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關原》不得不知的日本戰國時代「關原合戰」十大謎團全解讀

最近抽時間看了看日本2017年的歷史類電影《關原》,粗略看完以後感覺整部電影的整體節奏還是偏快。即便是按照通說來看,關原背後所囊括的事件實在是太多太多,一部電影的時長還是無法將所有的背景完整有序地展現出來,相比之下,我個人覺得《葵德川三代》中的關原之戰故事更加飽滿。

電影《關原》海報

當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是按照司馬遼太郎所寫的《關原》改編,其歷史事實自然是為了戲劇效果,偏離得十分嚴重,只可將其作為歷史劇來看,劇中的一切人物立場、觀點都不宜採取。

看完了電影,總想寫點啥,整理了下,今天就來聊聊關原合戰中的十個耐人尋味的謎團吧。

背景

天正十八年(1590年),經過了小田原征伐以後,繼任織田信長統一日本後,自信心急速膨脹的豐臣秀吉開始了向朝鮮、明朝的征服計劃。

豐臣政權是繼室町幕府滅亡以後日本的一個全新的公儀,豐臣秀吉通過武力征服了不服從自己的四國、九州與關東,實現了日本的真正的統一。然而,誕生於戰國末期,繼承了織田政權的豐臣政權並不穩定,各地因為抵抗檢地令和刀狩令都爆發了一揆,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豐臣秀吉依然在天正二十年(1592年)悍然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

《戰國無雙》中豐臣秀吉形象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的動機眾說紛紜,有說想繼承信長遺志的,有說想侵略明朝所以先打朝鮮的,還有看似靠譜實則漏洞百出的轉移國內矛盾的……本文並不是文祿慶長之役的專文,所以對理由不做過多的分析,之所以提到這場戰爭,實在是因為這場戰爭對豐臣政權的影響過於巨大。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征服朝鮮的計劃陷入了長達數年的戰爭泥潭,在各赴朝大名的哀怨聲之中,豐臣秀吉與世長辭……

1、豐臣秀吉遺言之謎——太閣之死與豐臣政權失衡

通常現在網上的網友們認為,豐臣秀吉的政權是一個具有聯盟性質的政權,再加上豐臣秀吉本人出身低賤,沒有忠於自己家族的譜代家臣,因此才導致豐臣秀吉本人一死,豐臣政權便喪失了核心,瞬間崩塌。

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說法。豐臣秀吉的政權統一性非常強,其依靠強大的武力征服了各地的大名,又在各地強行推廣「二公一民」、「檢地」、「刀狩」等命令,並且還能夠轉封盤踞在各地數百年的割據家族,並且通過出任關白確立新的武家公儀,其統治地位,相對於未統一日本的織田信長,是只高不低的。

再說譜代家臣,除了豐臣秀吉以外,無論是源賴朝、足利尊氏還是德川家康,他們開創幕府靠的一些重臣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譜代家臣」,例如源賴朝之於北條、三浦、畠山,足利尊氏于山名、赤松、一色;德川家康算是擁有跟隨自己多年的家臣團,但是往上倒一代,這些家族事先也要麼同家康的父祖有血海深仇,要麼就是服侍於其他家族。前後三個幕府政權的穩固,都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夠實現的,並非開創者所能完成,所以實際上,沒有「譜代家臣」並非是影響豐臣政權的病因。

大河劇《清盛》中的源賴朝

要說真正對豐臣政權有影響的,還應該是「文祿慶長之役(萬曆朝鮮戰爭)」以及「秀次切腹」這兩件事了,具體的影響,我們下文再表述。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死前的兩周左右,曾經留下一則遺言,被稱為《豐臣秀吉遺言覺書》,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1)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宇喜多秀家之間互相締結姻親關係,強化聯繫。(2)德川家康三年內必須在京畿,其餘職務由德川秀忠代替。(3)德川家康作為豐臣家的重臣鎮守伏見城,另指派五奉行中的前田玄以、長束正家作為筆頭輔佐家康,在這之外再留下一位奉行。(4)剩餘的兩個五奉行的成員,留守大坂城。(5)豐臣秀賴前往大坂城以後,大名們的妻兒也要遷入大坂城。

