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用冰毒打開他們的大門」:中國絕命毒師的Thug life

平安北京一條微博把突然把

一個毒販送上了熱門

截圖裡身穿囚服的毒販

面臨審訊,一臉笑呵呵地說明自己要制毒販毒的原因

「我的毒品不給國內人消費,只給國外人消費。

這為什麼呢,可能還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吧。

人家曾經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

我也應該可以用冰毒打開他們的大門。

就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平安北京給截圖 配上了一個狗頭的「難道我們還要表揚你???

這條微博一下就有了大量的評論轉發,大家看了都表示「哈哈哈哈哈」。

「這販毒都販出民族英雄的感覺來了。」

「這屆毒販有黨性!」

「哈哈哈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看完覺得好有道理愛國犯罪」

「師夷長技以制夷,反手給你一顆小星星。」

一片哈哈哈中也有人認出了他。

這個一臉「販出自豪、販出自信」的毒販

不就是曾經制毒「30噸」的大毒梟劉招華嘛

30噸冰毒!

30噸!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全世界冰毒的年產量也遠不到30噸!

要知道《刑法》里,冰毒類毒品10g就能入刑了!50g以上就要處十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無期以至於死刑!

而劉招華制毒30噸,流通到市場的就有18噸,幾乎是當時內地所查獲的毒品量總和,從劉這裡查獲的冰毒放滿了一個足球場。他一個人生產的總量就超過當時世界其他地方的產量總和,同時他生產的冰毒還純度極高!

這這這 ……絕壁就是中國版的「絕命毒師」無疑了!

一看他的簡歷,更是要說現實可能比電視劇更精彩!

初中拿過省化學競賽的獎!做過武警!還被評過先進工作者!

後來下海制毒販毒,說是做洋蔥精、做減肥藥,自己一舉研製出了一條製冰毒的新路!

再後來,被通緝,走上逃亡路,九年里,卻還大搖大擺地以支持「國家西部建設」之名,去了桂林,做投資、開公司,還屢次上鏡上報。

在四十歲生日那天被老家被捕,進了審訊廳還是笑呵呵,讓警察列了提綱慢慢問。

法庭上,自信滿滿,慷慨激昂地飈出一串串的化學名詞來辯駁自己做製造的非冰毒,讓法庭也一度改判重驗成分

最後,在2009年被注射死刑,但他最後還是笑笑說,「都一樣,病死老死槍斃沒啥區別,人總要死的嘛。」

這老哥 totally 就是 Thug life本體嘛!

*網友給劉招華 P的圖,圖源自網路

這哥們兒的傳奇故事,也讓很多網友,大呼可以拍電影了!

*來自豆瓣網友的評論 12劉 招 華

1965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安縣賽岐鎮

1983年入伍前,在福安市賽岐鎮汽修廠當學徒工;

1983年11月,從寧德福安應徵入伍,在武警福州邊防支隊當兵;

1985年7月至1987年7月,在武警福州指揮學校學習後勤專業(中專);

1988年1月,任武警福州邊防支隊平潭縣大隊嶼頭派出所正排職幹事。在此期間曾代理司務長,因貪污公款145.15元受到支隊行政記過處分和團內嚴重警告處分;

1989年12月退出現役,轉業到地方,被安排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任司法警察

1994年12月,辭去法警職務;

2005年3月,涉嫌制毒被抓;

2007年6月26日,一審被判死刑;

2009年9月15日,執行死刑。

他的故事後來還被改編到了張嘉譯主演的電視劇《國家形象》里,不過在以緝毒警為主角的故事裡,劉招華只是個配角,他的故事也沒有被完整呈現的空間。

關於他的紀錄片也大多以抓捕行動為脈絡,也沒有留給被捕者的他太多機會。

而今天我們就想來講講關於這個世紀大毒梟的故事。

劉招華是福建福安人,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排行最末的他是家裡的小兒子。劉招華12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年長的哥哥姐姐挑起了家裡的擔子,最小的他成績一直都不錯,還拿過福建省中學生化學競賽二等獎。

