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西方繪畫史(一)文藝復興時期

1.喬托 Giotto 「西方繪畫之父」活躍於13世紀中後期

史家認為喬托是第一個企圖畫出有透視感和深度空間的畫家。也就是文藝復興的鼻祖的意思。

我個人覺得,「史家」怎麼認為,都是後世才總結出來的。當時畫家自己肯定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畫風有什麼跨時代意義。

上面那些「百科式」的敘述,我也是節錄一下方便大家記憶,我就看不出他的畫風跟前人有多麼不同,頂多也就是稍微立體了一點點而已。

然後因為黑死病盛行,中間有一個世紀的斷層,下一位要介紹的畫家已經是100多年後了。


2.馬薩喬 Masaccio 「文藝復興的第一位偉大畫家」 活躍於15世紀初

從他的畫作開始,人類逐漸擺脫哥特風和拜占庭風,他是第一位使用透視法的畫家。據說當時相當一段時間,佛羅倫薩的所有畫家都觀摩他留下的壁畫來學習。

這是代表作《The Trinity》,我們可以看得出,他的畫風與第一位相比,更加接近真實了,不再是金光燦燦的「神人」的感覺,而是普通的人類的顏色。


3.波提切利 Botticelli 第一個敢畫全裸女人的畫家 15世紀晚期

終於講到我個人很喜歡的一位。他的畫不用講,你們都見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513598?

zhuanlan.zhihu.com圖標

3分鐘看懂一幅世界名畫(2)-從佛羅倫薩的維納斯誕生講起

chen lanson:3分鐘看懂一幅世界名畫(2)-從佛羅倫薩的維納斯誕生講起?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還專門寫了一篇來講波提切利,這裡就不展開了,喜歡的人自己點進去。

距離第二位畫家,時間跨度只是50年,但畫風的跨度簡直像是兩個不同的星球啊,終於脫離了我討厭的宗教風,來到了人與自然的純human風啊。

他為什麼敢畫裸女?不怕教廷收拾他?因為他跟美第奇家族是好朋友啊,同時他也畫宗教畫啊,所以就不敢把他怎麼樣了。

可見很多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就是心裡1萬個MMP,不願意信教,表面還是得裝個樣子。咦,好像現在的時代也是如此哦。

看波提切利的畫風,一看就知道,這麼熱情奔放,崇尚自然的人,跟「虔誠」有半毛錢關係嘛。

可惜的是晚年也被捲入宗教鬥爭,被逼在眾人面前燒毀自己年輕時的畫,打倒自己。還真像我們的某個歷史時期唉。


4.達芬奇 「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16世紀初

時間進入到文藝復興的鼎盛期(high renaissance),湧現出一大批大神級畫家。

其實每個藝術潮流都是這樣的,有鼻祖期,初期,鼎盛期,衰落期。

好比說流行樂壇,六七十年代是初期,八九十年代鼎盛期,湧現出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王,之後就一直走下坡路,這都是正常現象。

達芬奇簡直像一個穿越者,他有多大成就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蒙娜麗莎大家可能看吐了,這裡放上另一幅我覺得甚至更好看的《岩間聖母》以表敬意。


5.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雕塑藝術的最高峰 16世紀初~中

老米當然也有傳世名畫,但要找一點使他和其他人區分開的特徵,那就是他雕塑水平也是大神。

《創造亞當》和大衛像,分別代表了他繪畫和雕塑的頂峰。


6.拉斐爾 文藝復興三傑-畫最多宗教畫那位 16世紀初

他才活了37歲,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貢獻給梵蒂岡的教堂畫了。

代表作《雅典學院》


7.喬爾喬涅 Giorgione 緹香的學長 16世紀初

他活得不久,33歲就去了。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不過他被譽為是第一個重視將真實的風景和人物結合起來的人。