在這份遺言之中,豐臣秀吉已經將德川家康等五人確立為五位重臣,即五大老。並且限制德川家康的關東下向,將其置於伏見城,派前田玄以、長束正家監視其行動,並讓德川秀忠代理家康統治領內。可以看出,豐臣秀吉雖然十分忌憚德川家康,但是為了豐臣家的續存又不得不依賴德川家康。

若是光看上文,豐臣秀吉此舉無疑像是進行一場以天下為籌碼的豪賭,他在賭德川家康不會對豐臣家懷有不臣之心。然而,豐臣秀吉的豪賭看似瘋狂,實際上是有著多重保障的,除去禁止德川家康返回領地,讓三個奉行留守伏見城負責監視以外,豐臣政權的另一大重臣前田利家作為豐臣秀賴的後見人與另外兩個奉行入駐大坂城。前田利家是豐臣秀吉年輕時的好朋友,此時的豐臣秀吉雖然仰賴德川家康幫助豐臣家鞏固政權,又期望好友前田利家能夠在自己死後成為制衡德川家康的人物。

德川家康確實不靠譜,豐臣秀吉還屍骨未寒,他便四下活動,結交大名,私自違反豐臣政權的規定進行聯姻,因此遭到了五奉行以及其餘四個大老的質問,最終不得不向以前田利家為首的四大老與五奉行低頭,交納起請文。

前田利家

然而,次年閏三月(1599年),前田利家也突然病逝,豐臣秀吉留下制衡德川家康的最大的保障瞬間消失,豐臣政權的內部出現了德川家一家獨大的傾向。

2、五大老制度之謎——豐臣政權的權力構成

豐臣秀吉步入晚年之後,因為缺乏譜代家臣,便只能從大名之中提拔自己親信的人作為政權的支柱,因此才有了五大老這個制度,作為豐臣政權的中樞,而豐臣政權的實務擔當,則由五奉行擔任。

五大老制度的原型,可以從《聚樂行幸記》中窺得一二,四月十五日豐臣秀吉的起請文中,連署的大名分別有:織田信雄、德川家康、豐臣秀長、豐臣秀次、宇喜多秀家、前田利家六人。而成為制度化,則是慶長二年(1597年)小早川隆景死後的事情了,在這時候,除去死去的和失勢的,五大老被確立為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五人。

3、七將襲擊石田三成之謎——文治派與武斷派矛盾的激化

慶長四年(1599年)閏三月,前田利家死去,而趁著這個機會,七名豐臣家的大名決定襲擊石田三成,幹掉這個狗賊。此七個大名分別為:福島正則、加藤清正、藤堂高虎、細川忠興、淺野幸長、蜂須賀家政、黑田長政。也有另一種說法是七將中沒有藤堂高虎與蜂須賀家政,而有池田輝政與加藤嘉明。

後世經常將二者劃分為「文治派」與「武斷派」兩個派別,而國內的「網路歷史達人」又喜歡想當然地套入文官和武官的衝突,實際上沒有這麼複雜,真要劃分,也只能劃分成打仗的和管後勤的、監軍的之間的矛盾,大家都是武士,哪裡來的書生。

加藤清正

在朝鮮打仗的時候,加藤清正就因為與小西行長不和,導致順帶著連監軍石田三成、朝鮮奉行大谷吉繼、增田長盛等人都有矛盾。除此之外,黑田長政、蜂須賀家政曾被擔任朝鮮目付的福原長堯、垣見一直、熊谷直盛三人告了一黑狀,說二人在蔚山合戰時明朝聯軍潰退,卻懼戰不前,不敢追擊,導致二人被大怒的豐臣秀吉處罰,藤堂高虎、甚至在蔚山城苦戰的加藤清正都受到牽連。

而這三個目付的身份分別是:福原長堯——石田三成的妹婿、垣見一直——石田三成的好友、熊谷直盛——石田三成的妹婿。

「老子在前線賣命,你們幾個在背後告黑狀。」

文治派與武斷派的矛盾,正是由於豐臣秀吉發起的「文祿慶長之役」而產生甚至激化的。

小說與電視劇里,通常為了增加趣味性,都說石田三成得知有人想劫道,情急之下逃進了德川家康的宅邸躲藏,是為「死中求活」,而德川家康也為了留著石田三成以便於控制武斷派大名,出面保存了石田三成的性命。

