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開始寫Paper的10條「奧義」

許多科研人員通常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論文寫作訓練,卻在產出高質量稿件的路途上苦苦奮鬥。這篇文章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根據他們吸收信息的習慣,提出了一套簡單的「論文寫作方法十則」來幫助你傳達論文的主旨。這些寫作規則能幫你把論文變得更具影響力,並使寫作過程更加高效和愉悅。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論文的寫作與閱讀一項核心技能。實際上,能否發表論文已經成為評判科研人員能力的標準,並預測著他們未來的成功之路。在論文的產生與消費中,有多方人士參與其中,然而,每一方都有他們自己的目的和偏好:

編輯希望你的論文意義重大;

審稿人需要判斷文章的結論是否證據確鑿;

讀者則希望能快速理解主旨,以決定是否深入研讀文章細節。

作者而言,則是一方面儘可能地向廣泛的受眾傳遞文章的重要貢獻,另一方面說服專家認同研究成果。

對於更加廣泛的科學事業來說,清楚明確的交流也不可或缺,因為「概念遷移」成為了交叉學科發展的阻礙。特別是在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過程中,產生了龐大的、高度互聯的次級學科網路。隨著研究人員愈加專業化,強化概念間的聯繫變得愈加重要,但也愈發困難。跨學科的交流僅能建立在文章具有可讀、可信、可記憶的基礎之上。

因此,我們給出了十種簡單的規則來規劃論文結構。接下來就隨我們一起,了解論文寫作的奧義。

寫作準則 (1-4)

寫作即交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讀者體驗,不論何種寫作,都應將其作為首要目標。在寫作時,你應該時刻記住讀者的感受。規則 1 至規則 4 便是為了讓你避免流失讀者。

1.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並出現在標題中

如果你的讀者在一年之後,仍能向他們的同學描述你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那表明你的溝通工作卓有成效。雖然我們需要在文章中描述大量的創新點,但是著眼於一條單一的信息更加重要。同時關注過多的貢獻會使得文章缺乏說服力,並變得難以記憶。

標題是文章中最重要的要素——想一想你所閱讀的標題與論文數量的比例吧。標題作為讀者第一眼看到的東西,直接決定了他們是否會繼續花時間閱讀摘要。

標題不僅傳遞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還不斷地提醒你,要在文章內容中處處傳達這個思想。畢竟,科學就是從複雜數據中提取出抽象的簡單原理的過程。因此,標題應該濃縮論文的核心思想。提早考慮給論文一個標題,邊寫邊琢磨如何改得更好——這不僅有助於你的寫作,同樣有助於實驗設計和理論發展。

第一條規則成為對論文優化中最難的一條:你將會為平衡多方面的結果,最終合成一條中心思想而努力。舉個例子來說,一篇關於技術的文章可能會同時描述使用該技術產生的生物學結果,而統一這兩個方面的橋樑,便是清楚地描述新技術如何應用於新生物學之中。

2.你是在寫給那些不了解你工作的人

正因你是這個世界上領先的專家,明確地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因此你也成為了最不合格的讀者,寫作中的大部分錯誤由此而來。寫論文就像是設計師做設計一樣,針對每一個元素,首先你需要考慮希望對人們產生何種影響,然後努力去實現它。你需要將自己當做完全不了解這個領域的讀者,首先讓對方重視你的問題,然後花最少的努力就能理解你給出的答案。

讀者們在進入自己不了解的領域時,可能會被各種各樣的術語弄得垂頭喪氣,因此,清楚地定義術語很關鍵。寫作中也需要避免出現縮寫和簡稱,這樣讀者就不用總是需要回到前面的部分去尋找定義。

在論文寫作中,多運用點人類心理學基礎知識。舉個例子,人們受到記憶的限制,通常僅能記住列表的開頭和結尾,所以你要儘可能簡化每次需要讀者記憶的細枝末節。

3.遵循背景-內容-結論(context-content-conclusion)結構

大多數廣為傳播的故事都有著類似的結構。開頭為故事背景的設置,主體部分(文章內容)展開故事,向結尾推進,最後得出文中問題的結論。這樣的結構可以減少讀者產生疑惑的機率,他們不再會問:「為什麼會這樣」、「所以呢?」

講故事的方法多種多樣,C-C-C 結構作為其中一種,更適用於有耐心、決定花時間理解文章的讀者,但這種結構對沒有耐心的讀者並不友善。好在當代科學文章的結構解決了這樣的問題,標題與摘要使讀者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內容。因此,看完引言的讀者很可能會被吸引,並有著足夠的耐心繼續閱讀文章。而且,過於注重「內容優先」的科學論文還會產生另一個風險: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忽視一些段落,這些段落可能是鞏固文章可信度的重要部分,從而使他們質疑你的文章。因此,我們建議將 C-C-C 結構作為科學文獻的默認結構。

