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讓你了解中國帆船史

帆船伴隨著人類歷史文明發展而不斷改進,從遠古時代、農耕時代到大航海時代,這種由船體、桅杆、帆、繩索、舵/漿構成的水上工具,為推動人類歷史進程起了重要作用。中國古文明有5000年歷史,而中國帆船的出現也有至少2300年,綿長的海岸線,眾多內陸河流,因地利勢創造了獨特的中國帆船,歪果仁叫戎克船(Junk)。

中國帆船的發展軌跡

中國帆船始於戰國,發展於隋唐,宋、元進一步改良並發展到頂峰,明清由於閉關而導致航海大國衰落。到近代,帆船幾乎只用於漁船,沒有戰艦作用,並在不斷消失。

最早有記載航海的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想長生不老,派徐福東渡求葯:「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不過此故事撲朔迷離,徐福帶著3000童男童女據說跑去日本自立為王不回來了,秦始皇還沒等到仙藥就已經西去。

秦始皇手指東方說:徐福,朕要長生不老葯

出生於東漢末期的劉熙在《釋名·釋船》中寫到:「帆,泛也,隨風張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應該是最早對帆的解釋。

吳國萬震所著《南州異物志》有進一步描述:「外徼人隨舟大小,或作四帆,前後沓載之。有盧頭木,葉如牅形。長丈余,織以為帆。」書中描述了一種平衡縱帆船,該船設計四個風帆,並不直接迎風,而是橫向且稍傾斜地面對迎風面,使船在逆風中仍能前行。帆的材質也不是軟布,而是使用竹竿加強的「硬篷」,形成獨特的帆骨設計。

三國時期吳國朱應的《扶南異物志》中描述了航海家康泰出使南海諸國如越南、柬埔寨等的見聞,康泰也成為中國古代有歷史記載的最早航海到東南亞、南亞的航海家。

帆船的記載還出現於中國浪漫詩人的詩詞中。

唐朝詩人李大白沒事就喜歡寫寫浪漫詩,《行路難》便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名句;同朝代的劉禹錫也給好基友白居易寫了鼓勵的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廣為傳誦。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更是愛抒發豪情壯志,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描寫三國時期曹軍和漢軍之大戰,氣勢輝煌磅礴。這裡的「檣櫓」代指曹軍的水軍戰船,「檣」是掛帆的桅杆,「櫓」是搖船的漿,可以推測當時的戰船是漿帆結合。

詩人有浪漫,畫家有精細。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對帆船有詳細的刻畫;清宮畫院5位畫家臨摹並加上清朝元素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也有對帆船的描畫。

《清明上河圖》中出現的內河船

古代,中國帆船還是內河航運的重要工具,也是近海抵抗外敵的戰艦,還是與東亞、東南亞、南亞甚至非洲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載體。

中國帆船的特點

古代中國人喜歡搞發明,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應用於航海,讓大海里的水手找到出發和回家的路。古代船工和水手也創造了獨立於西方的中式帆船,大致有以下幾點:

撐條式硬帆:分為長方形、扇形、上部扇形下部矩形的混合型3種,以混合型居多,又稱為平衡硬式斜桁帆。帆葉較硬,中間加塞帆骨作為支撐;帆較重,上升慢降帆快;可根據風力大小調節帆型;由於材料限制,中式帆不能做太大,導致速度不夠快。從戰國時期便有此種帆葉。