這麼戲劇性的故事,一聽就知道是假的嘛。

《關原》中岡田准一飾演的石田三成

《慶長年中中卜齋記》之中,石田三成是朝著伏見城西之丸的自己的宅邸逃跑,《關原軍記大成》與《慶長見聞書》亦有類似記載。石田三成在自宅得到佐竹義宣等人的支援以後,在伏見城的宅邸據守。而石田三成之所以離開大坂城前往德川家康居所所在的伏見城,是因為大坂城在前田利家死後,成為了親德川派系所在的城池,而相反德川家康雖然住在伏見城,同城裡卻有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增田長盛等反德川勢力的宅邸存在,相比之下,伏見城要比大坂城安全得多。

德川家康為了保持豐臣政權的動亂,破壞豐臣秀吉死後的秩序,便出面調停,並最終以讓石田三成隱居作為處罰,讓七將散去。

4、會津征伐之謎——上杉家與「直江狀」的虛實

慶長三年(1598年),上杉景勝從越後轉封至會津,慶長五年,上杉景勝歸國之後,開始在國內修築城池,修整橋樑,整軍備戰。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對德川家康抱有深深的警備心,再加上家臣藤田信吉的出奔、與堀秀治的不和,使得上杉景勝返回領地之後違規備戰,並拒絕德川家康的上洛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違反規定的是上杉家。

《天地人》中妻夫木聰飾演的直江兼續

傳說,德川家康要求上杉景勝上洛後,上杉景勝的家臣直江兼續謝了一封洋洋洒洒的「直江狀」,聲討德川家康。直江狀的虛實,一直都是日本學者在關原合戰的諸多謎團中爭論的焦點。實際上,這封書信的確很有可能存在,但是現存的版本,卻很有可能是後人添油加醋所創作出來的偽作品。

5、西軍成立之謎——叛亂還是清君側?

在舊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編纂的《日本戰史·關原役》中,將出征會津的德川家康等武將的軍隊稱為東軍,而將石田三成等反德川派稱為西軍。在上一次日本分裂為東西兩軍的時候,就得追溯到應仁之亂了。不過此時的日本今非昔比,將德川家康同石田三成等人劃分為東西軍,也是後世者為了方便理解而套上的「名字」。實際上,在日本史料之中,並沒有將此次交戰的雙方單純地描述為東軍、西軍,東西兩軍的真正名字實際上是「德川家康主導軍」以及「石田三成·毛利輝元聯合軍」。

豐臣秀吉所制定的五大老五奉行制度在前田利家死後崩壞,前田利家之子前田利長、五奉行之一的淺野長政,均因為涉嫌暗殺德川家康而失勢,再加上七將襲擊石田三成事件以後,石田三成隱居、上杉景勝返回領國鞏固統治,原本的五大老五奉行瞬間銳減至六個人,變成了「三大老三奉行」。

在德川家康起兵討伐上杉景勝之後,石田三成聯絡了剩餘的兩個大老(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和三個奉行(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增田長盛),組成了一股反德川勢力,即西軍的原型,並發布了《內府違禁條例》,聲討家康,這時候,眾人發給的文書形式又變成了「二大老四奉行」的模式。

《關原》中役所廣司飾演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起兵討伐上杉景勝是有正當理由的,並且得到了豐臣家的支持,而此時石田三成趁德川家康帶著諸大名出征之際,策反了原本要隨軍征伐會津上杉家的諸如大谷吉繼、織田秀信、真田昌幸等人,並胡亂許以領地(如真田昌幸被允諾甲信二國、織田秀信被允諾濃尾二國),西軍起兵的真實目的,究竟是「清君側」以正秩序呢,還是僅僅對德川家康在政權內一家獨大不滿,實在是有待考量。

6、第二次上田城合戰之謎——真田家「拖住」了德川秀忠的「精銳」嗎?

