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鬼才」祝銘明:有一種"剛需",是不被社會拋棄 | 混沌大學筆記

一個好的科技產品設計師,究竟該如何思考?被譽為「矽谷鬼才」的祝銘明老師,給出了他的思維模型,值得你深入體會。

?有一種東西是剛需,就是不被社會拋棄。科技是冷冰冰的,會拋棄很多人,你讓更多的人不被技術拋棄,難道不是最好的需求嗎?——祝銘明 ,Rokid創始人兼CEO

授課老師|祝銘明Rokid創始人兼CEO

思維是最根本的武器。

除了技術、知識,更深層次影響一家公司創始人以及創始團隊的東西是什麼?如何理解技術?人和技術的關係本質是什麼?其實特別特別有趣。

很多教科書說,人跟動物最大的區別是製造工具,利用智力製造工具來改變這個世界,適應這個世界。

但事實上,有很多動物也會製造工具。就像海獺,他會用自己的肚皮,拿兩個石頭去敲貝殼,再比如靈長類動物,我們的親戚,會把木頭折斷、咬尖,伸到螞蟻堆裡面去挑東西吃。

也就是說,製造工具並不是我們人類獨有的,那更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人類對技術的貪婪。這種貪婪在本質上,源自於我們對自己弱小的一種恐懼。

人跟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非常複雜,主要有 4 個關鍵特點:

(一)科技往往是過剩的

《人類簡史》寫道,人的弱小導致我們對藉助外界能力而完善自己,有一種緊迫感,並慢慢發展成貪婪。

這種貪婪導致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一種技術產生後,人類往往追求通用性。所以,科技往往是過剩的。

舉個例子,比如電腦,有人用 Surface,有人用 Lenovo,也有人用 Macbook,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你真正用到的能力有多少?非常非常少對不對?實際上,你為很多多餘的東西,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這種現象,在科技裡面有一個有趣的詞叫「白象」——白色的大象,非常華麗,但沒什麼用。為這個「白象」,每個人都在付出額外的代價。

對於技術過剩,人們一般有兩種反應:

① 認為值得。

很多人覺得花 1 萬塊錢買 iphoneX 是值得的,為什麼?因為你總覺得有很多東西可以為我服務,雖然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這正如前文所述,我們對科技是貪婪的,我們總想擁有更多。

② 感覺恐懼。

但是,對於一些沒有接觸過這種產品的人,功能越多,他就越恐懼,因為他不知道如何著手。比如說 AI 要取代很多人的工作,這就是一種恐懼。

  • 商業啟示:學會做減法

科技過剩帶來的一個重要啟示是:一個好的產品設計師,要具備一種能力,就是當你不可用這個技術的時候,就不可見。

比如 mac 和 windows,兩者非常重要的區別就是,windows 就像是赤裸的一台機器,很多能力都展現出來,但 mac 的基本原則就是我用不到的東西,我是看不到的,這個價值是巨大的。

因為當你有更多的信息出現在用戶面前的時候,就會多出三個成本:

① 決策成本,這些功能我用不到,要不要為這個買單?

② 學習成本,我已經買來了,雖然不用,但還是會去看說明書,最後發現的確沒用。

③ 生產成本,我們在研發這些東西時,付出了很多時間、人力、資源等成本。

也就是說,一個好的產品設計師,他會降低「白象」的比例,盡量讓在產品滿足更多人的同時,它的每一個功能都會被大家所使用到,或者都有它的價值。這也是「做減法」的本質意義。

而且,一定要相信市場最終是理性的,你任何的浪費,最終一定會被更好的、更理性的、更優秀的競爭者所取代掉。

  • 我們的做法

Rokid 怎麼解決「白象」問題?

用戶所要即所得,在你不用的時候是看不見的,比如能不能放天氣預報?你問一下,發現可以,你用就好了。

未來升級之後,產品會更個性化,比如認識家裡的每個成員,你說若琪放首歌,就是你喜歡聽的歌,你孩子要求的時候,就是你孩子喜歡的歌……

(二)科技往往是不完善的

研究歷史,你會發現,從來沒有一個技術,是等到它非常完善後,再被使用的,而且沒有人能夠去阻止,你不做就會有其他人去做。

舉個例子,汽車最早出現在歐洲的時候,有一個有趣的規定:時速不能超過5邁。為什麼?因為超過 5 邁,車子會散架,傷及路人,而且跑得快了,會驚到路上的馬。

所以,你看,這麼粗糙的技術是這樣被大家使用的,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打磨,最終汽車取代了馬匹。