到了高二,劉招華因為家裡困難就放棄了學業,進了部隊,先在福建平潭當了7年邊防戰士。轉業後,他被分配到福安縣人民法院當法警。

法警劉招華 「我在福安法院工作期間盡了我的責任,所以我離開福安法院也是很正常的。」

「那小子是個人才,當過武警,受過特種訓練,很能打。」

他的身手在法警中絕對是一流的,四五個法警都按不住的兇犯,他一個人就能弄倒」。不少劉招華以前的同事都在採訪里讚歎過他的工作能力。

劉招華在法警的崗位上工作也可謂是出色。調去第二年就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91年寧德地區法院系統執行工作大會戰中他又榮立三等功。同年,福安市抽調幹部去集中搞項目,劉招華作為福安人民法院唯一的幹部被抽調上去

在老同事們眼裡憑他的能力繼續在法院里工作,前途不可限量。

但劉招華或許並不這麼覺得,法院一個月56塊的死工資 和 招商引資會上「生意老闆」們一擲千金的對比,逐漸他覺得「無可量」的前途並不在這條道上。

改革開放不久之後的90年代初,做生意的風潮還沒起來。對於第一批入潮吃螃蟹的人,市場也給了他們很好的回饋。需求多,貸款不難,讓不少先行者都掙得盆滿缽滿。

被抽調去參加招商引資的劉招華,無疑是得了「肥缺」,他不僅認識了一些領導,還認識了不少外商。這些都為他後來自己做生意提供了資源上的幫助,他的「第一桶金」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候賺到的。

第一桶金:走私 結識了各色朋友的劉,雖然還沒辭職,但也動了心思開始做些小生意。1989年他就認識了做生意的台灣朋友,一起做起了些走私的生意。

「台灣需要什麼東西,我就做什麼東西,當時台灣需要湖南生產的大虎骨酒,很多人拿不到我就能拿到,所以我就轉手,就可以賺到很多錢。」

1991年被抽調到了招商引資的崗位上,劉招華就註冊了公司。並以公司的名義走私了四輛皇冠轎車。只不過這些直到1996年冰毒案發後才被發現。

所以一個月薪只有五十餘元的普通法警劉招華,在1990年就已經能拿得出2萬塊蓋起一棟三層的樓房。這棟建在半山腰上的房子,二十餘年後依舊是村莊里最高、最突出的建築。

*劉招華在1990年蓋起的三層樓房,二十餘年後仍是村莊里突出的建築,圖源自網路

1992年,招商引資工作結束,但劉招華並沒有重新回到法院上班,他找理由推脫了一番。他的重心早已不在法院,他開始忙著奔向下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

1992年,劉招華和台灣朋友開始合夥生意。花了七十萬,在賽岐鎮蘇陽村海邊搭了一幢廠房,劉說是用來生產再生塑料,後來國家政策不允許,也就停產了。而這座廠房後來也成了劉做冰毒的主要產地。

之後的兩年,法院的同事們很少見到劉招華,他似乎永遠有事在忙,來去匆匆。1993年,法院黨組開會決議要開除劉招華,但並沒有實行。1994年劉招華也最終跟法警的崗位做了決斷,他的檔案也從法院轉到了縣人才中心。

「我在福安法院工作期間盡了我的責任,所以我離開福安法院也是很正常的。」

下海、制毒 開了福安法院「下海」先河的劉招華,不久再回到原同事們面前就是有廠有房的老闆形象了,劉招華的成功也一度讓一些法院的同事們懊悔沒有早些「下海」。

富起來的劉招華,在老家賽岐同時擁有兩家公司。1996年,劉招華投入百萬元在賽江邊建起了一棟三層樓的別墅。

這些錢的來路,劉給了很多說法,媒體和旁人也有各種各樣的揣測,最後繞來繞去還是歸到了「毒」上。

其實早在1988年,還在邊防的時候,劉招華就接觸過可以提煉冰毒的原料,見過用這制毒賺了大錢的人。那時候國家對於這一類的藥物還沒有限制,這條生財之道在劉招華看來也是可為之路。