關原合戰東軍的主力,在八月由德川家康率領西進,而德川家康之子德川秀忠則率領著三萬餘軍隊於八月二十四日從宇都宮出發,經由中山道西進,卻在上田城因為攻打真田家而導致最終沒趕上關原合戰。

其實,真田昌幸所部軍隊不過三千到五千人,守城有餘,追擊不足,並沒有能力拖住德川秀忠的軍隊,攻打上田城是德川秀忠做出的決定。儘管最後德川秀忠是因為中山道的氣候惡劣沒能趕到戰場,但是其攻打上田城的舉動確實浪費了不少時間。要知道,當時關原戰場的局勢非常緊張,德川家康也因為德川秀忠沒趕到戰場而猶豫,井伊直政、本多忠勝甚至提議等待德川秀忠軍到來之後,再與石田三成決戰。如此看來,德川秀忠沒能趕上關原合戰,實在是在德川家康的意料之外。

《真田丸》中草刈正雄飾演的真田昌幸

德川秀忠率領的德川軍與德川家康率領的德川軍人數基本相當,通常認為德川秀忠率領的軍隊乃是精銳。若是從會津征伐的編製來看,德川秀忠率領的軍隊乃是後軍,似乎討伐上杉家的前軍(即德川家康率領的軍隊)才應該是德川家的精銳。然而,若是從隨軍的武將來看的話,德川秀忠軍中的大久保忠鄰、本多正信、酒井家次等人大多數都是德川家的領有一萬石及以上領地的武將,反之德川家康軍中卻甚少萬石以上的武將,從這點看來,德川家康的軍隊似乎確實不如德川秀忠率領的德川軍精銳。然而,實際上德川軍的構成本來就不能夠少了領地小的武將,德川軍的軍役、行軍的布陣應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理由把軍隊分成重點班和平衡班,因此單獨討論哪支軍隊更精銳,實在是不妥當。

7、關原合戰布陣之謎——為何是關原?

關原,關指的是美濃國的不破關,於公元673年由天武天皇設置,在古代是中山道、北陸道、伊勢街道的分界點。關原合戰被稱為決定天下的大戰,不過為何關原這個地方會成為決戰之地呢?

德川家康西進之時,織田秀信防守岐阜城,石田三成本人則據守大垣城,此乃阻擋東軍西進的計劃。然而,織田秀信守衛的岐阜城卻出乎意料地被東軍攻下,使得石田三成十分被動。

關原對陣圖

岐阜城在大垣城的東北方向,而關原則在西偏北方向,東軍攻下岐阜城之後,完全可以繞開大垣城,直取越前國的敦賀城以及石田三成的老家佐和山城。德川家康就是這麼做的,若是強攻大垣城只會徒增傷亡,他直接率軍從岐阜城出發,抵達大垣城西北方的赤坂,離大垣城僅僅十里地,東軍做出了一副置大垣城於不顧的西進態勢。果然,石田三成坐不住了,率軍離開了大垣城,並進入了交通要道關原,準備在此地阻擊東軍,與德川家康決戰。

很明顯,石田三成在選擇對手的時候並沒有做到知己知彼,要知道德川家康的這招叫「啄木鳥戰法」,通俗點就是「聲東擊西」,目的就在引你出戰。石田三成若是有認真看過德川家康履歷的話,應該會知道,元龜三年(1573年),在德川家康的居城浜松城下,武田信玄也玩過了這招,德川家康此舉不過是武田信玄的復刻版而已。

8、小早川秀秋倒戈之謎——臨時起意還是早有預謀?

關原合戰中,被曲解的最慘的便是松尾山上的小早川秀秋了,通常都說這廝舉棋不定,首鼠兩端,進入了戰場又因為不知道該加入哪方而觀戰,最終被德川家康派出的鐵炮隊幹了幾槍才老老實實地攻打了石田三成的西軍。

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實際上,在石田三成決定起兵時,他曾讓宇喜多秀家前去說服小早川秀秋加入西軍,並開出了如下的條件:一、在豐臣秀賴十六歲以前,由小早川秀秋作為豐臣秀賴的後見人,統領天下。二、戰後加封播磨國。三、小早川家的家老稻葉正成賞賜黃金三百枚,並從豐臣家的直轄領地中撥出近江國的十萬石作為封底封賞給他。

《真田丸》里高橋和也飾演的宇喜多秀家

然而,小早川秀秋卻對石田三成開出的條件不以為然,在攻打伏見城之前,小早川秀秋派出了使者,想要將自己的親生父親木下家定作為人質送入伏見城,以此加入守軍守城。然而,守將鳥居元忠卻拒絕了小早川秀秋的提議,一怒之下的小早川秀秋便加入了西軍攻打伏見城。