  • 商業啟示:期望管理與場景細化

科技永遠不會在準備特別完善的時候被人使用,所以各位一定要記住:

當你的工程師,當你的產品經理,當你自己想期待一個完善的技術來幫你解決一個產品問題的時候,一定是做不到。就算等到那一天,你已經被你的對手遠遠超越了,你的市場、你的客戶已經被拿走了,

你一定要在某個技術發展的同時,準備好你的產品。

另外一個問題是,怎麼樣用當前 60 分的,40 分的,甚至更低分的技術,做一個 90 分,100 分的產品?

最簡單的做法有兩種:

① 期望值管理。

這個就是說,我告訴你們,今天最好的汽車就只能跑 10 邁,通過各種廣告,讓所有人覺得原來你的汽車能跑十邁,好快啊。

但這是一種短期的做法,因為過一陣兒,他就會發現其實科技能夠做的更好,那你為什麼要忽悠我說是這樣?

而且,期望值是非彈性的,不可往下降,永遠只能往上更高。就像今天蘋果最尷尬的就是,他已經不知道怎麼樣滿足你們對新科技的渴求了,連出個「齊劉海」都被你們罵半天,其實那個是非常好的技術。

總之,用戶期望值可以管理,但它短效、風險大。

② 場景細化。

一個好的產品設計師,要學會用精細化場景來彌補技術的不足。

如何選擇場景,如何細化場景,如何將不是很成熟的技術,在當前場景下讓用戶覺得滿意,這考驗著公司的能力。

比如智能駕駛的 AI,有一個特點,完全不可預測結果。人碰到我從來沒有見過的一個場景時,會用他過去的經驗推理知識,來做出認為比較理智的判斷,但計算機呢,他就「瞎來」。

什麼概念呢?

有一個路障,比如說是一個樹墩子,它有 95% 的可能是一個樹墩子,5% 的可能不是,請問這個時候該撞過去還是不該撞過去?

計算機只會做0或者1的判斷,要麼是樹墩子,要麼不是。如果它覺得不是的時候,它就真的開過去了。所以我經常勸買特斯拉的朋友,千萬不要用自動駕駛。

那什麼駕駛場景下,AI 可用呢?輔助駕駛(ADAS),比如等紅燈時,前面有車動了,AI 就可以提醒我起步了;再比如,很多人開車的時候會犯困,AI 可以提醒你,或者不讓你駕駛,這樣的應用就變得很有趣、有用而且很友好。

所以你在做產品的時候,大家要清楚,沒有技術是完善的,但只要你認真去考慮,總能找到完善的場景。

(三)科技往往是難以駕馭的

科技對很多人來講是難以駕馭的,我們要駕馭它,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比如,很多人都會開車,可如果你沒學過駕駛,你就沒辦法去駕馭它。

再比如,人類駕馭馬匹,真正開始在各方面對人類進程有巨大貢獻的時候,實際上是一千多年前馬鐙的發明,而且即便有馬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馬匹,對嗎?

於是,人們發明了很多技術,套馬車有一套工具,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駕馭馬匹,控制方向、控制速度。

所以,人類技術的發展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不斷地讓一個難被駕馭的技術,越來越容易地被普通人操縱,這也是人機關係主題的本質意義。

  • 商業啟示:找到好關係

事實上,我們很多產品的定義、設計、研發、宣傳、培訓都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讓人與技術更親密,讓人覺得技術好駕馭。比如汽車提出智能駕駛,你別去管了,它自己開就好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在人跟科技之間找到好的關係,商機是巨大的,你能讓越來越多的人駕馭這個科技,你的價值就非常大。

另外一個概念,什麼才是真正的「剛需」?

很多人覺得產品一定要有「剛需」,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狹隘的理論。舉個例子,吃飯是「剛需」,喝酒不是,但到底是一瓶紅酒賺的多,還是一碗米飯賺的多?

要注意,「剛需」的產品往往不是高附加值。這個東西一堆人去做,競爭非常激烈,最後整個單價就會下來。

所以,大家千萬要記住,這種「剛需」這是懶人的理論,我生產的產品一定是你非常非常明確需要的,這實際上是不對的,它只在一定範圍內有存在價值。

另外,你知道嗎?有一種東西是「剛需」,就是不被社會拋棄。讓更多的人不被技術拋棄,並且能很好地駕馭,難道不是最好的需求嗎?

