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人九濕,濕氣是危害健康的最大殺手!怎麼判斷你是否被濕氣危害?

十人九濕,濕氣是危害健康的最大殺手!怎麼判斷你是否被濕氣危害?

現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里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

濕氣的危害:

古人有云:「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不管你是寒濕、濕熱、風濕還是暑濕都與濕脫不了關係。濕邪如果不去除,吃再多的補品都不頂用。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人患的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這些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都跟濕有關(聽我們樓下的老中醫說的,我也是濕氣比較重,所以就問得比較多)。這就足以見得去除身體內的濕氣是多麼重要。

身體濕氣重的話會傷害我們的脾胃消化功能。濕氣重會影響脾胃運轉,傷害身體脾陽,身體由此會出現消化不良。水濕由內而生,會加重濕氣。濕氣重會怎麼樣?濕氣重還可能影響患者的食慾,引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者腹瀉水腫及痰飲等病症。

  如果身體內的濕氣過重,也會影響你的關節活動。因為濕氣會阻滯關節,導致關節疼痛,嚴重時患者甚至會無法屈伸,所以濕氣重的患者經常會覺得頭困身重,手腳酸楚,很難難移。而且濕氣引發的病症,病情纏綿,很難痊癒。濕性黏滯,疾病通常不會馬上發病,但病程長,總是反反覆複發作。

  濕氣重的危害還有影響身體氣機。濕氣屬於重濁之邪,會停留在我們的臟腑經絡,從而影響氣機,造成臟腑功能異常。濕阻胸膈及氣機不暢的時候,患者會感覺胸膈滿悶;而濕阻中焦會造成脾胃失調,表現為脘痞腹脹或毫無食慾;濕邪滯留下焦會損傷患者的腎臟及膀胱,患者由此出現小幅脹滿、小便淋漓等問題。

  濕氣重會怎麼樣?有哪些危害?其實,濕氣重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引發的危害是不一樣的。像兒童濕氣重時,會出現腹瀉、大便不暢等問題;而老年濕氣重時,危害可能是下肢酸困,腰腿疼痛頻道等。而女性身體濕氣重的話,會造成白帶增加、陰部瘙癢等問題。

怎麼判斷身體是否有濕氣?身體濕氣重的6個表現:

1、頭部:當時期首先侵蝕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除濕氣,祛濕健脾,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熱門的話題。

2、關節: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3、消化效果: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4、小便及婦女帶下,而且大便也會表現的比較稀:濕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濕」。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徵都相對經典。

5、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6、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以上內容介紹的就是人體濕氣重的六個表現,朋友們都明白了嗎?我們可以通過以上表現來判斷身體內的濕氣是否重,然後平時多運動,注意飲食均衡,生活中多注意保暖,這樣才能積極的排除濕氣,身體健康才不會受到威脅。

什麼習慣會加重濕氣?

  1、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2、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3、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4、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5、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6、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如何排除體內的濕氣?如何祛除濕氣?

一、艾葉泡澡除濕

艾葉泡腳具有驅寒的作用。艾屬於極陽的藥物,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疾病。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不要再讓寒濕侵入,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在慢慢地增強。

可取生薑、菖蒲、藿香各50克,艾葉100克,放入大鍋,加滿水,煮開後再熬10分鐘;用紗布濾去藥渣,加入適量的熱水,泡澡15-30分鐘,有助於全身的化濕滅菌。

二、喝薏米紅小豆粥

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三、熱水泡腳

對付濕邪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用熱水泡腳。進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會把熱水泡腳這個好習慣給忽略了,其實天氣越熱,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張世卿醫生解釋說,伏天陽氣最盛,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

五、多運動也除濕

別怕流汗!平時多動動,即使目前沒有運動習慣,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體能活動,盡量為身體製造活動的機會!流汗,就能讓淤滯在體內的水分,加速循環代謝後,排出體外!運動可以讓體內多餘水份循著正常途徑排出,每天扭一扭、動一動,養成流汗運動的習慣是必須的唷!跑步、打球、騎腳踏車,甚至簡單的伸展操或局部運動,不但能消除濕毒,同時還達到減肥效果呢!

六、湯水化濕:推薦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可選用懷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並斬件,芡實、北、白朮用清水洗凈,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七、按摩三穴位祛濕

處於身體三個凹陷處的穴位就是人體的排濕口。

膝窩的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八、避免運動後即吹空調

夏天,運動過程中,難免身體升溫流汗。有些人喜歡運動結束之後立刻跑到空調下來降溫。這種做法往往很容易惹上濕氣。因為人體在運動的過程中,毛孔會張開,散發熱量,驟然遇冷,毛孔會收縮,熱量以及汗液散發不出來,滯留在體內,形成濕氣

九、保持充足睡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中醫認為,睡眠與醒寤是陰陽盛衰交替的結果。而子午時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合陽」之時。

繼而引起身體的不適。

推薦閱讀:

TAG:濕氣 | 去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