如他的代表作《田園合奏》


8.提香 威尼斯畫派領軍人物 16世紀中期

提香是為數不多的幸運畫家,有錢,長壽,整個生命階段都受到社會和皇室、教廷的尊重。

他比前輩(復興三傑)更注重色彩的變化,尤其擅長各種紅色,使得畫面充滿感情,以至於後來還有專門的單詞「提香紅」來形容這樣的顏色。

代表作有很多,我個人最喜歡《烏比諾的維納斯》


9.丁托列托 威尼斯三傑 「提香的顏色+米開朗琪羅的畫技」 16世紀晚期

他比提香小30歲,小時候被送到提香門下學畫畫,過了不久就被趕出來,不知道是提香嫉妒他的才能,還是「我已經沒什麼能教你的了」,反正成了羅生門。

長得一副老實人的臉,一生也安安靜靜呆著威尼斯作畫,每次教堂要他畫啥,都能按時交差,收取的報酬也不多。一輩子都在鑽研自己想追求的東西,不太在乎物質和名利,我欣賞這樣的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油畫《天堂》,有22.5米長9米高,是歷史上最大幅的布面油畫,這幅畫也耗盡他的精力,成為他最後一幅著名作品。

這幅他最後的作品,還真的是有「提香的顏色+米開朗琪羅的畫法」的感覺呢,相信他也是欣然而去的。


10.委羅內塞 Veronese 威尼斯三傑 16世紀晚期

雖然是三傑里最不「出名」的,但其實它的畫水平非常之高。

這就是弔詭的地方了。一個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它的「歷史名聲」和「實際水平」有時候相差極大。

「歷史名聲」往往都是歷朝歷代的「史學家」,「評論家」們任意捏造出來的,與真實的面貌也許差的很遠。為的是各種各樣的需要,例如方便統治,造神運動,等等。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關羽關二哥,從一個歷史長河中的普通武將,捧成了神,目的其實就是宣揚「忠義」思想嘛。

所以我給這些「史學家」,「評論家」加了雙引號,就如同現今的「磚家」一樣,我個人是挺討厭這種現象。

所以我不會因為一幅畫"歷史名聲」如何如何振聾發聵,就盲目吹捧它,也不會因為一幅畫不怎麼出名,就覺得它很次。

委羅內塞的代表作《迦納的婚禮》,我個人就挺喜歡。現在掛在盧浮宮。

我覺得他的風格是超前的,他跟18世紀的Neoclassicism的畫掛在一起,其實都很難分辨。

顏色也是五顏六色都有,更追求平衡,自然,而不像提香那樣為了某種「意境」而P成紅色,加了濾鏡的感覺。

11.矯飾主義 Mannerism

在文藝復興晚期和巴洛克時代之間,有一個小的分支流派——矯飾主義。

其實這個派的風格到現在都沒一個準確,嚴格的定義,甚至這個喊法也是一戰以後才有的,我覺得真是某個「磚家」一拍腦袋,「總結」出來的。

維基百科上說:

「矯飾主義」一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浮上檯面。德國藝術歷史學家(Heinrich W?lfflin)首先使用這一詞以形容義大利16世紀時那些無法被分類的藝術作品,既不是文藝復興也不是巴洛克的風格。在英國的藝術歷史學家看來,手法主義相當難以分類;也幾乎沒有影響到主流的藝術,它的定義也相當模糊。

你看是不是,無法分類就無法分類唄,每個時代除了主流的風格之外,肯定還有很多百花齊放的其他畫風,你幹嘛硬要搞出一種分類來?我就討厭這種煞筆學家閑著沒事幹。

不過這一派的出現也是有一些時代背景。

一是經過了大概50年,人們逐漸看吐了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那種「 和諧,理想美,對稱比例」的畫風,所以就會出現一種「反文藝復興」畫風。

二是馬丁路德開始了宗教改革運動之後,拉斐爾和米開朗代表的天主教正統畫風,人們肯定也會一定程度的煩厭,所以也可以理解為「反梵蒂岡教廷」畫風。

不過以上都只是人們精神上,潮流上的「反」,具體到繪畫作品裡,壓根就沒有一種獨立的繪畫流派產生。

總之還是那句,沒什麼風格,硬要總結出個所謂「風格」來幹嘛,沙比藝術評論家。

推薦閱讀:

哲學家達芬奇先生
古懂傳奇:慾海情空,人天交戰!仙魔合體的大咖神作:《塵世樂園》
中國需要一場文藝復興,但不是文化革命!
文藝復興對歐洲的發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這幅很像蒙娜麗莎的畫,到底什麼來頭?

TAG:美術 | 油畫 | 文藝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