然而,在伏見城之戰後,應當算是給西軍遞交了投名狀的小早川秀秋的動向卻讓石田三成有些擔心——原本應該隨同西軍攻略伊勢國的小早川秀秋,遲遲沒有加入西軍的一系列行動,反而如同神遊一般獨自來到了近江國,最後甚至率領全軍登上了松尾山,趕走了原本在松尾山負責守備的西軍。

此時的小早川秀秋讓石田三成冒出一身冷汗,在小早川秀秋神遊期間,他寫信給小早川秀秋,開出了同之前宇喜多秀家所言相差無幾的條件想拉攏小早川秀秋。可是小早川秀秋卻沒有回應,反而同德川家康內通。

在面對東軍的逼近,小早川秀秋像一顆釘子一樣扎入了西軍的心臟,要是確認小早川秀秋加入了東軍,那小早川軍進可攻打佐和山城,退可和趕來的東軍包圍大垣城。不得已,石田三成只得率軍從大垣城出城,尋找東軍主力決戰。

既然小早川秀秋早有反意,那麼,石田三成為何還會在這種情況下在關原布陣並與東軍決戰呢?

理由是石田三成對小早川秀秋的反叛並非沒有防備!但是影視劇與文藝作品中卻常常省略了這一點,自然以小說和影視作品作為依據創作歷史文的網路歷史達人便也忽視了這一關鍵。

《關原》中東出昌大飾演的小早川秀秋

在小早川秀秋布陣的位置之前,是赤座直保、小川祐忠、朽木元綱、脅坂安治四人,小早川秀秋若是要襲擊大谷吉繼的後方,就必須先攻打這四個西軍武將的陣地,而這四人的軍隊加起來也有四千餘人,即便小早川秀秋真的叛變,一時半會兒也難以突破這四名武將的陣地,威脅不到關原的正面戰場。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四個人跟著小早川秀秋一起反了,按現在的一次史料里的說法,德川家康派出鐵炮隊攻打小早川秀秋並不存在,開戰的時刻,小早川秀秋便立即作為東軍急先鋒和四個反賊跳反攻打大谷吉繼隊的後方,大谷吉繼隊崩潰後,西軍的其他武將便也跟著崩潰,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西軍武將里只有大谷吉繼死在了關原之上的原因。

9、毛利軍不戰之謎——總大將之軍為何不戰不降?

歷來,關原合戰中,南宮山上的毛利軍一直也是被大家調侃的對象,其主要原因乃是當時兩軍在關原交戰,而毛利軍在面對來催促參戰的使者時,推脫說:「我軍士兵正在用餐。」

說實話,「食神」被套在吉川廣家頭上著實有些冤枉,因為這句話並不是吉川廣家說的,而是毛利秀元說的,因為毛利秀元擔任的官位「參議」的唐名是宰相,也因此這個段子便被稱為「宰相的空便當」,用來形容猶豫不決找借口推脫的人。

然而,即便這個「食神」頭銜從吉川廣家頭上轉移到了毛利秀元的頭上,是否證明戰場之上,毛利秀元就是扮演著那個主導南宮山毛利軍不動如山的那個角色呢?

吉川廣家

我們首先來看看毛利秀元這個人,毛利秀元本來是毛利輝元的堂弟,在毛利輝元無子之後便成為了毛利家的繼承人。然而隨著毛利輝元親生兒子毛利秀就的出生,毛利秀元在毛利家的地位也是不斷下降,甚至在關原合戰時,毛利秀元是否是南宮山毛利軍的總大將還尚待考證。

那麼要是毛利秀元不是南宮山毛利的總大將的話,他是否能夠主導毛利軍攻擊東軍呢?明顯是不可以的,南宮山的毛利軍按記載約為一萬五千人,而毛利秀元直轄軍隊僅僅只有四千人,其次是吉川廣家三千人,再次是安國寺惠瓊兩千人,剩下的六千之眾都是毛利家領地內的國人,同還不是毛利家家督的毛利秀元並不具備主從關係,因此毛利秀元有沒有權力指揮這支毛利軍,也是個未知數。

再加上同德川家康內通的吉川廣家不動如山,毛利秀元也不敢越過吉川廣家前去攻打東軍,因為他其實並不清楚毛利軍其他兵馬的不作為,是否是接收到了毛利輝元的命令。因此即便在有攻打東軍的機會時,面對長宗我部盛親派來的使者,毛利秀元也只能十分無奈地乾巴巴地說上一句:「我軍士兵正在用餐。」來搪塞使者。

10、兩個女人的關原合戰——北政所、淀君的關原合戰立場之謎?