「既然別人能做,能去賺錢!我怎麼不能做!我去研究也一定做得出來!」

調到了法院的1989年,劉招華認識了一個對制毒頗有興趣的台灣人。坊間傳說,是這個台灣人給劉招華開的書單,才讓劉一舉製成了冰毒。劉卻在多次採訪中否認,表示都是他自己看書、學做的實驗,台灣人只是提供了最初的100g原料。

靠著最初的一點原料,和他對於化學實驗的一些記憶,劉查了查相關的書,就去買了所需的配劑和化學試驗器皿,找了一家賓館開始做他的實驗。

第一次的實驗就非常成功,只花了兩三個小時,劉招華就成功做出了50、60g安非他明,也就是冰毒。第一次成功給了劉招華很大鼓勵。也他更覺得自己一定能做到。

學習型毒梟 不同於其他毒梟,劉招華不是簡單的毒販,還是個愛探究的制毒人。

當時製冰毒的通用方法是用麻黃素來提煉,但90年代政府對麻黃素的控制已經緊起來。

一般想做制毒生意的人,靠的都是膽大。你們控制麻黃素了是嘛!那我就偏去偷弄一點來偷著制毒。

但劉招華不一樣,他覺得那樣的辦法沒意思,只是單純拼著險中求勝而已,且這條險道早已被前人踏了千百回,其中有多少關節也早被人咂摸地沒了趣味。所以他棄了這條道,換沒人走的路去試一遭。

劉招華輾轉琢磨,最後選了P2P法,拿苯丙酮為原料,通過還原胺化來做冰毒。這個方法最早在七十年代末在美國出現,最出名的是當時摩托黨黑幫,所以也被叫作 「biker meth」,不過很快到了1980年,苯丙酮就在美國被管制了起來。

但在90年代的中國,大家對於禁毒的注意更多還是放在麻黃素上。畢竟當時全國查獲的製造冰毒案件中,也只有兩人沒有使用麻黃素,劉招華便是其中之一。而苯丙酮的也正是在劉招華案之後才被列入重點管制的範圍。

說起來,劉招華對於化學確實有些天賦,也有著濃厚的興趣。沒念完高中的他,卻在畢業十餘年後還能捧起化學系大學生的教材認真研習,不斷做實驗提升。家裡的化學書有一人高,甚至在流亡路上也隨身帶了書學習。最後直至被捕,他身邊留了一本《精細化學品及中間體手冊》。

所以到了庭審,劉招華說,「你們別小看我啊,我這些年在化學上也搞出了點東西的啊。」

此話不假,從第一次試驗成功開始,他就開始不斷找這方面的資料。

最初他發覺,作為中間體反應的那個配劑的味道太刺激,這種濃度的東西對農作物是有害的,會導致稻草枯死。他就想以後要研究出一種辦法,換種中間反應物,同時還要提高成品的濃度和結晶率。

台灣人覺得劉有能耐,但也並不全信這個沒什麼基礎的漢子真能制出高濃度的冰毒來,所以只是求著他制毒,卻不肯投錢給他。

反倒是劉招華被這個新難題的奧秘所吸引,說什麼都要嘗試一把。把先前錯煙酒土產生意得來的兩三百萬一併投進去,同時也開始全身心地投入煙酒怎麼合成制毒。

中間一度遇到純度無法提高的難題,劉招華也聰明,沒有一個人挨著死磕,而去認識了一些專家,向他們請教。後來遇到沒法結晶的問題,劉招華又找到了一位西安交大的退休教授,說自己做一種減肥藥,但苯丙酮合成甲基苯丙胺(冰毒的學名)的結晶這個環節不太很順利。教授查閱了有關資料,確定甲基苯丙胺的確是製作減肥藥的一種成分,隨後就幫他一起在實驗室研究出了結晶工藝。

八個月後,劉招華終於成功,用剩下的原料制出了20-30公斤的冰毒,純度都在95%以上。全世界販毒集團夢寐以求的方子,就在劉招華自己磕磕絆絆地實驗、學習中居然就做到了!

