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社會階級論」
之前有一篇作者緩緩君,題為《社會即將分層,你將會在第幾層》的帖子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它與之前的《寒門再難出貴子》一併,被稱為「社會階級論」,給千千萬萬「網路青年」內心沉悶的一擊。為此,BERRY特地在多個朋友群里中就此觀點收集意見,反饋人群大多為80後,90後。而大家的反應驚人的一致,擔憂「社會階級論」,並因此感到絕望!對此,BERRY感覺十分憂心,認為有必要闡釋自己的理解,來安慰身邊愈加焦慮,愈加惶恐的小夥伴們。
表面來看,帖子本身是描述社會現實,貧富差異增大,社會資源分布不公。也正因此,它才得到千千萬萬網友的認可,一時轉發度極高。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它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什麼?它在告訴我們,認清現實,出生定論,努力無用(只有7%的機會)。它其實宣傳的是一種「放棄努力,享受貧窮,仇恨財富」的價值觀。
我們來看一看這篇帖子是如何「引人入勝」,攫取大多數人的眼球的。
1. 首先,他分析了現在大城市愈加繁榮,農村血液向大城市聚攏的事實現狀。得出結論,大城市在攫取優秀人才的同時,也在用高額的房價和戶籍制度將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擠回家鄉,然後我們的下一代再背起行囊,逃離家鄉。很有道理吧?
2. 越有錢收入越高。這個幾乎已經成為普論了,無可辯駁吧?
3. 寒門再難出貴子。寒門的孩子即使一朝學成,也很難在大都市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現在寒門出才子的幾率也越來越少了。感覺里,是那麼回事吧?
4. 越貧窮越認同「讀書無用」,因為家裡越窮,讀書的代價越高,出生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學校越差,越難找到工作。是不是倒出了我們內心深處的焦慮?
5. 通過描述精英人群的育娃模式,描述了「上層娃娃」的生活方式,是不是讓我們既恐懼,又渴望?
6. 通過《人生七年》的例子說明了人脈,財富,精英意識,教育資源是如何一代一代傳承的。聽起來的確是那麼一回事吧?
7. 通過《北京摺疊》來引出作者觀點,階層即將,而且正在形成。這個答案通過前面6步的認證早就呼之欲出了。最後作者玩了個自問自答的遊戲:「這個社會還有打破階層的可能嗎?」「有,有7%的英雄可以做到」。他的回答其實是:「洗洗睡吧,你還真以為你是那7%的英雄!」
想到這裡,BERRY不禁想起自己的母親。
母親是一名典型的「悲觀主義者」。在BERRY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常常說一句話:「小時候有人看過了,你是個命苦的孩子!」在母親的眼裡,這幾乎是一個定論,無法更改的定論。
初中時,BERRY遇到一個很優秀的朋友,BERRY興高采烈的對母親說,我找到了心目中的目標,我要像XX一樣優秀!我要把她當成我的競爭對手。母親淡淡的回答:「你能比得過人家,人家一直都那麼優秀!」BERRY想一想,也對,母親說得有道理。
工作以後,BERRY通過努力和運氣,也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績。雖然BERRY有時候仍然會有疑惑,自己是為了自己而努力,還是為了向母親證明一些東西。但是,不幸的,BERRY仍然逃不掉母親的「魔咒」。 BERRY事業瓶頸的時候,母親會說,「你天生是個命苦的孩子」; BERRY一帆風順的時候,母親也會說,「你這麼辛苦,真是天生一個命苦的孩子。你總是付出比別人多,得到比別人少!」
曾經一度,BERRY對母親的話深信不疑。她不相信自己配得到好的生活,她省吃儉用,奉獻自己,成全他人,她覺得自己苦難深重,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她在辛勞與憤恨中努力工作,一面懷疑自己,一面放棄希望。
BERRY的母親,和「階級論」的作者緩緩君,是不是有異曲同工的功效?它讓你不得不背負沉重的勞作,卻又讓你背負命運的包袱,和對前途的絕望。正如BERRY毫不懷疑母親對她的愛,BERRY也無法評判緩緩君的本意,但是他的言論完全符合「悲觀主義」是毫無疑問的。
之所以在分析「緩緩君」的六個觀點,BERRY都認為「看上去很有道理」,實際上卻經不起推敲,根本在於,緩緩君將人生看做一種「定數」,而非一種「變數」,「變數」只在7%的人群里存在,他的相對論,參照物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無論你怎麼努力,相對於那些資源既得者來說,你永遠在「退步」。你步行的時候,別人在騎馬。你終於弄到一匹馬,而人家已經開上法拉利了。你傾其所有上了車,人家早就坐上了直升飛機。你絕望不絕望?