多桅多帆:漢朝出現4桅,三國出現7桅,以中間主桅杆最長,兩頭不對稱排桅以增加受風面積,減少高度確保穩定。

披水板:裝於船舷兩側,逆風時下風側放入水中,增加水阻減少偏航,在帆、舵、披水板配合中使船能在各個風向中航行,初步具備龍骨功能。鄭和船隊均安裝披水板。

平衡舵:舵在漢朝已經發現,控制船的方向;在宋船上發現平衡舵,其舵壓中心至舵桿軸線的距離小,故轉舵力矩小,但舵在水流作用下易擺動。

開孔舵:在舵葉上開有數列菱形小孔,舵葉兩側水相通,使操作省力而不影響舵效,在廣船上使用。

水密隔艙:用隔艙板把船艙分成互不相通的單個艙區,可隔開水流不易傾覆,也可分裝貨物易於裝卸,並加固船體,一般有8/12/15個艙。宋朝船舶普遍設置水密隔艙。

龍骨:宋代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設置貫通首位的龍骨,橫斷面為V形,可加固船隻、增加承重並加深吃水,比歐洲早至少700年。

不得不說古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太豐富,才創造了中國帆船的輝煌,從海上絲綢之路開始就被歪果仁學習過去,創造了更有效的帆船。如西方用煤作燃料的魚雷艇雖然速度達30節,但在全速航行時卻無法轉動舵,「開孔舵」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

此外,世界10大帆船之首、最豪華的的「馬爾他雄鷹」號的帆型設計也源自中式帆裝。

88米超級3桅豪華大帆船「馬爾他雄鷹」靈感來源於中式帆

中國古代帆船的幾種代表類型

俗話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由於中國帆船一直在發展進步,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新的造船技術出現,其中特色鮮明的歸為一類,就有了沙船、福船、廣船、鳥船、車船、老閘船等幾種帆船類型。

中國傳統船舶根據不同海域和條件變化,而產生適應不同狀況的帆船。北方海域多淺灘和沙灘,平底的沙船最適合。福建、廣東海域浪大水深,尖底的福船、廣船能遊刃有餘。在南北海域交界的浙江等地,圓底或尖圓底的海船都能暢通無阻。但也不是固定不變,平底的沙船也能航行到南方海域,甚至遠航至東南亞。南方的廣船,在清朝後期到北方駐防巡邏,可見中國傳統海船在各種海域都有較好的適航性。

沙船

沙船原名平底船或防沙平底船,是發源長江口的淺吃水型船,可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晚出現於唐朝,是北方海域的典型船型。沙船一般有五桅,掛長方形平衡縱帆,房艏方艉、平底,吃水淺。獨創披水板置於兩弦,可升降,在退潮時提起披水板可以平穩擱灘,水深時放下披水板以提高舵性、減少橫移,初步具備龍骨功能。

五桅沙船

沙船使用範圍極廣,有用作官船、軍船、漕船、鹽船以及明朝車船(輪船)等各種用途,其主要特點:吃水淺,既能上沙灘,也能在風浪中安全行駛;能在順逆風中行駛,甚至逆風逆水;披水板,梗水木,太平籃等保持船身寬而穩、防止橫移;多桅多帆,帆高利於使風,吃水淺,阻力小,快航性好。

福船

福船是源於中國古代造船中心福建的尖底船的統稱。古書稱:「上平如衡,下側如刃,貴其可以破浪而行也。」福建一帶水深浪急,開發了吃水較深的福船,適航性優良,船上有2-3桅,掛長方形平衡縱帆。

高大如樓的明代福船

福船有以下特點:艏尖艉寬兩頭上翹吃水深,兩舷外拱有護板抗衝擊;尖底設龍骨,堅固船隻、加深吃水、抵抗風浪、防止側移;全船分四層,船體高大甲板寬平,上層作戰,居高臨下;雙舵設計操縱性好。

福船被廣泛運用於遠洋運輸船和戰船,是明代水師的主要戰船。明朝名將戚繼光平定倭寇之患,水師的主力艦船是福船;鄭成功收復台灣所使用的,就是福船;鄭和7次下西洋所使用的寶船,也是根據福船改造而成。

鄭和船隊的寶船(劇照)

