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專門欺負小孩子?
04-08
1 擁有權力感,是暴力的重要導索一切暴力發生的背後,都存在著權力的不平等。虐童的人,大多是因為感到了自己的權力感(feelings of power)。權力是指一方對另一方施加影響的能力。在成年人與兒童的關係里,成年人無疑是擁有更多權力的。兒童所擁有的所有社會地位、權力和生存材料都是成年人賦予的,成年人面對自己的子女,或是自己管轄的兒童(幼兒園、託管所等)時,他們所擁有的權力感更是全方位的,這便為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心理基礎。
當人們沒有獲得良好的教育、又長期處在無權無勢的地位上時,面對比他們更加沒有權力的群體,他們原本就有的的權威人格特質可能會得到提升,暴力行為也隨之增加。比如在幼教機構中,面對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時,人們的權力感會暴漲;當小孩們又不受管教時,他們會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釁,便肆無忌憚地對小孩們拳腳相加。最可怕的是,如果他們所依託的權力機構本身對他們棄如敝履,又默許甚至贊同他們的暴力行為,他們對無權力群體的虐待就會更加心安理得、變本加厲。
推薦閱讀:
在這種權力明顯不對等的關係中,成年人不就是認準了小孩子沒有還手之力,不能反抗,才敢為所欲為發泄情緒。
2 兒童更容易被「去人性化」,削弱施暴罪惡感當那個女幼教把芥末塞進孩子的嘴裡,那些保育員隨意地恐嚇、毆打孩子時,他們實質上沒有把小孩子當人看。惡性暴力事件的背後,往往也隱藏著「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在去人性化的理論中,研究者將「人性」性定義為人類天性和人類特質。人類天性是指那些人類生來就擁有的、並不是人類特有的一些特質,例如好奇、溫暖、悲傷等。人類特質是指那些為人類獨有的、天生或後天培養的特質,例如紀律、文明、智慧等。
而去人性化就是指否認或無視對方的人性,將對方當作沒有人類天性的物品,或沒有人類特質的動物。一旦發生了去人性化,忽視、排擠甚至暴力行為就隨之而來了。兒童作為特殊的小人類,他們既不能像成年人一樣順利地使用語言等方式體現他們的人類天性,又尚未完全地獲得人類特質(他們更不守紀律,智力也尚未發育完全),去人性化在他們身上很容易發生。在虐童者眼裡,他們只是一群弱小的、口齒不清無法溝通的、亂糟糟可供隨意處置的「物件」。
3 需要警惕的「權威主義人格特質」其實這些施暴者,可能換個環境就是個老實巴交的普通人。我們可能會覺得,周圍怎麼會有如此惡毒的人?但其實,在某些情境下施暴的人,可能就是身邊的人,甚至是我們自己。例如在領導面前俯首帖耳得像個孫子,對下屬無禮又刻薄的同事;例如在外面平易近人,回家後卻對子女肆意打罵的父母;又例如,在家長面前溫和有禮,轉頭就對兒童施虐的保姆和幼兒園員工。善良的旁觀者們與邪惡的施暴者,並不是非黑即白兩極。而其中的平衡槓桿,就是權威主義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特質。
總的來說,權威主義人格是在對權威的認同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兼具命令與服從的人格。權威主義人格是非常矛盾的、施虐狂與受虐狂特性為一身的群體。他們的受虐性主要體現在對權力的狂熱和服從上,而施虐性體現在利用權力對無權者進行攻擊、使用懲罰作為控制他人的手段上。大量的研究證明了,權威主義人格是人們對他人實施攻擊行為的人格原因,而他們的攻擊行為通常都是通過對別人的去人性化起作用。權威主義人格是一種整體較為穩定的人格特質,但它在每個人身上不是全或無的;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定的權威主義人格傾向,當我們處在充滿威脅的或是不安全的情境中,這種傾向會得到激發。推薦閱讀:
※免費師範生和師範生,選哪個?
※為什麼國內高校沒有專門開設web前端的課程?
※教育從來都是功利的,不要再侮辱教育了
※怎樣的年輕人容易走上螺絲釘式的生活?如何避免年輕人成為螺絲釘?
※如何促進觀點的自由交流?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