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撞球的「標準姿勢」?

前言:

木子是我的一位知友,很早就關注我了。由於知友較多,我不可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所以也就沒放在心上。

大概是2016年的年底吧,這傢伙居然在微博上私信我(網路真是神奇,他是怎麼找到我的呢?),發了一組他打撞球的照片,讓我幫他看看姿勢如何。按道理來說,從幾張照片就去評價一個人的撞球姿勢是否標準,總有不負責任之嫌疑,但我又不好拒絕人家,所以簡單說了幾句算是敷衍。

沒成想這傢伙跟狗皮膏藥似的,三天兩頭私信與我,我實在是沒辦法,只好把我的微信號給他。這下好了,過去了的2017,整整一年,他總是在我身心交瘁的時候找我,問題一個接一個不住氣。起初,我還耐著性子給他指出問題,並針對他本人的情況,給他制訂了一系列的訓練計劃,可是,他練習不到兩天時間,就又來煩我,說他很困惑,非要上門求教。你說我上有老下有小,老婆孩子一大堆,每天都得為柴米油鹽犯愁,再添一雙筷子,豈不是要我老命了么?

後來,從聊天得知,他先後請教了國內好多知名教練,有些是我的摯交,我現在給他輔導撞球,豈不是拆朋友們的牆角嗎?因此,我婉言謝絕,希望他好自為之。

然而,事情沒有我想得那麼簡單,他好像認定我是一個容易被感動的人,用盡了心思求我。你看,這大過年的,還不肯饒我,我實在是么辦法。

昨天正月初三,我的生日。我去縣城找了一家球房,以視頻的方式給他講解了一些關於撞球姿勢的內容。

回來的路上,想了想,今天即興發揮的內容,或許對熱愛撞球的朋友有所幫助,所以整理成文字,以饗讀者朋友們。

一、什麼是標準姿勢?

談到撞球運動,尤其是斯諾克,若問哪位的姿勢最標準?估計很多人會認為是斯蒂芬.亨得利。

我見過很多年輕的孩子,剛能拿起球杆,姿勢就做得非常「標準」,像是去了一趟韓國似的。

同樣,我的一位朋友,打了好多年的職業賽事,拿了很不錯的成績,可現在仍然糾結於姿勢是否「標準」。

那麼,什麼是打撞球時的標準姿勢?一個標準姿勢,究竟在提升撞球技術方面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曾經聽到一句話:打撞球,打的就是姿勢!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打撞球,姿勢是靈魂,而不是像一件固定的擺件,把身體簡單而粗暴的放在球台上就完事。

也曾經對撞球姿勢做過很多種的假想、類比,我覺得,打撞球時,身體形成的姿勢,更像是一把弓。一把弓是否強而有力,不在於這把弓的雕飾是否華麗,配件是否精美,而在於這把弓是否張馳有力更有度。

人有胖瘦高低,也就會形成不同的身體發育特點。你說斯蒂芬.亨得利的姿勢非常標準,那麼,左手持桿的賈德.特魯姆普情何以堪?你說打撞球時,要頭正身正、雙眼目視前方,那歪著嘴的馬克.艾倫豈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姿勢才算是「標準」呢?

我覺得,所謂的標準姿勢,必須滿足以下兩個要素:

1、能否充分調動身體機能,在撞球擊打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自身優勢和特點;

2、在正確理解撞球這一物理運動的前提下,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下面,我從構成撞球姿勢的幾大細節逐一說明。

二、臂向

我們知道,打撞球,最終是通過擺臂動作,給球杆賦予必要的速度,再讓球杆撞擊主球,讓主球和目標球相撞後,產生預期的物理效果。

我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身體並沒有和主球直接接觸,只是通過球杆完成能量轉換的。

可以想見,能否讓主球以預期的方案撞擊目標球,球杆的方向和速度起著決定性作用;以此類推,要想讓球杆「聽話」,服從大腦意識的支配,那麼就得調動身體的有效部位去完成,類似於電腦上的「驅動」吧!

通過長期的練習體會,總結出一個結論:臂向是最佳「人選」。因為,小臂在發力時,力量集中,方向感最強;而大家平時津津樂道的手腕,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方向感不明顯,很難受到控制。因此,我把臂向作為打擊撞球時身體的最佳有效部位。

那麼,什麼是臂向?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臂向呢?