而BERRY則認為,人生是一場自我追尋,與他人無關。很多時候,通過媒體的宣傳,我們以為幸運的人是大多數,我們自己,是悲慘的社會最底層的極少數,我們悲觀,沒有希望。我們卻沒有意識到,我們所羨慕的對象,也許起點跟我們相同,甚至更低。他們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付出著我們想像不到的努力,承擔這我們想像不到的壓力。馬雲說「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創立了阿里巴巴」,矯情嗎?很多人這樣以為。但是BERRY認為,一點也不矯情。我總記得《私人訂製》里的一段話,你看著大片的房子,其實他們哪個不是欠著銀行的千萬貸款,每天的利息都能壓死他們!你看著鄰居有房有車,你可以想著,我也要向他一樣努力,你也可以想著,他不是貪官就是奸商,總有一天會遭報應,然後在阿Q的意淫里繼續悲苦掙扎。
當別人在起早貪黑的時候,你在老婆孩子熱炕頭。當別人空餘時間在讀書參加各種學習會的時候,你在看電視刷微博。當別人在支付昂貴的學習班費用時,你在搶購打折服飾。當別人在兼職幾份工作償還房貸時,你在自嘲人生活那麼累幹嘛。當別人在給孩子讀繪本,選書時,你在逛街打麻將。當別人為孩子的教育絞盡腦汁四處尋找途徑時,你在材米油鹽雞毛蒜皮。
然後到了那一天,你一口唾沫,說這社會真TM不公平!好房子都被別人住了,好學校都被別人的孩子讀了,好工作都被別人做了,輕鬆錢都被別人掙了,好車都被別人開了。。。
人人都有惰性。我們有時候相信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說的是對的,而是因為他說出了我們內心的話。當我們不想為未來的希望付出努力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們,放棄吧,未來本身就沒有希望。它是不是正中你內心最隱秘的地方?然而BERRY想說的是,你不放棄希望,你就還有希望,社會就還有希望。你若放棄希望,沒有人能給你希望。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是個單獨的個體,在社會裡我們那麼弱小和微不足道。然而社會就是由一個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所構成。你很重要,我很重要,他也很重要。我們鼓勵的是充滿希望,渴望改變命運,為之付出努力,而不是等待社會的分配。
如果你是一個心理醫生,你應該鼓勵別人發現亮光,而不是告訴你的病人放棄掙扎,擁抱絕望。社會遠遠沒到絕症晚期,努力仍然還有收穫。
我們再回頭來看看緩緩君的觀點,我們是不是可以有另外一種解讀方式?
