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

【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安東尼-凱恩(Anthony Kane),醫學博士

當孩子偷東西時,家長應該怎麼辦?——這是我們作為家長經常遇到卻不願進行探討的問題之一。兒童偷東西的原因各異,而我們可以採取多種方法來糾正這種行為。

幼兒是不會故意偷竊的。4歲或5歲以下的幼兒對於「物品所有權」沒有任何概念。他們並不知道拿走屬於他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當孩子上小學時,他們就應該明白偷竊是一種錯誤行為了。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拿走他人物品通常是因為他們缺乏自控能力。

對於接近青春期的孩子或者13-19歲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偷竊通常是為了尋求刺激或是盲目模仿周圍的朋友。青少年試圖藉此獲得主宰人生的良好感覺,或是填補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空虛。

無論孩子在何種原因的驅使下發生了偷竊行為,父母都需要運用智慧來解決這一問題。假如家長僅僅由著性子來對待偷竊事件,他們勃然大怒的過激反應肯定是完全錯誤並且極具破壞性的。

(一)兒童偷竊行為的諸多原因

第一,兒童無法控制自身行為。

較為年幼的兒童在自控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哪怕他知道偷竊是不對的,他也有可能拿走某樣東西,這僅僅是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家長必須培養孩子通過誠實方式獲得所需之物的能力。與此同時,父母也必須將物質誘惑最小化。

第二,兒童的基本需求沒有獲得滿足。

對於沒有經濟能力的兒童來說,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賴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覺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最終會選擇自己動手。最為簡單的解決之道莫過於 「自取所需」。

人的需求源自主觀思想。儘管父母可能覺得小孩子不會追求物質方面的東西,但這不代表孩子真的沒有要求。譬如,如果他學校的朋友都有零花錢,他自己肯定也會想要。如果孩子沒有零花錢,即使其他方面應有盡有,他也會覺得若有所失。如果禁不住誘惑,這種類型的孩子很可能會偷錢,只有這樣,他才能和大家一樣都有零花錢。

第三,兒童需要更多關愛。

孩子覺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關愛——這可能是兒童偷竊行為更加普遍的誘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無人問津,他們內心深處會覺得空虛,就有可能通過偷竊來填補這份空白。有偷竊習慣的兒童通常比較孤獨,在學校人緣一般,與朋友相處也會有問題。他們缺乏表現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機會。

許多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那種關愛。他們覺得沒有人愛自己,或者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這可能是真實情況,也可能是孩子的臆想。筆者在《如何改善兒童行為》里曾經提到,相對於家長關愛的多與少,孩子如何感知這份關愛更為重要。無法感知家長關愛的孩子有可能將情感需求轉化為物質慾望。偷竊成為他們表達不滿以及需求滿足的方式。

第四,兒童希望主宰自己的生活。

兒童對於自身弱點有著非常強烈的意識。他們缺乏對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部分孩子在這方面確實有困難。如果孩子的依賴感覺出現了問題,他們可能會進行偷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控制感或者反叛感。

第五,來自同齡人的壓力。

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喜歡模仿朋友們的行為。如果他和一群通過行竊來尋求刺激的孩子混在一起,為了成為團體的一員,他也會加入偷竊行列。有的時候,孩子偷東西可能是為了向夥伴們展示自己所謂的勇敢。如果孩子和一群不良少年糾纏不清,家長需要採取很多具體措施。這方面可以參考《青少年交友不慎應該如何應對》這篇文章。

(二)如果懷疑自己的孩子有偷竊行為,家長應該怎辦?

第一,保持冷靜。

不要反應過度。雖然孩子發生了偷竊行為,這不意味著他變成了小偷或是朝著犯罪生涯一路狂奔。偷竊行為和孩子的其他錯誤實際上沒有任何區別。

第二,不要認為孩子在故意作對。

獲得關愛是兒童偷竊行為的動機之一。如果家長認為孩子從自己那裡偷東西是故意跟自己對著干,孩子進行偷竊的動機會就進一步強化。

第三,不要責罵孩子或者與其當面對峙。

這點需要特彆強調——家長必須當場捉住孩子的偷竊行為,只有這樣,其中的道理才能不言自明。

絕對不要通過間接證據與兒童進行對質。這樣做只有兩種結局:第一種,孩子欺騙家長或被迫撒謊,第二種,他們承認自己的偷竊行為。倘若孩子承認錯誤但家長卻懲罰了他,家長就向孩子灌輸了「撒謊也值得」這種觀念。兩種情況都會令家長在解決問題時陷入僵局,因此,間接證據是毫無用處的。