接下來劉招華開始一面繼續學習改進方子,一面投入生產。他投資了三個廠子,辦的執照和包裝都是生產洋蔥精,用的材料和器皿看起來也跟其他廠子沒有什麼兩樣。

工廠里的工人每天輪著上班,跟其他廠子一樣,忙季要加班加點,為了獎金拼著勞動競賽。他們也沒想過,這些經過手的東西,到底會變成什麼?

第一次轉折 沒有人知道劉招華廠里生產的究竟是什麼?

除了跟他合夥的台灣人,以及幫他們銷貨的陳阿章。96年,幫陳阿章下游銷貨的一個長樂人在偷渡的時候被抓,為了抵罪供出了陳阿章。

不多久,陳阿章也一併被捕入獄。下半年,西北風刮起來的時候,開了庭,劉招華沒躲,還去法庭從容地旁聽了整個審訊。庭里兩個人一口咬定,毒品來自不知去向的台灣人,房間里的人聽著他們的「台灣故事」,但最後還是判了死刑。

聽講是死刑,劉招華也猜早被供了出來,很快阿章妻子也把符合他預想的消息帶到。劉招華沒告訴親朋鄰里,就獨自出走,離開福安,在福州住了兩天,再打電話去工廠已是無人接聽。他也覺得不妙,轉頭獨自去了一座安放了家人骨殖的寺廟,在那裡待了五天。

他的妻子也在他不告而別後,去了另一個方向的寺廟,出了家。

同年,他哥哥因為痛失愛子而出家,而他的大嫂也在此之前剃髮為尼。

流亡開始 96年被扯入案子之後,97年初他的第一家工廠也迅速被查封。劉招華的名字也很快進入公安的視野中,成了被通緝的對象。

但曾在雪峰寺停留了五天的劉招華,並沒有做出跟妻子和兄嫂們同樣的選擇。

即便被通緝,他覺得自己手裡底牌沒完,他還能繼續接著遊戲。

離開了寺廟的劉招華,先去了有熟悉朋友的普寧,認識些新朋友,但敏感的他很快又發現這裡似乎並不適合藏身。於是動身去了廣州,很快又離開廣東,決定去了雲南。

流亡路上,他認識了湖南女孩陳婷。1997年的海南正是生意人往南下的時候,三亞紛紛攘攘,也沒人留意這兩人的生活。兩人租了房子,似乎恢復了安定的狀態。但劉招華想要的或許不是這樣的生活。

到了11月,陳婷懷了孕,劉招華讓她回老家去生孩子。而他則不斷插空往廣州跑,試圖再撈住一把機會,找到幾個信得過的合作者。從中又轉戰多地,可喝酒朋友好找,合作夥伴難尋。

一直到了1998年2月,他才碰上了後來跟他合作了大生意的朋友陳炳錫。

陳炳錫是何許人呢?

*陳炳錫:男,1956年出生於廣東普寧市流沙鎮赤水村。陳炳錫的毒品生意最初是販賣海洛因,主要銷往美國和泰國。直到1998年與劉招華合作,陳炳錫的生意才由販轉向產銷一體,真正做大。1999年1月至10月的短短10個月內,兩人在銀川就合作生產出了至少12.36噸冰毒。

陳炳錫發家早,早在1989年就做了大生意,發了大財。他招攬劉招華跟著他用麻黃素煉毒,不過也苦惱麻黃素不好弄,還有污染。劉告訴他自己有合成的法子,這讓陳心下一動。兩人開始合作,劉招華做原料配料和設備,生產製造和運輸;他負責出資金,廠房和銷售。

很快普寧的第一家廠開起來,一天一噸的生產量也讓他們大致滿意。不過後來因為廠里管理的問題,劉招華決定撤出普寧,聯繫了以前的老朋友北上銀川。  

1998年11月,銀川的工廠也很快開起來,劉招華主抓技術生產,不到一個月就合成了近20噸的冰毒,

與專註找銷路的陳炳錫不同,劉招華的計劃此時也從「改良方子」轉向了

「讓我(生產)的冰毒佔領全世界的市場!」

腦補自信boy的微笑臉)