廣船

廣船是廣東省大型木帆船的總稱,源於春秋時期或更早,發展成熟於唐宋,定型於元明。廣船與福船相近,上寬下窄,在海上搖擺較快,但不易翻沉。

廣船具有以下特點:首插板和底插板減搖和穩定航向、防止橫移;具有橫向隔艙板;使用優質材質鐵梨木堅硬耐衝擊,可發火炮;使用開孔舵;帆型張開如摺扇,多帆少桅。常用於戰船。

在明代抗倭時廣船與福船並為主力船型,典型的廣船有我國第一艘抵達歐美的中國木帆船「耆英號」,還有被稱為中國最後一艘三桅古式帆船的「金華興」號。

耆英號船型被印到了錢幣上

鳥船

聽名字就知道這種船的特點是輕和快。鳥船產生於浙閩地區,是槳帆兩用船,無風駛槳,有風駛帆,常用作近海戰船。鳥船也可以稱為福船的縮小版,頭小身肥,船身廠直,篷長櫓快,船行水上猶如飛鳥,船首形似鳥嘴,故稱鳥船。鄭成功的船隊中就有一種鳥船,名「綠眉毛」號,是種快攻船型。

小型特攻鳥船

車船

除了以上船型外,還有一種獨特的船型——車船,靠風力和腳力連續推漿輪,節省力量,也減少阻力。南北朝(公元420-459年)就有車船記在,在宋代盛極一時,明朝也有人使用車船在鄱陽湖進行水戰。直到20世紀初,南方還有少量車船,至今已難尋蹤跡。

老閘船

16世紀葡萄牙人來到中國,發現中式硬帆的好處,中西結合發明了一種新型老閘船,中國人反偷師自行製造,用於貿易運貨,清朝還用來做巡邏船。

中國帆船在近現代的衰落

自戰國帆船誕生以來,秦漢便與周邊沿海國家有貿易往來,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開端,唐宋元時期有了新的航海技術,造船水平也更高,迎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期;明清時期船舶也有改進,寶船等遠航船讓國事交流一路向西到了非洲東岸。

但明清時期的的海禁缺讓中國帆船日漸衰落。

明朝倭患嚴重,皇帝以為實施海禁政策就可以阻礙民間商業貿易,一度影響中央財政收入,倭患解決後才解除。

清朝的海禁更頻繁,曾五次頒髮禁海令,甚至不準建造「其梁頭不得過一丈人尺,舵水人等不得過二十八名。其一丈六七尺梁頭者,不得過二十四名」的船隻,戰鬥能力跟西方的風帆式戰艦相差甚遠,用木頭小船跟列強的高船大炮相對抗,結果可想而知。

民國時期一直到解放前,中國一直處於水深火熱的戰亂之中,帆船沒什麼鳥用。解放後帆船重新被老船工制出後,主要被用作漁船,稱「風帆漁船」,體型也較大,在20世紀60年代仍有1000多艘存在。

但動力船產生後,古船接連消失,更可惜的是一直以來中國沒有造船設計紙,均是船工根據船模做大船,許多船消失以後再難尋回工藝,連中國最後一艘三桅木船「金華興號」2008年也在珠海碼頭無故沉沒,被打撈後也無後續消息,對研究復原中國古代帆船增加難度。

據說是中國最後一艘三桅木船「金華興」號

2015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汕頭政府宣布打造現代中式紅頭船,可以看做是拯救中國帆船的一個行動。

汕頭打造的紅頭船效果圖

現代帆船運動興起 欣欣向榮

中國最早開展帆船運動的城市之一是青島,可追溯到1904年,新中國航海運動也在上世紀50年代隨著青島航海運動學校的建立普及到全國。

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Chinese Yachting Association,CYA)成立於1981年,比國際帆聯晚了70多年,1984年加入國際帆聯。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奧運帆船項目蓬勃發展,舉辦了全國帆船錦標賽、帆板競賽,全運會也增加帆船項目,還在韓國釜山亞運會上第一次奪金。

