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市場為什麼是下一個機遇

親愛的小夥伴們,

正如我們在之前的專欄和大家分享的那樣,正是因為存量市場 / 現有市場的容量相對飽和,所以很多小夥伴已經把目光著眼於增量市場 / 創造力市場。

下面,我們從產業分工的角度,來為大家分享在增量市場 / 創造力市場中,可能會出現的新機遇,請大家未雨綢繆。

1

從產業的分類來看

所謂產業,大體而言分為三類,從商業市場的角度來看,大體如下:

1、提供產品(有形與無形);

2、提供服務(線上、線下、「線上 + 線下」);

3、提供資訊和信息;

縱觀所有提供產品的產業,大體歸為於第二產業。

第二產業中,重工業產品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學等重工業產品;而服裝、食品、紡織、皮革、造紙、日用化工、文教藝術體育用品工業則屬於輕工業產品。

第三產業以服務為主,大體可分為生活服務業和生產服務業兩類。

為生活服務的產業是指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包括但不限於住宿和餐飲業、教育、醫療、家政、健康、娛樂、旅行、藝術、設計、諮詢、培訓、文化、體育、房地產、租賃、遊戲、金融、法律、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

為生產服務的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研發、設計、物流、商貿、會計、財務、法律、金融、酒店、培訓、信息互聯網、諮詢、展會論壇、節能環保、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

提供資訊和信息,核心就是「信息差」,這一點在三類產業中都存在。在存量市場中,「信息差」有一定的價值。可在增量市場中,由於其優勢不同,則還需按照之前分享的「給予 + 愛 + 創造力」的商業模式,進行未雨綢繆。

2

從個人成長發展的的角度來看

對於我們個人未來發展而言,機遇大體分三類:

1、私人訂製的小而美(給用戶給好的體驗,讓用戶更好的享受美好時光);

2、解決方案專家(幫助用戶高效解決問題);

3、天賦(以及各種天賦的跨界整合);

此處不得不提新零售這個概念。如大家所知,到目前為止,有流量的產品,轉化率相對較高,可產品質量不過硬,則依然不行。而新零售中的這個「新」,就是運用創造力,去為用戶解決更多問題。

這裡,有一個商業終極問題值得大家思考,在同質化的產品中,你怎麼突圍。下一個問題是,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繞開「同質化競爭模式」呢?

3

從商業的本質來看

從商業的一般思路來看,商業中就只有兩類人:

1、提供內容的人;

2、接受內容的人;

在這其中,金錢成了這兩者交換的媒介。隨著支付方式越來越便捷,流量的優勢開始行下降趨勢,那些專業化、特色化且充滿愛的公司將脫穎而出。

但是從分工的機遇來看,也許,大家得從下面幾類中未雨綢繆:

一、內容提供者;

二、內容銷售者;

三、幫助提供內容的公司銷售產品;

四、平台公司賣資源(增加內容);

五、個人或工作室可以獨立完成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增加內容);

4

關於創造力的發散性思考

記得有位前輩曾經對我說過這樣的一番話,下面為大家分享如下:

「有所不同就可稱之為創新,而把創新演繹成一個龐大的成功心態的思考能力,此為深度思考。從理論到實踐、從戰略到戰術,從歷史到現狀,從宏觀到微觀,從社會規律到關鍵人物的心理變化,乃至意外出現的可能性、範圍大小還有應對方式,莫不在考慮之中,莫不在掌握之中。

這方面的典範,在我閱讀過的所有書目中,莫過於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若是大家想獲得深度思考的能力,推薦大家閱讀毛主席的全部著作,對的,是全部。

毛主席的偉大思想,值得我們花一生的時間去研究,尤其是那些想做大事的小夥伴。」

大叔在此與各位共勉之。

祝大家平安喜樂:)

你的,

大叔

推薦閱讀:

上升空間有限時,該繼續努力還是換單位?
ISFP職業規劃:一位斷了線的31歲ISFP風箏女孩
怎麼做職場里的貴族貓
那些在公司里「混」時間的人最後都怎麼樣呢?
朋友從事灰色行業,收入可觀!我也開始有些猶豫是堅持自己還是跟隨入行,到底該如何選擇?

TAG:職業規劃 | 職業發展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