第二次轉折:11.4行動與7.28大案 不過順風順景時未必無風無浪,正是春風得意時往往又會來個迎頭猛浪。

這邊廂,制毒銷毒,銀川廣東,兩人合作得順順利利,親密無間。

那邊廂,一個在中緬邊境販毒的大毒梟譚曉琳落網,卻又把他倆也一併扯了進來。譚曉琳運貨的車被查獲,一下查出相當於全球繳獲總額的毒品,也讓整整消失了兩年的劉招華,重新以驚天大毒梟的身份,出現在公眾的視線。

*譚曉琳的故事也十分傳奇,打工仔、上門女婿、大毒梟,譚曉林用他的腦袋做賭注換取了億萬家產,從窮小子到大毒梟,他也只用了短短六年。

再度流亡 收到11.4風聲的當天,劉招華和陳炳錫兩人一起吃了餐飯,最後分開,劉招華的流亡生涯又再度開始。

劉招華的流亡很特別,他並不像陳炳錫那樣選擇隱姓埋名,卻始終拋頭露面。似乎什麼都沒發生過似的,這種狀態從他第一次流亡開始一直保留了下來。

他的活動一直處於一種半公開的狀態,身邊的人並不知道他就是通緝犯。他前往投資、開廠,還經常頗受當地人的歡迎。甚至還頻頻以企業家的身份出席經濟管理報告會和各式論壇講座,上電視上報,他似乎也毫不畏懼。

只有在剛收到11.4行動風聲的當天,他小心地選擇了用自行車避開重重關卡、悄悄離開了廣州,又在果園銷掉了手中持有的存貨。

九年流亡路 劉招華從1996年案發離開家鄉開始,到最後在四十歲生意那天在家鄉福安被捕,整整走了九年。

不過這九年里,他養兒育女,搞冰毒廠,開彩票站,種紅豆杉……

他從未把自己放置在末路的位置上,他信手裡握天地,肯搏就能翻盤!

劉招華的事業:

1998-1999年 ,在普寧和銀川先後開辦了三家制毒工廠。

1999年-2000年初,逃到青島的劉招華開始經營彩票點,後來又陸續承包了十個福利彩票的銷售點。

2001年9月,劉招華在桂林高新區創建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1年9月,劉招華在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鄉新元村附近海拔1400米高的黃沙江投資建設中國南方紅豆杉苗圃基地。

2003年5月,劉招華宣稱準備投資8000多萬元興建「洋蔥素」加工項目。

不得不說,他是個很勤奮的人。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劉招華走到哪兒,事業的腳步也就進展到哪兒。

同時也是個聰明的生意人,能敏感地捕捉到政策的風向。

2000年,收到「桂林撤地建市」放出優惠政策的消息,再加上國家鼓勵西部大開發,劉招華就決定揮師前往桂林。他在那兒一留就是四年,註冊了公司,承包了林地,住在最好的別墅區,並以「李森青」的名字在桂林全州縣落了戶。

開荒墾林、植樹育苗開始又成了劉招華的新興趣,他開始研究紅豆杉、青錢柳和洋蔥素。

這些也給他帶了新的樂趣和成就感,

他曾說,「生產毒品做到第一也沒有特別的,

我最自豪的還是曾經擁有過世界上最大的一片紅豆杉林。」

有報道說這不過是他為了掩人耳目的投資而已,真正的存活也只有300顆左右。

不過這些讓他在本地也了不小的名聲,甚至還在2002年被評為「十大傑出青年」。

生活:

*當時媒體採訪所拍下的劉招華在灕江花園185號的家,陽台上還掛著未收的衣物

住在桂林豪宅里的劉招華一家,給鄰居們的印象始終是「普通人」,「就是上了牌桌兩夫妻還會偷偷互相指點通牌的人」,「偶爾兩夫妻還會吵吵架。」

「就是普通人嘛。」甚至還會跟保安置氣有回不願意交管理費。

劉招華在他們看來確實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意人,兩夫妻帶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挺可愛。