奧運會向來被我國領導人當做體現國人身體素質的標杆,運動健兒能奪金就成國家英雄。早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張小冬獲得女子帆板亞軍,為中國隊取得帆板奧運獎牌零的突破。最近兩屆奧運會,殷劍、徐莉佳分別摘得帆板、帆船項目金牌。

為中國奧運帆船帆板取得獎牌零的突破的女將張小冬

除了國家帆船帆板運動隊,中國民間的帆船賽事更具有影響力,也更接地氣,拉動了中國民間帆船行業的發展。2007年為紀念中國人跨越洲際、航行1.1萬海里的「縱橫四海」遠航,在深圳舉辦了第一屆「中國杯」帆船賽,8年來已超越「泰王杯」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大帆船賽事。

青島一年一度的青島國際帆船周3大賽事同期舉行,CCOR國際城市俱樂部杯也極具人氣。青島、威海、大連等山東城市還建成了一批帆船學校,培養小水手成為未來中國帆船發展的生力軍。環海南島帆船賽、俱樂部杯帆船賽、司南杯、太湖杯、柳州杯、湘江杯、博斯騰湖杯、撫仙湖杯等海洋、內河、湖泊帆船賽事層出不窮,中國民間帆船賽事迎來小高峰。據統計,今年有超過50個帆船賽事已經或計劃舉辦。

首次舉辦就獲ISAF年度賽事認證的帆船賽

中國航行最長的大帆船拉力賽

華人帆船先鋒人物

21世紀前後,中國帆船人物層出不窮,做出一個又一個壯舉。

四川人殷劍,國家隊專業運動員,亞錦賽帆板冠軍,2008年為中國帆板軍團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

上海人徐莉佳,國家隊專業運動員,2012年為國家帆船隊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同時是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全運會大滿貫獲得者。

中國香港人林保森,1993-1996年用時1200多天單人帆船環球。

美籍華人翁以煊,1999年駕「信天翁」號帆船完成歷時三年半環球壯舉,還作為船員參與復古木帆船「太平公主號」太平洋之旅。

劉寧生,中國台灣人,華人航海家,1992年和一個德國水手駕駛「福龍號」從美國西海岸橫跨太平洋開回台灣;1998年12月24日帶領團隊駕「跨世紀」號環球,歷時兩年半於2001年5月19日圓滿歸航。

山東人翟墨,2009年完成2年半的單人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環球航海。

青島人郭川,擁有多個第一頭銜:第一個參加環球比賽克利伯的中國人,第一個單人帆船跨越英吉利海峽的中國人,第一個完成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的亞洲人,第一個單人不間斷環球過合恩角的中國人,40英尺級帆船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世界紀錄保持者;北冰洋帆船無動力創世紀挑戰記錄。

魏軍,頑石俱樂部創始人,創辦了中國當代歷史最久的帆船賽事中國俱樂部杯帆船挑戰賽。2011年11月,帶領船員駕駛「廈門號」帆船,挑戰2.6萬海里的航海環球之旅,於2012年9月成功歸航。這是中國帆船第一次「沿著地球的地理形狀」繞行一周。

青島人宋坤,2013/14年參加克利伯環球帆船賽,成為第一個完成帆船環球一周的中國女性,也是中國首個國際大型航海賽事現場主持人。

北京人張昕宇、梁紅夫婦,相戀28年北極求婚已經夠浪漫,還駕駛帆船到南極完成中國人在南極舉行的第一場婚禮。

隨著帆船運動在中國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

以史為鏡,中國帆船的未來,由我們這一代創造。

註:原文刊載於「賽領」微信公眾號,作者Echo。


推薦閱讀:

船長,聽到請回答!郭川失聯太平洋,彪悍的人生必須解釋
從郭川到閃米特:那些屬於星辰與大海的征程
向海而生,致敬孤帆遠影的中國船長
郭川確認墜海,能做些什麼?
也許你的心裡也有隻熊在低吼

TAG:帆船 | 郭川 | 帆船比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