1. 我們買不起北上廣的房子,也許我們真的用了洪荒之力還是買不起。那麼我們可以退一步,看一看周邊其他城市。往上走。只要我們比之前的自己進步了,那就是收穫呀!而且,很多時候,也許並不是經濟的問題,還有眼光的問題,知識的問題,風險承受能力的問題。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而錯過,卻也進入憤恨的人群。其實我們可以用這個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己,在知識,眼光,能力上更進一步。退一萬步說,很多人買得起,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還在象牙塔享受人生的時候,人家正在生活苦海中掙扎呢。李開復曾經說過,現在的年輕人,一畢業就希望跟人家工作幾十年的人平分資源,憑什麼?如果你要的「公平」實現了,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呢。你在享受的時候,人家在背井離鄉。今天人家穩定了,你還在背井離鄉。若你真的繼續憤恨下去,怕我們的孩子真的要重蹈覆轍了。
2. 越有錢收入越高,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反映的實質是教育水平,眼光,心態,風險承受能力等。如果我們看清實質,注重背後因素的投資,我們的收入同樣能夠水漲船高。同樣的,因為中大獎,進而利用這筆資金躋身富豪的,世所鮮見。我們所要羨慕別人的,並非別人有錢,而是別人有那個意識,知道錢要往哪些地方投入。錢是魚,能力和眼光是漁。
3. 寒門再難出貴子,在於寒門學子的心態。1萬小時理論,是普遍的道理。努力了1000小時,還沒有成績,就認為永遠無法達到目標而放棄了,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強者。別人已經有幾代人的積累了,以其羨慕別人,不如讓我們自己先變成積累的一部分。除非天資原因,1萬小時的有效積累,很少有人不在專一領域有特殊建樹的。怕就怕,錯把別人的目標當自己的目標,朝秦暮楚,失了自己,怨恨他人。
4. 認為「讀書無用」並非是因為窮。BERRY的爺爺總是叮囑一句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如何在一個經濟型社會保持初心,讓自己和下一代,一代一代傳承學習的品性,很重要。過去放牛娃也能邊放牛邊讀書,終有成就。所有認為「讀書無用」的,不需要以窮來找借口。一切誘因只是外因,果,只在自己心裡。
5. 精英階層的孩子教育的確讓人羨慕。如果我們做不到怎麼辦?至少我們可以超越自己多一點,再多一點。如果我們無法讓孩子進入最好的學校,找到最好的老師。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多讀一讀教育書籍?多陪伴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最重要的,有沒有可能,我們樹立更正確的人生觀教育觀,讓自己能在任何環境里生活得更好,心態更積極?能不能給孩子更多情商上面的影響?怕就怕,我們還沒做到最好,就輕言放棄,只剩一句抱歉我已儘力。
6. 傳承,傳承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人脈,思想,眼光,生活態度。這些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如果我們不能用錢買到,我們能指望只要我們有錢,就能把它買到來送給我們的孩子嗎?點點滴滴,從我做起。即使終其一生,也只是在路上,孩子才能沿著這條路往前走。南轅北轍,緣木求魚。有些東西,不在外面,在我們自己心裡。最好的教育和財富,一直都是!
7. 分層存在,但是導致分層的原因,除了既有因素,也有人的思維,改變的意願等。外在的一切都只能算是誘因。從緩緩君的帖子轉發數量之廣就可以看出,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處於同一「階層」的。我們自己代表的就是大多數,我們有很多「變數」!區別僅僅在於思維和行動力。從現實的狀況來看,差異越來越大肯定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這種差異不僅僅是由資源決定的,同樣與努力程度,思維,息息相關。你每付出多一點,努力多一點,變數就會多一點。
我覺得緩緩君顛倒了一個概念,即改變。 改變不在於我們要得到跟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同樣的機會,而在於我們自己,會一代一代變得更好。 不是我要去跟那些資源既得者比較,爭奪,而是我自己,我的家庭,我的後代,他們一代一代的在前進,物質水平在提高,思維在進步,眼界在開闊,人品在健全,幸福感在增強。人家也是父母長輩付出換來的,憑什麼我們一開始就要求我們的子女要有同樣的機會。 只有我們一代二代三代不停的努力,好一點,更好一點。帖子里所有的絕望就是立足在你跟別人比較的基礎上的!緩緩君有意識的在引導了一個誤解的人生觀,讓一部分人消沉,一部分人反抗!踏實做事的人越來越少,消沉和躁動的人越來越多。
人生不是比較他人,人生是立足自己。 看清現實,不要生活在象牙塔里,等候全民教育全民醫療。 同樣也不要被絕望主義者左右,失去前進的方向。中國的今天,遠未到絕望的時候。今天,誰敢說,我已經很努力了,盡了我的全力,用了正確的思維,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生活就是不給我獎勵,讓我看不到希望?你,我,他,在今天,仍然得到的遠遠多於付出的! 我們仍然在路上,永遠在路上,我們的孩子們,才能走在更寬闊的路上!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T_cmDbEdv4KKXL7b2p5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巴啦啦小魔仙之奇蹟舞步3》的畫面是不是太傻了?
※有五個兒子是什麼體驗?
※真實的知青生活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存在差異會那樣大?
※馬克華菲有什麼品牌文化?
※擦眼鏡有秘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