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槍手》:關於權衡、取捨和選擇的青春

看完《天才槍手》,可以用4個簡單的經濟概念來概括4位主角的特點:

1、 琳

關鍵詞:機會成本(選擇成本)增大、邊際效應遞減

經濟學上講,做出一個選擇的同時,失去的東西是機會成本,人往往看到選擇的收益而忽視機會成本。琳第一次選擇幫助格蕾絲作弊,機會成本里包含安全的成分,即:不必在與老師的貓鼠遊戲中提心弔膽好學生形象崩塌,不用考慮作弊後的滾雪球效應。正是失去了這樣的安全,琳接觸到外界的利益和情緒誘惑,從而鼓舞了她選擇第二次作弊。

第二次作弊,琳比第一次多收穫了金錢利益和對教育制度的報復,同時,她付出了更多的精力、承擔了更大的風險,甚至關係到穩定的父女關係和光明的個人前途。這次被抓,使琳體驗到了代價,不過,在更大的利益驅動下,還是選擇了第三次作弊。

第三次作弊,隨著班克事件真相的揭開,琳發現這不是一方賺錢,一方通過考試的雙贏交易。與金錢收益相比,交易背後的機會成本幾乎不可估計,涉及友誼、理想、身心自由、自我價值認同等等全方面的掙扎。

收益與付出越來越不匹配,動力與背負越來越不成比例,內心的譴責讓琳心生悔意,所以,在劇情中,她從主動參與到半推半就,從委身屈就到斷絕來往,參與作弊的熱情一步步邊際遞減,直至為負,最終由作弊走到作弊的反面。

2、班克

關鍵詞:沉沒資本太大

在某件事上一直投入的資源,比如時間和精力,無法收回的,就是沉沒資本。對於班克來說,家庭艱難,母親受難,他心心念念的唯一出路就是通過積累和努力,用優異的成績改變現狀。因為知道這條路的艱難,所以他反感、不配合投機取巧的人,也正是因為一路走來不易,當一切功虧一簣付諸東流時,他不甘心,不能忍,想報復,要翻盤,即使知道小巴是罪魁禍首,也不能覆蓋「撈回曾經失去東西」的慾望,從而折返回團隊參與合作。同樣,基於獻祭自己的沉沒資本的心理,班克有了後來黑化的轉變也就不難理解。

3、 格蕾絲

關鍵詞:收支平衡

格蕾絲的行為沒什麼標準,大概就是感覺舒服就好。我相信格蕾絲是把琳當朋友的。她作為差生,既願意結交小琳老師這樣「能拿獎學金」「什麼題都會做」的稀有存在(她開始接觸琳,並沒有存心想利用琳幫她作弊,只是出於嚮往強者),同時作為富家女和美女,又喜歡和顏值一般、背景一般的琳親近。她對琳不吝讚賞,也能在與琳的相處中感受到優越,希望和琳可以保持這一互動。這也好像一些靠個人打拚致富的企業家們,雖然自己讀書不多,但是偏喜歡僱傭名牌大學生,給他們發工資然後訓斥蹂躪他們,其中沒什麼居心叵測,主要是感覺舒服,各取所需,動態平衡。

4、 小巴

關鍵詞:暗箱操作

暗箱操作者的特點是目的明確而手段靈活,不在乎所謂規則,信奉事在人為。比如,要達到得高分的目的,誰規定必須得靠學習?拉攏班克入伙,誰說不容易實現?要進入大學讀書,誰說非得接受大學的挑選不可?在這種態度下,小巴的行為既讓人感受到邪魅的力量、破格的快感和挑戰的激情,但同時,這種人有時挑戰道德底線,也讓人不得不愛恨交加。因為這種思考方式是富二代出身的小巴長期養成的,已相對穩定,難以受到根本衝擊導致改變,所以,只會在手法上越來越隱蔽。

作為一部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青春片,雖然《天才槍手》把鏡頭聚焦在貧民學霸、富二代學渣這樣相對小眾的群體上,但是把話題聚焦在考場作弊這樣大眾的體驗上,無論如何都不會缺少賣點和關注。

不論主角們有著怎樣的出身,表現出什麼樣的心理和行為特點,他們都脫離不開青春的框架,都呈現著青春的特點。

作為觀眾,總能在他們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在他們的經歷中體驗到感同身受的理解。

拿琳來說,不得不承認,導演為了貼近真實,在演員挑選方面,是用心的。沒有像傳統偶像劇那樣擺一個光彩照人的大牌明星吸引眼球,而是明智地選擇了模特出身的朱蒂蒙擔任女一號。她高挑、精緻、幹練、眼睛不大但目光凌厲,顏值不高但氣場十足,傳遞出一種不怕磨礪的性格和hold住全場的底氣,符合平常女學霸應有的人物特質。

電影的節奏,鏡頭和轉換恰到好處,考場上意外和緊張,配合節奏感的音樂和剪輯,使險象環生的虎口拔牙戲,儼然變成一場動感十足的音樂劇,觀眾心隨著考試時間的流逝,提到了嗓子眼,既希望賽跑結束、人物平安,又期待新的變數,刺激感官。從這方面來說,《天才槍手》杜絕了《決勝21點》缺乏相應的活力、過度冗長和緩慢的弊端,在作弊手段上,甚至比星爺的《逃學威龍》花樣更加精巧離奇,有點讓人想到《驚天魔盜團》的魔術場景,來不及思考前一刻的場景合不合理,下一個場景便接踵而來,可謂應接不暇,代入感、娛樂性兼顧,觀影體驗極佳。

總之,《天才槍手》無論從導演、演員、音樂、剪輯、劇情還是觀影體驗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

至於電影討論主題,作弊,是墮落還是勇氣,是人生的體驗還是做人的障礙,姑且不論,我想,即使導演,如果不是為了政治正確,也難給出確定的答案。

就算電影給出了答案,也不必把話說死,進行道德綁架,說作弊一定是惡的。要知道,在情敵上,作弊是為了愛情,在戰場上,作弊叫足智多謀,這些都是正義的。觀眾可以選擇認可或否定電影暗示的價值觀,但都不能失去關於作弊的想像力。

更加重要的是,關於青春的成長,需要討論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每個人註定要在似是而非的成熟中,付出一筆青春懵懂的學費。大多時候,人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在迫不得已和身不由己中漸漸找到自我,慢慢學會權衡、取捨和選擇。

至於選擇的未來,不妨類比《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那道選擇題(傑瑪馬利克還差一個問題就能贏得2千萬盧比,他是怎麼做到的?A:他作弊;B:他幸運;C:他是天才;D:一切命中注定。)提出以下問題:

琳最終留在本國學習教育,她是如何想到走這一步的?

班克走向一條新的通往人生巔峰的道路,他是怎麼做到的?

格蕾絲和小巴成功通過考試,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原因是什麼?

一路走來,你也許會發現,無論是對於《天才槍手》的主角們,還是更多的人來說,D,或許依然是那個權重最大的答案,歷久彌新。


推薦閱讀: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淚奔!聽到這些歌曲的人已是而立之年了
師生戀到底是自然發生還是人工誘發?
我是個特別人渣的人,我該怎麼辦?
心裡有個不可能的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