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龍燈 | 炮打舞龍者的暴力狂歡
巴金先生在小說《家》里,曾描寫過一種暴力且奇特的「燒龍燈」民俗:
一班人同時拿了五六筒花炮前前後後地對著玩龍燈的人射,使他們沒有地方躲避。這個辦法果然有效。龍雖然仍舊在拚命亂滾,但是火花卻一團一團地射到那些赤裸的身上,有的馬上落下地來,有的卻貼在人身上燒,把那幾個人燒得大聲叫。於是他們放下手站住不動,把竹竿當手杖緊緊捏住,讓轎夫們來燒,一面拚命抖動身子不讓火花貼在他們的肉上。他們身上的肉已經變了顏色,火花一來便發出細微的叫聲,而且一直在抖動。這時候觀眾們更滿意地笑了。大家便把花炮更逼近玩龍燈的人的身體燒,他們想把那般人燒得求饒。
《家》的故事背景距今已有百年,當年的巴金先生借「燒龍燈」的野蠻控訴封建制度的剝削:官僚地主出一點賞錢,便可以用鞭炮肆意虐待舞龍者。
如今,一些鄉鎮仍然保留著這種奇特的民俗,觀眾依然會購買鞭炮,點燃後朝著舞龍者投擲。這種民俗的暴力感依舊,但只見狂歡、不見剝削。
據我所知,這種民俗至少在三個地方存在著:
1)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炸龍,每年元宵節舉辦;
2)廣西省南寧市賓陽縣炮龍,每年農曆正月十一舉辦;
3)廣東省連州市星子鎮舞火龍,每年中秋節連續舉辦三天。
總的來說,各地燒龍燈的習俗大同小異,舞龍者大多赤裸上身,觀眾點燃鞭炮扔向龍身,噼里啪啦的鞭炮不停從各個方向落下,袒胸露背的舞龍者則快速舞龍躲避。不同的只是龍的模樣、每年舉辦活動的時間。
今年的中秋節,我們來到連州市星子鎮,親身參與並拍攝了一場暴力的舞火龍。
星子鎮位於粵北山區,跟湖南接壤。鎮子周圍沒有機場和火車站,只適合自駕前往。
晚上8點鐘,當我們開車到達星子鎮時,鎮子已是人聲鼎沸。
由於星子鎮的舞火龍年年舉辦,如今已經成為當地一項盛事,湘粵兩地的居民都會前來湊熱鬧,還有不少遠道而來的遊客,每晚的觀眾總計超過一萬人,把這個常駐人口只有1.5萬人的小鎮圍得水泄不通。
在通往星子鎮文化廣場的沿途,開出了不少臨時攤檔,既有賣牛雜、賣小吃的、賣鞭炮的,也有賣各種發光頭箍的。擺攤賣東西的小女生說:這個節日其實跟演唱會差不多。
文化廣場的舞龍場地周圍,已經圍滿一圈圈的觀眾。很多觀眾還隨身帶著大量鞭炮。
由於遊客眾多,公安局做了很多安保工作:現場派駐大量防爆警察,防爆車隨時待命,入口處設置安檢點,舞龍區域周圍設置鐵馬圍欄……
為舞龍者的安全起見,現場只允許使用普通鞭炮,禁止攜帶魚雷、衝天炮、雷管進入場地,並禁止對準頭部投擲鞭炮。
開場之前,各支舞龍隊都在場地周圍「裝龍」。
每條舞龍包括龍珠、龍頭、龍身等部分。龍珠用大柚子做成,龍頭和龍身則用稻草編織而成。在龍珠、龍頭和龍身上插滿點燃的香,就是「裝龍」。龍裝成後,全身火星點點。龍有長有短,也能編大編小,舞龍的人數由8至19人等,舞龍途中還會輪流換人上陣。