娶妻生子:

只不過這時候的妻子早已換了人。

1999年再度被通緝時,陳招華很義氣地不想拖累她,登報同她離了婚。

不久則跟第三任妻子在桂林結了婚,兩人的結婚照照得不錯。影樓向他們討了作廣告招牌,在路上掛了快一年,劉招華也笑呵呵地沒什麼意見。或許他也逐漸相信自己在這裡已經換上新身份、有了新生活。

*劉招華和第三任妻子的婚紗照

劉招華在桂林市七星區的灕江花園買了一套六室二廳約170平方米的二手小別墅。2002年,妻子生下一男孩,取名「彬彬」隔一年又有了他們的女兒。

*劉招華第三任妻子李曉青

*跟兒子在一起的劉招華

抓賊好市民 在桂林生活著的劉招華,似乎也算得上是半個名人。

除了生意場上的關係,他還因為「勇斗盜賊」上過當地報紙——2003年2月6日,《桂林晚報》用一個整版刊發了這則新聞。他所擒住的小偷比他高一個頭,而且手持武器!但劉招華並不畏懼,憑著多年前練下的好身手很快就把小偷制服。晚報採訪他,他也不躲避拍照,為了生動表現當時擒賊的經過,還在相機前擺出各種姿勢。

儘管當時通緝照片已經發在公安內部網站上,但並沒人發現什麼異樣。

*《桂林晚報》還曾經用一整版報道了劉招華的一人抓三個小偷的英勇故事

劉招華的熱心或許是在部隊種下,或許也是一種本能。

早在他未完全發跡的96年,賽江上發現一具浮屍,沒人管。劉招華當時雖然因為建別墅和辦工廠,手頭也沒錢,但看到後依然將妻子的金銀首飾嫁妝拿去當掉,將浮屍安葬了。

或許太多人都會奇怪,這麼高調的通緝犯為什麼沒被發現呢?

*我在桂林的原則,就是不碰毒品

在劉招華看來,道理很簡單。

認識他的人,了解他案件的人,不能碰到現在的他;碰得到他,能夠看到他的人,卻不能了解他的過去。

這種信息間的不對稱,讓陳招華有了機會;各式的機遇,人口普查與落戶;西部開發與投資政策啦,紛紛都讓陳招華抓住,也就給他在桂林留了最風平浪靜的四年。

A級通緝令 不過萬物都有變,當然也包括通緝令。

2004年11月24日下午,在桂林福建老鄉江榮華的紅雲煙酒店裡,劉招華像往常一樣喝著茶,看著電視,最後看到了懸賞20萬抓捕的自己。劉招華還漫不經心地跟同桌的人開玩笑,「是像我吧哈哈。」

*公安部發布的A級通緝令通常用在突發惡性案件或者一些案情重大地對象上,它是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發布的級別最高的通緝令。

「通緝令上有四張照片,最上面一張是大家都認識的劉招華的相片,下面還有三張是警方判斷他整形過後的照片,通緝令上還有舉報的獎金。」

這個視頻讓他覺得不安,他沒有回家而選擇了直接駕車逃離,當晚10點,他和同伴李華一起逃到了廣西陽朔鎮,並躲進了一個空軍廢棄的雷達站里。再之後他讓李華將車輛沿原路開回桂林,然後丟棄在桂林汽車站附近,再由李華換乘公共汽車,返回陽朔。

偵查與反偵察,入伍那幾年學得最多的東西很快也在逃亡路上不斷被喚醒。

啄木鳥行動與福安街尾 研究了一番,劉招華相信最危險的地方才最安全。

再加上多年沒有回家,他最後把逃亡的目標選在了家鄉:福安

福安福安,保佑幸福安順,也算是個好兆頭吧。

劉招華信命,也信風水命理,算命人說他「五行缺木」,他便給自己的每一個化名都帶上「木」字,如劉林彬、劉森、劉林權、李森清等等。給公司、給兒女的名字,也是多多的「木」。他期待這樣的命理習俗,能給他帶來些庇佑。

