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聰明的投資者》

什麼是理財,就是讓一輛本來可以跑100邁的車,跑到110邁,注意,只有110邁,不會很多。

什麼是保險,就是讓這輛已經可以跑到110邁的車,只能跑105邁了,但是出事故之後,仍然可以跑到90邁甚至更多,而不是只能跑50邁或者直接散架。

《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的最新版本為第四版,是由巴菲特的投資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寫成,第四版的成書年代為上世紀70年代,主要面向普通的投資者講述在股票和債券領域的投資心得與技巧,時過境遷,股票和債券領域的很多情況都與這本書成書時相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這本書中講述的一些關於股票和債券投資的原理和原則,依然可以給人很大啟發。

這本書的核心,即第二十章「作為投資中心思想的『安全邊際』」,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理念,即「不要試圖通過證券來獲得『商業利潤』」,我認為,所謂商業利潤,就是超出正常範圍的回報,雖然有時候在證券投資領域的確可以獲得極為豐厚的回報,但我們大可把這當作偶然現象,就像中彩票一樣,證券領域的投資回報,絕大部分都會在正常範圍之內,尤其對於大資金來說。這個正常的範圍的定義,我認為可以參考滬深300指數,每年的滬深300指數的增長率,就是這一年的投資的收益的正常值。

在證券領域,不要刻意去尋求太過豐厚的利潤,就比如說,你有100萬,去投資一家餐館,如果一年之內賺了十萬,你會感到挺不錯,賺了二十萬,你會很滿意,如果賺了三十萬甚至五十萬,基本已經笑的合不攏嘴了,那麼,我們憑什麼就可以滿懷希望的期待,在證券投資領域,同樣的100萬,可以在一年之內賺八十萬、九十萬甚至更多呢!根據我的觀念,如果所有的行業都是可進入的話,那麼,從長期來講,所有的行業的利潤率都將趨於一致。

此外,第二十章還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安全邊際與分散化理論」,對每一個股票的投資就像一次小小的賭注,成功率不確定,如果成功率超過百分之五十,那麼分散化即進行足夠多的小小賭注,是可以保證賺錢的。如果沒達到百分之五十,在賭注足夠多的情況下,如果贏的那一部分的賭注最終可以彌補輸的那一部分的虧損的話,最終也是可以賺錢的,書中根據這個原理,提供了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可以通過輪盤賭的演算法來更形象的說明這一點。如果某人針對某一個數用1美元打賭。當他獲勝時,可以獲得35美元的利潤——但是,輸與贏的機會之比為37比1。他的「安全邊際是負數」。如果他每次對所有的數都花1美元去打賭(包括0和00),那麼每轉一次輪盤,他必定會輸掉2美元。但是,假設獲勝者能得到39美元而不是獲得35美元,那麼,他就有了一種雖然不大但卻很重要的安全邊際,這樣他打賭的次數越多,取勝的機會越大。通過每次對所有的數以1美元去打賭,他必然每轉動一次輪盤就能獲得2美元。

我認為,以上這兩點,加上作者所推崇的價值投資的觀念和具體方法,就是這本書的核心內容。關於「價值投資」,我認為可以這樣簡單的解釋,就是花一塊錢,去買價值大於一塊錢的東西。這樣做可以獲得較大的安全邊際。就像在250價位買的黃金比280價位的承受虧損的能力要更大,同時,賺的也更多。這個方法在某些程度上有些違背常識,即大家通常認為,風險大的投資的收益會更高,但是在這個方法里,風險低的投資收益反而更高。

書中其餘的部分則主要講述了一些具體的知識點,例如「投資者與通過膨脹」「基金投資」「投資者與投資顧問」等,內容具體而複雜,在此就不一一說明了。

下面,來說一說這本書的具體脈絡。

特別提醒一點,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需要注意,這本書中的「現在」一詞,指的是1971年年底或1972年年初這一過去的時間,並且「本書針對的不是儲蓄者和投資者所面臨的總體財務策略;它只指那些準備投入交易(或流通)證券的資金,即投入債券和股票的資金。因此,諸如儲蓄和定期存款、儲蓄和貸款協會賬戶、人壽保險、年金以及不動產抵押和股權投資等各種重要的理財方式均不在本書的討論之列」。

在書中,作者首先把投資行為分成兩個具體不同的部分,一部分稱為投資,另一部分稱為投機,投資的定義為「投資操作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回報」,不符合這一定義的行為則被定義為投機,在書中,作者不是很提倡投機行為,認為所有的投機者最終不會獲得滿意的回報。

在區分了這兩個性質之後,本書主要講解了投資行為中關於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方法,在講解的過程中,把投資者分為「積極型投資者」和「防禦型投資者」,防禦型投資者付出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股票和債投資的平均收益,積極型投資者付出較多的時間與精力,期望獲得超出平均的收益,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實際獲得低於平均的收益。

在區分完兩種投資者之後,本書繼續講解了兩種不同投資者具體的投資策略以及關於股票和債券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本文最後所附的目錄,就可以對書的脈絡一目了然。