關於臂向,我曾經撰寫過一篇《打撞球時怎麼才能出桿直? 》的短文,zhihu.com/question/1971,這裡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

1、臂向確定之後,不是簡單的把胳膊從左右方向擰成前後方向那麼簡單,而是要把臂向和上半身融為一體,根據需求,同時轉體。

2、個子高的人,由於臂長,小臂可能會微微內拐;個子矮的人,由於臂短,小臂可能會微微外拐,這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三、站位

找到屬於自己的臂向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尋找屬於自己的站位角度。

現在的撞球研究,大多數認為斯諾克平行站位好點,八球和九球前後站位好點。

我個人認為,什麼樣的站位最舒服,身體感到平衡、協調,更有利於送桿,什麼樣的站位就適合你。

具體方法如下:

雙腳平行跨立,與肩同寬(同樣,個子高的人,雙腳跨立間距適當調寬些,個子矮的人,適當調窄些。)

右手持桿,左手形成手架,球杆搭在手架上,模擬擊球時的動作。從身體的左側開始,一邊嘗試運桿,一邊隨著手架的移動,整個上半身伴隨著臂向,從左往右畫弧線轉體,直到手架點和右腳成為前後直線方向為止。

在這個四分之一的弧線範圍內,通過反覆運桿、試擊動作,你總會找到其中一個方向,無論怎麼運桿、試擊,你的上半身都能夠感覺到舒適、平衡、協調,送桿流暢、通順。

那麼,這個方向,就是屬於你擊打撞球的正確方向。

找到了這個方向,也就找到了你的第一瞄準線,也就能夠清晰地感覺到你身體的重心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是最合理的。

剩下的一件事情,只是調整雙腳的角度。怎麼調整算是正確的呢?

當然是雙腿支撐身體時,感覺到舒服為標準。

需要提醒的是,尋找屬於自己的站位,並把它固定下來,需要反覆的、多次練習,才能最終培養成型。

當你的站位成型後,也就意味著你有了很明確的擊球方向感(第一瞄準線),即使在日常練習中,遇到特殊球型,你不得已的翹起左腿或者右腿,或者你的上半身凌空於球台之上,你同樣能夠做到從容不迫、有的放矢。

四、俯身

有些人打球時,會把自己的身體像麻袋一樣扔在球台上,這就催生了一個悲劇:上半身的重量壓迫左臂,讓手架無法靈活調整。

同時,你的骨盆不堪重負,時時給大腦發出救急信號,你想想,這樣以來,你還能集中精力打球嗎?

所以,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重量≠重心!

優秀的球員,在打球時,你會發現他打球時姿勢優雅,上半身靈活自如,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身體比作一把弓,而不是大炮的基座。

騎過自行車的朋友深有體會,在運動中尋找平衡,同理,在撞球實踐中,我們是在小臂肌肉的瞬間收縮過程中釋放力量,賦予球杆固定的方向和恰當的速度。

要想很好的做到這點,當然需要調配身體的各個機能,共同參與,協調完成。你想想看,如果身體僵硬,怎麼能夠調動這些身體機能?

綜上,正確的俯身,就是讓身體的上半身輕盈地附在球杆之上,至於俯身多少,下巴是否要輕貼球杆,一方面取決於具體球型,另一方面,功力不夠,就不要強迫自己強行下壓身體。

五、握桿

不要刻意模仿羅尼.奧沙利文是怎麼握桿的,馬克.艾倫是怎麼握桿的,那個叫哈羅德的老頭又是怎麼握桿的。

你需要記住,握桿的作用是保障身體的力量怎麼轉換成球杆的速度。

至於腕力的使用,個人建議,在功力不夠深厚的情況下,還是管好自己的手腕,不要讓它影響你的出桿質量。

握桿的距離,一般的定義是:保證小臂垂直即可。

但是對於身體柔弱的人來說,適當的往後調整距離握桿,可以更有效地發力;同樣,特殊的球型,又要適當的往前調整一些距離。

六、手架

這是另一個篇幅需要討論的內容,這裡不作描述。

需要說明的是,熟練掌握更多的手架支撐方法,對於提高撞球技術水平功不可沒。

七、主視眼

現在的撞球理論,把這個問題講得過了。

想想看,我們從出生那天起,是怎麼利用雙眼觀察這個世界的?

我們的雙眼,類似於手機上的鏡頭,它既是廣角鏡頭,而且可以根據物體的距離自動聚焦。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鏡頭,如果不充分利用,著實可惜了。

有人把打撞球比喻成射擊,認為單眼瞄準可以更準確。之所以這樣比較,還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打不準的真正原因,才依賴於單眼瞄準。

所謂殺敵八百,自損一千,這種虧本的買賣還是建議朋友們不要做了。

八、結束語

時值春節,真誠祝福朋友們新春快樂!狗年大吉!

原創作品,謝絕轉載!

2018.2.19於故鄉

推薦閱讀:

TAG:撞球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