到了8點半,一些完成裝龍的舞龍隊陸續進入廣場中央暖場。他們繞場舞龍,引起陣陣歡呼。
不僅觀眾會向舞龍者投擲鞭炮,舞龍隊里也有自帶鞭炮的成員,他們不斷點燃鞭炮丟向空中,炒熱氣氛。
負責點鞭炮的隊員,會故意把鞭炮貼在舞龍者身上引爆,就像巴金在小說里描述的一樣。
雖然炸開的鞭炮會留下傷痕,但勇敢的舞龍者毫不在意。他們認為,被人用鞭炮扔得越多、身上被燒出的泡越多,自己的運氣將會越旺。而舞龍結束後,帶著傷痕走在路上,更是榮耀的象徵。
舞龍者以年輕人為主,但也有一些孩子參與其中,他們跟自己的前輩一樣,毫不畏懼四周爆炸的鞭炮。
不過觀眾們不會太欺負孩子,招呼在他們身上的鞭炮明顯較少,而且他們大多穿著上衣、防止燙傷。
進入場地的舞龍隊漸漸增多,觀眾投擲出去的火力也逐漸猛烈起來,爆炸、火光此起彼伏。
舞龍隊偶爾也會點燃鞭炮,朝著觀眾方向的上空投擲,引起觀眾陣陣驚叫、紛紛退卻。無論如何躲避,總有一些鞭炮會彈射到身上,雖然有點疼,但全無大礙。
星子鎮的人們認為,鞭炮扔得越多,「龍」越旺,村子和家人的生活就會越好。所以火龍行經之處,鞭炮翻滾著、爆炸著、轟鳴著,人們或興奮、或驚恐,場面非常熱烈。
不僅觀眾跟舞龍者互相投擲鞭炮,舞龍隊之間也會相互拋灑、燃放。整個場地硝煙瀰漫、火光四起,如同戰場。
膽小的觀眾會退卻到後方,遠遠眺望場內的戰況;膽大的觀眾則會(違規的)混進場地,跟火龍同樂。
參加舞火龍的隊伍共計三十四支,全部來自星子鎮周邊的各個村子。
每隻舞龍隊的領隊,都會舉著屬於自己村名的牌匾,大家相互比拼誰家火龍更精美、誰得到的鞭炮更多……
到了10點鐘,氣氛已經完全推向高潮,廣場中心堆滿了人,舞龍隊、觀眾、防爆警察混作一團,煙霧瀰漫在場地上空。
為了拍攝舞火龍的全景,我們嘗試聯繫周圍民居的主人。沒想到鎮子上的人非常熱情,他們二話不說就把我們領上天台,令我們得以俯拍全場。
鎮上居民跟我們說,這場狂歡會一直持續到深夜,越晚就越熱鬧。
他們還說,其實舞火龍更是熟人之間的遊戲。大家買來的鞭炮,會對著自己認識的人拚命投擲,這既是給對方的祝福、也是朋友間的嬉鬧。
我國的燒龍燈習俗究竟起源於何時何地,如今恐怕沒人能說得清楚。
從時間來看,星子鎮舞火龍似乎起源於元末明初、賓陽炮龍相傳起源於宋朝、德江炸龍則在明朝就有記載;從地點來看,《家》里的燒龍燈習俗定位在四川,如今貴州、廣西、廣東也仍保持這份習俗,還有一些鄉鎮零散存在類似的活動。
這麼看來,聽上去十分獵奇的燒龍燈,或許曾是遍及中華大地的習俗,只是到了現代社會逐漸消亡而已。過去的燒龍燈或許曾代表著野蠻與剝削,如今的燒龍燈卻只保留著形式上的暴力,更多則承載著節日的歡樂與祝福,正如鎮上居民所說:「與演唱會無異」。
若有機會,不妨感受一下這份在歷史變遷里殘存下來的奇特狂歡吧!
推薦閱讀:
※他鏡頭下這一家,4人死於艾滋!不少人想弄死他,只因揭露了太多
※足記 · 在路上 | Vol.9——城與人
※漫步平江路,穿越蘇州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