總體上,本書既是介紹,也是講解,在介紹兩種不同的投資者的投資方法的同時,也把關於股票和債券的方方面面的知識進行了講解,同時,對股票歷史的變化趨勢作出了基本的講解。

以下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根據書中的內容總結的初步個人觀點,由於沒有具體進行驗證,所以,僅供參考,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時間驗證,希望能有吧。

1.關於股票方面,不僅要關注其相應的公司的好壞,還要關注其具體的價格,有的價格相對於公司真實的價值顯的過高,或者對未來過於樂觀而進行了過高的評價,從而縮小了相應的安全邊界,相對之下,有的價格則顯得更為合理,有的股票的價格則低於公司資產的實際價值。股票的理論價格是其未來收益的當前價值,但實際價格會因為各種因素而顯得偏離,比如說,高估或者低估,或有人想對其背後的公司做點什麼,從而導致價格的偏移,同時,其背後的公司本身亦有可能在其財務報表上做些手腳,從而導致股票的價格被誤導。

2.從本書成書至今到今年2017年為止,毫無疑問,專業人士對股票的研究更為透徹了,而且上市公司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可能很難再主板和創業板中找到股票價格被低估的公司。因此,書中所倡導的「價值投資」方法是否還可以在現在的條件下實行,值得懷疑。

3.關於一支股票的價格的未來一定時間內的變化趨勢,能不能用數學或者其他類型的技術方式預測出來,我持懷疑態度,如果有公開的有效的方法,那麼這個方法自身便會使自身失效,如果有未公開的有效的方法,隨著相應的使用人的資金不斷增多,此方法也會變得不怎麼有效。

4.在股票市場中,有一部分的股票為莊家股,在莊家股的情況下,有些定律會失效。

5.股票市場上的投資人有:炒作者、投資者等諸多不同類型的觀念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之間的博弈造成了股票價格的跌宕起伏。具體如何跌宕起伏,還要看這些不同投資者所持資金的比例。

6.這句話的真實性有待考察:指數基金的收益就是市場上所有基金經理的平均收益。

7.股市不是一個零和市場,買賣雙方是可以同時獲益的。

8.忽略其他的投資方式,單獨看待股市是錯誤的,所有的投資方式是一個聯動的機制。

9.投資股票首先需要看懂公司的財務報告。

10.資金在進入股市的同時,也就同時去了別的地方,因為股市不會也沒有辦法存儲資金,它儲存的只是股票的價值。同樣,錢是不會堆積的,錢一直在流通中,有時它過於高速的流向某一領域,使某一領域的價格顯得過高

11.從日本樓市的經驗來看,倒霉的不是造房子的人,相反他們無論如何也已經賺了很多錢了,倒霉的是銀行和加槓桿買房或炒房的的,最倒霉的是加槓桿的人。

12.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所有的投資品種的利潤最後都將趨於一致,然而,條件卻在不斷的發生變化。

13.股票和債券實際上是一家人,都是直接融資的一種方式。

14.在股市中,不要指望一夜暴富,不要指望賺不符合常規的利潤。

15.通過預測來判斷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從而進行獲利,但是只要是預測就有可能出錯,而且,隨著股票價格的升高,預測往往變得更加不準確。

總之,這本書並不是全面的系統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是更多的表達了一種投資的理念和基本原則。

最後,以本書中的我認為最精彩的一句話奉獻給大家,「投資藝術具有一種並不廣為人知的性質。普通投資者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和具備很小的能力,就可以取得一種可靠(即便並不壯觀)的成果;但是,要想提高這一可輕易獲得的結果,卻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非同小可的智慧。如果你想為你的投資計劃付出一點額外的知識和智慧,卻想取得大大超出一般的投資成果,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一種糟糕的境地。」最好的投資結果不屬於最聰明的人,不屬於運氣最好的人,而是屬於付出精力最多並採用了正確方法的人。

附:

《聰明的投資者》部分目錄

第一章 投資與投機:聰明投資者的預期收益

第二章 投資者與通貨膨脹

第三章 一個世紀的股價歷史:1972年年初的股價水平

第四章 防禦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策略

第五章 防禦型投資者與普通股

第六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組合策略:被動的方法

第七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組合策略:主動的方法

第八章 投資者與市場波動

第九章 基金投資

第十章 投資者與投資顧問

第十一章 普通投資者證券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十二章 對每股收益的思考

第十三章 對四家上市公司的比較

第十四章 防禦型投資者的股票選擇

第十五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股票選擇

第十六章 可轉換證券和認股權證

第十七章 四個非常有啟發的案例

第十八章 對八組公司的比較

第十九章 股東與管理層:股息政策

第二十章 作為投資中心思想的安全邊際

謝謝大家閱讀,如果以後有更新,還會在這個帖子里。


推薦閱讀:

談談政府投資
融創半年千億瘋狂收購,萬達成功身退商業地產
2017.2.6-2.10復盤總結以及2.13-2.17展望
年末最後一場創投盛宴:2016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完美閉幕
【債券日評】20180131 什麼是好價格

TAG:投資 | 價值投資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