C-C-C 結構在多個尺度上定義了文章的結構。從整篇文章來說,引言設定了背景,實驗結果是文章內容,討論得出結論。從段落來說,首句定義了主題或背景,主體部分提供引發讀者思考的新穎觀點,末句則為讀者提供需要記住的結論。

不按照 C-C-C 結構寫作的論文往往難以閱讀。在科研生涯中,我們在科研內容上花費了過多時間,從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我們按照科研的時間順序來記錄與組織文章,殊不知對於讀者而言,他們並不關注這些細節,他們僅僅對最終的結論與支撐結論的邏輯感興趣。

4.優化邏輯:避免曲折,使用平行敘述

文中只有中心思想應該多次被提及。此外,為了減少主題改變的次數,每一個主題僅需提及一次即可。相關的句子與段落應該連貫,避免被不相關的材料打斷。類似的觀點應該緊密相連,例如應當相信某件事的兩個原因。

同樣的,對於連續的段落或句子,平行的信息應該使用平行的形式來闡述。平行方法使讀者更加熟悉結構,使文章更易閱讀。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有三個獨立的原因讓我們更偏向某一解釋,我們應該使用相同的句法表達,這樣的表達對於讀者而言清晰明了,使他們更加專註於內容。需要避免使用不同的詞語指代同樣的概念,因為這樣做會使讀者對不同詞語的意義產生疑惑。

論文的組成 (5-8)

論文的各個部分想要達到不同的目的,因此,每一部分使用的 C-C-C 結構都略有差異。規則 5-8 將對這些專門的結構進行論述。

5.在摘要中完整地闡述一個故事

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摘要就是他們所閱讀的全部內容。這意味著摘要必須有效地傳遞論文的完整信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摘要的基本結構幾乎一成不變。

背景部分:要告訴讀者論文填補了哪些研究空白。第一句需要介紹研究所屬的更廣闊的領域,讓讀者對文章有所定位。接著縮小範圍,直指某一開放性問題,這一問題便是研究需要解決的。成功的背景介紹為識別論文的貢獻打下基礎。

內容部分(「Here we」):首先介紹你解決問題所用到的新方法。然後概述你的結果。

最後,通過結論來解釋結果,回答在背景介紹結尾部分提出的問題。通常還會有結論的第二部分,強調其對更廣闊研究領域的推動作用。

這樣的結構能夠幫助你規避摘要中出現的常見錯誤,即在讀者準備理解之前就討論結果。好的摘要通常會進行多次提煉,以確保結果符合問題。「寬-窄-寬」結構可以讓你與更廣泛的讀者群體溝通,同時可以保證觀點的可信度。

6.在引言中突出論文的重要性

在引言中強調目前知識體系或方法中存在的缺口及其重要性。通常通過逐步細化的段落清楚地指明文獻中的缺失。緊接著的段落總結本文確實填補了那些研究缺口。

舉個例子來說。在一篇關於細胞分化的文章中,第一段首先解釋理解細胞分化的重要性,而該領域研究尚未明晰其觸發機制(領域缺口)。第二段用來闡述特定細胞分化問題中的未知部分比如星形膠質細胞(分支領域的缺口)。第三段提供特定基因驅動星形膠質細胞分化的線索,然後提出這個假設未經檢驗(你將要解決的分支領域的缺口)。提出研究缺口會使讀者明確對文章的期待。

引言中各段(末段除外)的結構都用於提出這一缺失。每一段首先都將讀者引入主題(1至2句背景介紹),然後闡述相關文獻中的「已知」內容,再落腳於關鍵的「未知」內容,確立論文在相關領域起到的作用(結論)。

引言的最後一段較為特殊:簡潔地總結一下結果,解決你剛剛提出的問題。此處與摘要有所不同:並不需要闡述背景(先前已經給出),對於結果的描述更加明確,並且對文章的結論進行簡單的預告。

7.用一系列陳述來闡述結果,用圖表來支持結果

結果部分需要通過數據與邏輯,說服讀者相信核心觀點。每一個科學論證都有其獨特的邏輯構架,這也限定了其中各元素的展現順序。

在準備論文的題綱階段(詳見規則9),構建結果支撐觀點的邏輯框架,將其轉換成陳述語句,並作為結果部分的次級標題(或者作為圖表的標題)。大多數期刊都允許這種格式,但如果你選擇的期刊不允許這樣做,這些標題在你寫作階段仍有所幫助,你可以將它們作為段落的引導句,也可在提交前刪除。清晰地邏輯過程使讀者易於跟上論文思路。