司馬遼太郎等人的小說以及當代影視作品裡,通常會過於強調豐臣秀吉留下的兩個寡婦——北政所寧寧與淀君。

《軍師官兵衛》中黑木瞳飾演的北政所寧寧

通說里,北政所與淀君不和,因此在關原合戰前,小早川秀秋迷惑加入東軍還是西軍之際,前往京都三本木北政所的住所詢問,而北政所則說出了「請加入德川方」這樣的話。實際上,這並沒有史料依據,不光如此,小早川秀秋雖為秀吉養子,但是年幼時就過繼給了小早川家,與北政所的聯繫並不緊密,又如何會有去問北政所的舉動呢?並且此時如同上文所述,雖然此戰關係到天下歸屬,但並非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分割天下的戰爭,而只是豐臣家的家臣們之間的爭鬥,北政所又如何會說出「德川方」這樣的話呢?那豈不是直接將東軍的豐臣大名們全都歸屬到德川家康的手下了?

實際上,北政所與淀君的關係並沒有像後世那樣分成什麼尾張派與近江派,北政所與淀君在關原合戰的立場也沒有那麼重要。若真要說從歷史上來說二人在關原合戰時的立場的話,北政所在關原合戰前曾與淀君合力調停大津城攻防戰,想要救出京極高次夫妻以及松之丸殿(秀吉的側室)。在關原合戰前後,並沒有史料證明北政所有有什麼政治性的舉動,整場戰役她都是保持著中立,同樣她的兄弟木下家定也是保持中立,率軍護衛北政所的住處。

反之,淀君的立場卻是偏向東軍,六月十五日,在德川家康出征會津上杉家之前,豐臣秀賴前往大坂城西之丸,賜予德川家康黃金兩萬兩以及米兩萬石,作為初陣會津的軍費補充。

征伐軍肯定是不缺這點錢糧的,但是豐臣秀賴此舉,是在宣告德川家康的會津征伐是奉了豐臣秀賴的命令,並非私戰,而是有「為了豐臣討伐上杉」的大義名分的公戰。在德川家康出陣途中,石田三成舉兵,淀君並沒有對此表現得十分積極,反而是能不參與就不參與,同時也拒絕讓豐臣秀賴作為西軍主將出陣。在關原合戰的次年慶長六年(1601年)正月,淀君還和豐臣秀賴在大坂城招待了身為豐臣家重臣的德川家康與德川秀忠就餐。

《真田丸》中竹內結子飾演的淀君

再看關原合戰後的北政所,娘家木下家中,木下家定保持中立沒有被波及、木下家定長子木下勝俊曾擔任伏見城防守要務,在西軍攻來時逃走,領地被沒收;次子木下利房和四子木下俊定加入了西軍,一首涼涼,領地全部沒收。不算木下家定,只有加入東軍的三子木下延俊和五子小早川秀秋還依然是大名的身份。

與豐臣家的存續相比,沒有子嗣的北政所此時更加關心的是娘家人的事,慶長十三年(1608年)木下家定死後,德川家康曾下令讓沒了領地的木下勝俊和木下利房瓜分木下家的領地,但是北政所卻插手了此事,將領地全交給了木下勝俊,德川家康知道此事後大怒,因此沒有成功。從開戰前後來看,北政所和德川家康之間,確實是沒有什麼站在同一方的證據。

原創,勿洗稿和抄襲。歡迎加入早苗書友會,群聊號:189638523,歡迎加群討論。謝絕指點江山。


推薦閱讀:

《沒有經卷的宗教》- 書摘 -10
[轉]戰國協奏曲之《「關白秀次の切腹」閱讀報告》
上杉憲政日記(1)
彼岸花開:伊邪那岐命,讓我見識你的洪荒之力吧
彼岸花開:番外二,琉球五百年

TAG:日本歷史 | 日本電影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