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失速發展中的新聞行業
新媒體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的改變,改變了我們探索世界的途徑,認識世界的方式。作為年輕的一代,我覺得很慶幸,感受到了中國互聯網變革帶來的便捷。
經常聽到一個聲音說新媒體的發展衝擊著傳統媒體,讓傳統媒體沒法活了。與其說衝擊,不如說鞭策。2012年作為節點開始,傳統報紙、電視媒體歷經互聯網以及後來的移動互聯網的洗禮,生存下來的似乎更具生命力。傳統媒體入駐各大發布平台,其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快、更廣。在微果醬的分析系統中不難發現,人民日報、南方周末、央視新聞等傳統報紙、電視媒體仍然在新聞信息的仍能佔得頭籌。傳統新聞媒介無論從信息的采編、整理到發布、後續追蹤,自有一套成熟的體系。當然新興的媒體比如科技行業的36kr,鈦媒體更具備專業特點。新世相、咪蒙、邏輯思維則以多樣的形式拓展自己的業務。
2012年以前,新聞只是新聞。我們生活中看到的假新聞真是少之又少(除了天氣預報)。那時候信息的發布入口只是掌握在少數群體人手中,編輯還是對自己的發布的信息負責。後來我們看到的新聞大部分都是從其他非主流媒體,甚至是個人的筆下中獲得,獲取的內容也從國事,大事也轉向小事身邊事,關注的視角也呈現多樣化形式。我們可以直接轉發,可以直接分享,可以不計後果的。
新媒體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人人都可以是網路信息的來源、中心,人人都可以成為發布者,從點向面的傳播變成點到點的傳播,這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接收別人發布的信息的同時也同樣可以將我們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別人,這沒有問題。但這其中卻有信息源發布新聞信息為了博取要求肆意篡改,惡意扭曲事實,嫁接或虛構新聞,標題黨,直播平台的色情、暴力以及低俗的內容給社會造成巨大影響,主觀惡化了新聞環境。新媒體發布的信息因沒有實施相應監管,發布的內容大多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是與新聞有著本質的差異:新聞媒體發布的內容是事件本身,挖掘事件背後的真相,並將這些內容完整的展現在受眾面前,事件無論多惡劣多美好,應由受眾自行評判,而不是讓媒體去以評論引導受眾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各大電視台包括央視這樣的傳統電視媒體,直接報道事件本身而不會將評論摻雜進去,即使評論也是獨立的。
5月2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新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許可、運行、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 新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將於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在新的管理規定中明確了幾個信息:
1、通過平台,公眾號,微博等發布信息,需要取得互聯網信息發布許可;
2、未經許可不得開展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獲得許可的也在允許範圍內進行;
3、從事相應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等需要有相應的主管單位
4、或新聞宣傳部門主管的單位。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還應當依法向電信主管部門辦理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或備案手續。
新聞單位獲得相應的互聯網信息發布許可,在許可的範圍內開展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並有相應的主管單位去監管,這是有益於新聞行業的良性發展的。剩下的時間就是看花多長時間去執行到位。
在中國,互聯網建設的步伐非常之快,在某些領域(手機支付、共享單車等)西方國家都望塵莫及。韓國前段時間出了一部叫《明見萬里》的紀錄片,講述的是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如何如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講述中國創業的年輕人,紀錄片中讓韓國觀眾目瞪口呆的一些事情,在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我們很驕傲。
但快帶來很多問題,互聯網在中國發展太快了,小學生都在王者農藥中認識了歷史人物,網紅經濟的起落,網路詐騙的風生水起。我們逐漸沒有了閱讀習慣,有看圖的我們絕不選擇文字,播放視頻讓我們更快的了解世界的變化,但是卻沒有留給我們太多的時間去思考,很多觀點都是別人給我們的。
互聯網推動新媒體快速發展。新媒體則在促進新聞行業發展同時,讓新聞行業變得不那麼真實。如何快中求穩,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監管部門如何處理抓與放的關係,新聞行業如何制定行業規則,新媒體平台如何去做好入口,信息發布單位及個人如何做到自律這是一樣樣需要解決的問題。新聞行業藉助新媒體發展之風在摸索中前行,但是應獨立於新媒體之外,這是使命的差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