸消失一樣

本來,如果中華文明按照正常軌道演進,也能夠逐步禁止父母打罵子女,只可惜,每一次游牧民族的征服都是一次文明的倒退,歷經元清兩次游牧征服導致的文明倒退,中國的家庭教育至今都很野蠻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寫過這樣一首小詩:

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之火的兒女,

他們通過你來到人世,

卻不是你的化身,

他們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並不屬於你。

我們要懂得,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不屬於我們任何人,他只屬於他自己。一個迷失了自我的孩子,很容容易被外界所左右,或逃避退縮,或跟風盲從,或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成為碌碌無為的人。

因此,我們一定要明確這樣一個思想: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嚴,是我們所不能主宰和左右的。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家長曬娃的背後,其實是……
寶寶第一口輔食吃啥,後續添加新食物按什麼順序,你還在糾結嗎?
聖誕節,帶著孩子去豐富觀察力和感受力!
孩子都沒生,你敢說自己沒時間?

TAG:兒童教育 | 家庭關係 | 育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