從他人那裡聽說孩子有偷竊行為對於解決問題也是沒有幫助的。假若孩子對此表示否認,家長也不得不相信他的說法。如果家長提出質疑,就等於向孩子表明自己不信任他。

沒有什麼事情比知道父母不相信自己更能慫恿一個孩子變得不誠實。如若孩子承認了錯誤,家長就不能懲罰他。

即使家長完全確定自己的孩子存在偷竊行為,責罵孩子也不是明智之舉。比方說,家長查看自己的錢包,發現昨天剛從銀行取的50塊錢不見了,結果卻在收拾孩子的換洗衣物時找到了藏匿其中的嶄新鈔票。但是,家長並沒有當場捉住孩子的偷竊行為。有很可能是別人丟了一張嶄新的50塊錢,而孩子碰巧撿到了。也有可能是家長不小心把錢弄丟了,正好被孩子拾起來了。除非家長目睹小孩子從錢包里翻出並拿走了50塊錢,否則就不能算髮現偷竊行為。

第四,確保孩子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對於較為年幼的兒童來說,這點尤其重要。

三)當捉住孩子的偷竊行為時,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不必要求孩子進行解釋,只需告訴他不可以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令人厭煩的陳腐說教要不得,舉些簡單例子就足夠了。

例如,「偷東西是不對的。你肯定不希望別人拿走你的玩具。所以你拿走別人的玩具就是做錯了事情。」

絕對不要在言辭里暗示孩子的品行不端。偷竊是不良行為,但孩子本身是可愛的。千萬不要用「做賊」、「撒謊」、「騙子」之類的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小孩,你絕對不會希望他成為這種人的。當你給孩子貼上某種類型的標籤時,他也會逐漸向著這方面發展。

(四)如何糾正偷竊這種錯誤行為?

第一,假若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行竊:孩子必須向別人歸還所物品。

如果孩子在商店或者鄰居家裡偷竊,在事發之後家長必須監督他歸還物品。要求孩子進行道歉並表明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在道歉時,家長應陪同孩子前往,這樣他更容易改正錯誤。

第二,如果孩子從家長那裡偷錢:估計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錢,並向他說清楚這些錢必須償還。

孩子可以通過幫忙做家務來還錢。家長給孩子的「工資」應足夠讓他在一個月內還清這筆錢。告訴孩子家長知道他需要更多的零花錢,並給他一些錢或者增加零花錢的數目。

第三,隱藏物質方面的誘惑:不要把錢放到孩子能夠輕易找到的地方。

告訴孩子的兄弟姐妹,你要暫時看管他們的零花錢,但不要向他們說明具體原因。不要讓孩子拿著大面額鈔票去商店替你買東西,因為這樣營業員會找他一大堆零錢。

第四,已經發生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找出孩子偷竊行為的根本原因。

如果孩子需要更多關注,家長就要更加關心他。如果孩子渴望控制自己的生活,家長需要給他更多零花錢以及更大的支配自由。如果孩子需要藉助某件東西來融入自己周圍的同齡人,那麼就買給他吧。

第五,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偷竊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質不好或行為不端。

家長不會希望自己對事情的過激反應令孩子走向極端。小朋友們在成長過程中會滿足家人對他們的期望。倘使家長把孩子看成喜歡小偷小摸、行為不端或經常撒謊的人,孩子極有可能如其所願,變成這樣家長所形容的這種人。

第六,家長要擔當誠實楷模:兒童是通過觀察家長的一舉一動來學習做人的。

家長應該注意保護他人的財產所有權。假使家長總是把辦公室的辦公用品拿回家私用,或者經常因為超市收銀台算錯了帳而沾沾自喜,孩子也會覺得誠實與否是無所謂的。

(五)結論

兒童偷竊屬於常見問題。和孩子犯下的其他錯誤一樣,家長要用平常心來對待這一問題。這種錯誤行為必須給予糾正,但千萬不要矯枉過正。倘若家長能夠恰如其分地採取措施,迅速解決兒童偷竊問題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推薦閱讀:

孩子受了委屈,憑什麼讓他們忍?
育兒,首先要【憋住說話】!
小孩子為什麼「特心急」?
這篇文章打消你對性教育的4個顧慮
20180219多多成長日記

TAG: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