而標上「啄木鳥」代號的行動,就來了些打擂台的意思。

2004年底開始布網,通緝令幾輪播出之後,就有了群眾舉報,廣西、廣東、福建、湖南都有了警力架網守候。

2004年底,劉招華潛回福安老家。

2005年3月5日,剛過完春節不久,劉招華在自己40歲生日那一天,在福安市富春南路27號被抓獲。

17年後兜兜轉轉似乎一切又回到原點,但一切卻好像又早已不同。

被抓到的劉招華沒什麼畏懼,也沒什麼震驚。

淡淡回兩句,

「你是不是劉招華?」

「肯定是,這還用講?」

「你知道你做什麼了?」

「你也知道,我也知道,何必問呢?」

接受審訊 他是曾經在平潭縣的邊防大隊工作過,也曾經在基層法院,在福安市的法院當過法警,對於怎麼偵查辦案子,劉招華很了解。

一路接受審訊,劉招華也一直笑眯眯,他笑著讓警察們把要問的列個提綱出來,熟稔地彷彿是曾經作為企業代表接受媒體採訪的樣子。

我不吸毒 劉招華並不吸毒,他覺得冰毒能給他的不過是種「成就感」,因為「別人難以理解合成技術,我可以」,他始終看不起沒有技術含量的毒梟,即使是對自己的合作夥伴陳炳錫。

他也表示「跟他沒有什麼深交,他是做『四號』(海洛因)生意的,我始終看不上做『四號』。」

我要是往醫藥學方向發展,一定是專家!

一場像化學講座的庭審 到了庭審,最後的焦點成了劉招華製造出的18噸多化學物品到底是不是冰毒成為辯論焦點。

劉招華辯稱,他造的化學物品是一種「化學中間體」,目前可能應用於滅鼠劑等,而不是作為毒品使用的。成分主要是鹽酸左旋甲基苯丙胺和鹽酸右旋甲基苯丙胺,雖然其中含有冰毒成分(甲基苯丙胺),但至多是化學中間成分。就像水中含有氧氣,但你不能說水就是氧氣。

多年的化學知識,讓劉招華面對庭審還是自信滿滿,他帶著招牌的笑臉,一個又一個地放出化學專有名詞來,滔滔不絕地聊著化學反應。

最後,合議庭同意被告人劉招華及其辯護律師在法庭上提出的申請,對劉招華被警方扣押的18噸多化學物品進行重新鑒定。

只不過最後的最後,這一招沒能行通。劉招華最終還是被判了死刑,2009年執行。

直到刑前,他還是保持了一貫的笑臉。

黑色幽默 劉招華走了,圍繞著他的新聞標題卻頗具些黑色幽默。

當初舉報他的舉報人各拿了10萬獎金,但他們的照片卻被放在各大網站上沒加任何馬賽克。

曾經劉招華最後被抓獲的出租屋後來改成了學生公寓,劉招華也逐漸成了大家記憶中模糊的名字。

曾經在福安的制毒工廠廠房最後轉賣給他人,06年據媒體報道開始生產泡沫包裝盒。

而曾經讓他驕傲過的紅豆杉林最後也成了黃土一片。

在那裡還念叨著他的,是一群被他拖欠了工資的農民工。

而更人會提起他的,則是那個讓人一夜致富的方子。

「大毒梟劉招華被執行死刑 牢里拿制毒方子換糖」

「毒梟劉招華今受審 為防制毒方法傳播央視不直播」

……


推薦閱讀:

獲三千多個五星好評,新聞應用Circa好在哪裡?
【新聞】2017年的ENAwards都公布了哪些獎項?
媒體是如何《鮮肉老師》的?
你覺得今日頭條能做下去嗎?
諸子朝會|革新還是停滯?

TAG:新聞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