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第一個脫離蘇聯的國家,實力不算很強,但蘇聯制不住它
南斯拉夫,這個已從地圖上消失的國度,在其短暫的歷史歲月中有著非常閃亮的時刻,一戰時打敗了奧匈帝國,二戰後,國家得以重建,1945年,在鐵托領導下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解體。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戰後,南斯拉夫也加入了蘇聯主導的社會主義陣營。不過,不到3年的時間,即從1948年開始,便與蘇聯分道揚鑣,走上了獨立自主之路。
雖然在冷戰時期脫離蘇聯陣營的社會主義國家後來還有中國和阿爾巴尼亞,但南斯拉夫卻是在二戰剛結束後不久就這麼幹了,速度之快,勇氣可嘉。
以當時蘇聯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的至尊地位,這種決裂,勢必會嚴重鬆動南斯拉夫政權的意識形態體系根基。
從地緣上看,南斯拉夫並未與蘇聯直接接壤,但被蘇高度控制的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從西北到東南將南包圍,南斯拉夫不得不面對蘇聯的巨大軍事威脅。
那麼,南共究竟從哪裡來的膽量敢於蘇共決裂?
雲石君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南共的軍事實力不俗。
二戰中,南共採用武裝鬥爭的方式,反抗德軍佔領。這種基於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立場,與南共本身的紅色意識形態相結合,在民眾中獲得了廣泛的支持,並在戰爭過程中迅速發展壯大。到二戰末期,南共已經建立了一支總人數高達數十萬的強大武裝,並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將德國人驅逐出境,這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中唯一一個依靠自身力量獲勝的國家。在後來的南斯拉夫人民軍全盛期,被稱作全球第四大作戰部隊。南共在組織和軍事上的強大且相對獨立,使其有底氣與蘇聯決裂。
不過,南工再強,比起蘇聯也差了太多,再說國力和地緣潛力,南共完全沒得比。而從五六十年代蘇聯都是以強硬的手段對付那些敢「背叛」自己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那麼南斯拉夫除了還不錯的軍事實力,又有什麼是蘇聯有所忌憚的呢?
第二、南斯拉夫的特殊地緣環境,讓蘇聯忌憚不敢輕易下手。
首先,南斯拉夫所在的巴爾幹半島,全境山脈縱橫交錯,山地面積佔全境的七成以上。這種複雜崎嶇的地貌,嚴重削弱了現代化機械部隊的戰力發揮,並使得本土勢力能夠相對容易的通過游擊戰的方式,將敵人拖入泥潭,當年南共也是依靠此種戰術將納粹德國驅逐的。
對於蘇聯來說,南斯拉夫的山地地貌同樣很棘手。
其次,從地緣格局上說,雖然南斯拉夫廣義上納入了東歐板塊當中(巴爾幹半島算是東南歐),但其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又拉開了與蘇聯的地緣距離,這樣就削弱了蘇聯的地緣影響力投射,更加大了蘇聯對付南斯拉夫武裝干涉程度及效果。
最後,南斯拉夫處於社會主義陣營的邊緣,東西方冷戰的物理前沿。南斯拉夫西面,與義大利僅隔一條狹長的亞德里亞海,西北面則與奧地利、義大利陸上相鄰;南面,則是希臘共和國,它們都是西方國家。再加上西方陣營擁有全球制海權;在地中海更是遍布基地。而當時的南斯拉夫在地中海有漫長的海岸線,西方可以以海路,來加強對南斯拉夫影響力。
蘇聯如果將南斯拉夫逼得太緊,在特殊的環境和時代下,保不定南共會倒向西方。
如果,蘇聯直接軍事入侵南斯拉夫,必定會陷入游擊戰和消耗戰中。而以南斯拉夫的地緣格局來說,從西方得到支援又十分容易,這樣一來,蘇聯就更無把握壓制它,反而會被南斯拉夫消耗自己的國力。
蘇南地緣關係上的疏離,南斯拉夫國內外地緣環境錯綜複雜,還有在冷戰格局中蘇聯處於相對弱勢一方,共同導致了面對南斯拉夫的背叛,蘇聯會採取相對溫和的方式,不然,將其逼向西方,或者消耗自己,都不利於蘇聯,還不如任由他去。
不過,基於各種現實考慮,蘇聯雖不敢對南斯拉夫動武,但自身的領袖權威又被挑釁了,要怎麼辦?於是,蘇共極力打壓,南斯拉夫也被東方陣營孤立。
這種情形下,南斯拉夫完全可倒向西方,來換取國家安全保障和經濟支援,對抗蘇聯壓制。
不過,南斯拉夫既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而是堅持獨立自主。這又是為什麼?
首先,還是南共政權的紅色屬性所決定的。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全球意識形態對抗的頂峰。紅色勢力的南共若倒向西方,也會嚴重動搖自己的權力根基,掌權者門也不想看到權力重新洗牌的事情發生。
其次,獨立自主,更符合南斯拉夫的國家利益。
這還得從地緣格局說起。南斯拉夫正好處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夾縫處,東、北兩面有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蘇聯陣營的圍追,西、南方有義大利、奧地利、希臘、地中海西方勢力範圍堵截。南斯拉夫倒向哪一邊,都會淪為兩大陣營的先鋒棋子,戰略壓力巨大,國家投入也高昂,自己撈不到半點好處。
若兩大陣營起了衝突,南斯拉夫會面臨成為東西方勢力的逐鹿場的命運,十足的炮灰。誰讓巴爾幹半島是歐洲火藥桶呢?
南斯拉夫要擺脫當炮灰的命運,就只能不站隊保持獨立,然後利用兩大勢力均勢制衡、互相忌憚的有利格局,讓自己抽身,以此來降低國家安全風險,同時可以左右逢源獲取最大利益。
而且,南斯拉夫也有左右逢源的資本:首先,南共的政權有足夠的自主獨立性。二戰時便是靠自己的力量驅逐了德軍,而蘇聯只是配合而已;其次,南斯拉夫有相當的實力。雖然,當年的南斯拉夫不是世界級強國,但也有「巴爾幹之虎」之稱,實力不容小覷;最後,巴爾幹半島是「歐洲火藥桶」,地緣區位至關重要,而南斯拉夫又是巴爾幹區域大國,南的傾向,會對近東地緣政治格局產生巨大影響,進而影響到冷戰整體格局。
雖然,東西方都想將南斯拉夫收入麾下,但難度太大,都無法承受失敗的後果,既然如此,不如中立,兩邊不得罪,兩邊又都不敢輕易動它。
南斯拉夫便從蘇東陣營的大將,變成了獨立民族國家。甚至到後來,南斯拉夫還和埃及、印度一起,成為不結盟運動的核心創始國,把這份獨立自主的理念傳播到一眾亞非拉小國當中。
雖然,南斯拉夫堅持獨立自主,但整體意識形態上,政治體制,以及很多政策理念卻與蘇東陣營高度一致。這樣來看,南斯拉夫的獨立自主只局限在對國家政治權力的掌控上。
政治獨立的南斯拉夫為什麼在意識形態及國家社會架構上擺脫不了蘇聯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君,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16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君,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