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如何學:當工具學,不如不學 (以日常慣例表為例)
正面管教很多人知道,但誤解比理解的多。
最常見的就是,拿正面管教當控制孩子的工具用。
舉幾個例子,
有人說,我孩子就是不按時間洗澡,我用了正面管教教日常慣例表,孩子還是不聽,沒用。
有人說,你看正面管教里有個有限選擇,這就說明了父母是要控制孩子的,只能給有限的選擇嘛。
有人說,和善而堅定我做了,我態度非常和善,但我不能容忍他一再要求我陪他。
其實很多類似情況,家長可能在想,這時,用什麼工具,用什麼句式,怎麼說,才能讓孩子做我想讓他做的事?然後發現,沒用。
有些家長可能會誤會,覺得正面管教不好用。我們回到上面的例子里,分享一些我們的看法。
有人說,我孩子就是不按時間洗澡,我用了正面管教教日常慣例表,孩子還是不聽,沒用。
日常慣例表,本來的目的就不是控制孩子。當我們想控制孩子時,我們使用什麼工具,孩子一樣能感受到我們的控制意圖,是的,讓孩子按時洗澡,其實是試圖控制孩子在某個時間完成某事。(事情是需要做的,但我們可以把控制換成讓孩子自願配合)控制即使短期有效,一件事上有效,也會在長期,更多事上回歸到「又不好使了」這個地方。然後,有人覺得那我就再多學,或拚命反覆學,是不是就能「好使了」?
如果你還是想控制孩子,那過程和結果基本是可以預期的。
沒有人願意被控制,哪裡有控制哪裡就有反抗,即使我們可能看不到。
這樣的狀態下,把正面管教當工具使,「沒用」,用別的方法,其實也是類似。
而不管用什麼方法,其實我們要做的是:先學 「道」,再學 「術」。或至少一起學。
這時,日常慣例表的目的不再是控制孩子,而是:
- 態度上和孩子平等地商量,
- 態度上相信孩子有一定理解這些事情和安排的能力,(隨年齡和事情的變化而變化)
- 幫孩子看到有哪些事情客觀地需要,
- 幫孩子熟悉如何安排這些事情能:幫到孩子,(需要家長看到孩子正常的情感聯結需要,和客觀上正常的遊戲需要,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和陪伴的需要)同時尊重家長的客觀需要,(自己的正常休息,自己被尊重的需要,家長照顧好自己的需要)
和環境的客觀需要。(一天睡多長時間,轉天幾點需要起床,幾點需要安靜)
而這個過程的目的不僅僅是按時睡覺,而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培養和練習。
家長學習的目的,本身絕不是解決一個個眼下的問題,而是以此為機會幫助孩子培養長期的能力和品格。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收穫的是:
- 平等的溝通,
- 參與制定計劃,
- 表達自己的意見,
- 傾聽別人的意見,
- 了解客觀環境的規律,
- 了解和體會不同變化帶來的不同結果,
- 在變化中調整和完善。
收穫的是自己作為一個人,慢慢成長的,對自己的信心和相信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勇氣和實實在在的能力。
一個日常慣例表,其實在工作中就是工作流程,在生活中就生活計劃,在人生中就是大規劃和小計劃。而小時與家長合作制定並調整的經歷,是孩子和別人合作的基礎。
正面管教,不要只當個工具去用。其實學其他家長學習,也是一樣。
有朋友可能會問,說了那麼多,那個問題怎麼解決呢?當你看到更高的目標並一步一步往那裡邁進時,你可能不必專門去解決什麼「問題」,那些「問題」本來也不一定是你想像中的問題。
要按「道」去學,你不需要別人的灌輸。
你需要的是一個學習的環境。
你需要的是一個和你一樣努力學習實踐,持續的努力的群體。
你需要幫助和引導,但你會有自己的路。
你還需要的是自己的信念和勇氣。你需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受,自己覺察自己的決定並把道法術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年媽沙龍不開按孩子年齡劃分的課,大家知道原因了么?)
先學 「道」, 再學「術」 吧。
推薦閱讀:
※聽話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嗎?
※孩子的教養怎麼培養?
※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可以做什麼事情,讓這個職業的同行為校車安全出一份力?
※800萬學區房算什麼?有個腦洞大的爸媽才有意思!
※單身的狀態下,如何成功地獨自一人養育一個孩子?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