  • 我們的做法

搞技術產品,有一個限制性的東西,叫系統成本 ——你要做一件事情,除了最後的操作是有效的,其他所有的步驟都是無效的,這些無效的操作就叫系統成本。

舉個例子,比如開燈,你需要打開 APP,找到 APP 裡面某個房間,再找到這個燈打開,除了「開燈」是有效動作外,其他動作都是無效的。

但是現在,AI 可以消除系統成本,我所想即所得,我跟它說開燈,就好了。

(四)科技是非常冷冰冰的

沒有自己的觀點、溫度,非常中立、非常冷談,人類的整個科技都表現出非常冷冰冰的一面,按照自己的節奏往前走。

比如醫學,今天有很多東西還是靠統計和數據來說話,而不是真正找到它的本因。AI 也一樣,我們發現它可以用,但裡面的機理到底有多少可以被解釋清楚,這是不知道的。

再比如,「偉哥」是怎麼來的?最早是治療心臟病的實驗藥物,但並沒有實質性的實驗效果,可用過這個葯的男人卻發生了一些新變化,也就是說,它本身是希望做一件事情,但實際上發生在另外一個層面。

科技是不會以你的意圖為轉移的。

  • 商業啟示:產品有溫度

科技是冷冰冰的,但創造者,或者說產品的使用者是有溫度的。一旦你有溫度,你的產品會更值錢。

舉個例子,我在前一段時間跟一個朋友聊他的產品——一個殘疾人的義肢,做的非常棒,喝水吃飯都沒問題,甚至可以開車,比老外的產品好很多,但就是賣的不好。

這個哥們兒就搞不明白,老外的東西,除了漂亮,其他功能都比他弱,而且價格還貴了將近四、五倍,為什麼賣的比他好?

後來,他發現忽視了一個基本概念 ——需要義肢的人其實有自卑感,我不願意讓大家看到我是一個不完整的人,而更酷更時尚的義肢可以營造一種信心:我是機械人,我是未來人,我比你們更酷。所以,義肢的設計必須要漂亮。

再比如,為什麼很多人擠著地鐵背 LV?她在追求一種「我」,她買的不是包,她買的是未來的那個「她」,未來心中的自己。

所以,一個好的科技產品,更多的會讓大家覺得說,這是未來的我,當我擁有這個產品的時候,我就擁有了未來的自己。

  • 我們的做法

AI 可以儘可能地擬合情感。

比如 Rokid 的喚醒詞為什麼是兩個字的「若琪」,而不是「嘿,若琪」,「你好,若琪」?兩個字的喚醒詞在技術上的實現是非常有難度的,但是我們必須做到。

為什麼?

因為兩個字更能體現,你與他之間突然有一種類似一個人跟人的親切夥伴關係。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當名字變成三個字,就會變得很冷淡,變成四個字,就變成跟設備在溝通了。

(五)小結

Rokid 的宗旨就是要「把科技關起來」,意思就是說,不把科技赤裸裸地扔給大家。

我曾經在賣場蹲守時,看到有個小孩子,對若琪說「謝謝」。那時我就知道我們這條路是對的,想想看,你會對著電視說謝謝嗎?你會對音箱說謝謝嗎?你甚至不會對你家汽車說謝謝……

你不會對你任何的東西說「謝謝」,但你一定會對一個你心中的角色說「謝謝」。當你有這種認同的時候,產品跟用戶之間的紐帶是不一樣的。

以上關於科技的四個特點(過剩、不完善、難以駕馭、冷冰冰),將是 Rokid 這家公司永遠思考的問題,也是指導這家公司打造產品跟用戶之間關係的基本原則。

大家千萬要注意,不是我今天做 AI 產品有這樣的思考,你做衣服,做汽車,做杯子……這些產品都一樣。

本文根據祝銘明在在混沌研習社的課程整理而成,內容有刪減。關注知乎機構號「混沌大學」私信關鍵詞「祝銘明」,即可聽取完整課程。

推薦閱讀:

中國宇航員在太空吃啥?蔬菜、水果、茶、鮑魚樣樣全
未來我們需要怎樣的自動化工程師?
首屆中國硬科技創新論壇(上海)在上海科技館舉行
100 位主編,總有幾位適合你(第二期)〡輕芒
兒童專用手機是什麼?

TAG:科技 | 科技趨勢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