圖表及其標題與圖注都相當重要,它們將論文的觀點通過最客觀的手段展現到極致。而且,那些為了節省時間跳過摘要的讀者通常會直接查看圖表。因此,圖的標題需要傳遞分析結論,同時圖注需要解釋其過程。

結果章節中的第一段也較為特殊,它通常概括地總結了解決問題的所有方法,以及關鍵的創新方法。大多數讀者不會閱讀方法論部分,所以這一段需要給出所用方法的要點。

隨後的每一段都將用一兩句話介紹該段所解答的問題。例如「為了驗證沒有偽影……」、「我們測量的重測可信度如何?」等等。段落的中間展示相關的數據與邏輯,段落的結尾則用一句話回答該問題。這種結構使得有經驗的讀者能夠很容易地對一篇論文進行事實核查。每一段通過在末尾給出答案來說服讀者。這樣一來,就可以輕易地找到段落中可疑的結論,並且檢查該段的邏輯。每段的結論便是一條邏輯語句,並且後續段落承接前一段的邏輯結論,這就像是數學中建立定理的過程。

8.討論如何彌補研究缺口、論文的局限性與領域的相關性

討論章節解釋研究結果如何填補導言中所提出的缺口,提供說明,並描述論文是如何提供新的機會,推動該領域的進展。這通常需要歸納結果,討論局限性,進而揭示對促進未來進步的主要貢獻。討論章節的第一段較為特殊,通常總結結果分析部分提出的重要發現。

接下來的段落首先對闡述論文的優勢與缺陷,然後對比相關文獻對這些優缺點進行評估。結尾通常用巧妙、非正式的描述指出論文的貢獻,或是討論如何推動領域的發展。

寫作流程 (9-10)

論文的不同部分對全文產生的影響不盡相同,這意味著你應該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更重要的部分。此外,同事的反饋對於論文的完善也會提供有力的幫助。選擇正確的寫作流程可以使得書寫論文更加容易與高效。

9.合理分配時間

科學觀點的核心邏輯是最重要的。同時這也是聯繫研究工作實驗階段與論文寫作階段的橋樑。因此,正式化實驗過程非常重要——將正在進行的實驗邏輯轉化到某種不斷修改的文件中,最終可以形成論文的提綱。

你也需要按照各章節的重要程度來合理分配時間。人們瀏覽標題、摘要與圖表遠多於其餘內容,同時,方法論章節的閱讀量是最低的。因此,你要做好「時間預算」。

在寫作前進行時間規劃,會使我們的寫作變得更有效率。製作一個大綱。我們喜歡為每一個計劃好的段落寫一個非正式的句子。這樣做有利於圍繞結論開始寫作的流程——這些句子有可能成為結論部分中的標題。文章有了整體構架,因此,每個段落在推動論述的進程中都應有著明確的角色。我們應該在撰寫大綱階段仔細檢查這些角色,從而減少在不必要的地方浪費時間。

10.獲得反饋,使內容分解、再利用、循環使用

你可以把寫作試做優化問題,我們需要同時完善內容、大綱和所有的句子。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分執著於自己的寫作變得不再重要。在很多情況下,將完整的段落打散並重寫,要比增量編輯更加有效。

很多跡象都表明了進一步修改手稿的重要性。舉例而言,當你作為作者,都無法在幾分鐘內向同事闡述論文的整體概要,那麼很明顯,讀者更是無法了解。你需要進一步提煉你的文章。發現這種違反良好寫作的行為有利於全方位提升文章的水準。

成功地完成一篇論文通常需要來自多人的努力。為了確保全文流暢,測試讀者相當必要。他們同時可以給出有價值的信息,指出行文過快或過慢的地方。在是否最好重新構思和重述整體內容方面,他們也能給出有用的建議。審稿人也是非常有用的。籠統的反饋和冷冰冰的審稿人意見通常暗示審稿人無法掌握整篇文章的脈絡。過於細緻的反饋通常指出段落邏輯不夠清晰的地方。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方式接受這類反饋。因為來自他人的信息是必不可缺的,可以提供幫助的同事網路是提高論文質量的基石。為了保持這樣的關係網,也不要忘記閱讀他們的文章作為回報哦!

原始出處:Brett Mensh, Korad Kording. Ten simple rules for structuring papers. Plos.


推薦閱讀:

如何寫一篇科技論文
很詳細很具體的指導英文論文寫作技巧!
論文筆記:Matching Networks for One Shot Learning
Mask-RCNN論文解讀
如何選擇SCI論文翻譯平台?

TAG:論文 | SciHub | 論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