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哈佛學時間管理:讓你一天擁有48小時。
剛來到學校(哈佛)的時候我就被告知,你們的第一年是故意設計成很緊張的時間表,以鍛煉你們的時間管理以及應對壓力的能力——當然,對於那些曾經在投行或PE每周工作120個小時的同學來說,這完全是個笑話——但相對我以前每周70-80小時的節奏來說,還是頗為挑戰的。
可是,同時,卻總能發現周邊的牛人們總能活得好像每天有48小時一樣。同樣每天上課、啃case、參加discussion group,這些人卻還可以:同學T,楷模型的學習委員。課堂發言總是很有質量;組織各種學習活動;幾乎不落下任何一個party(相信我,商學院真的很多party),但哪怕在另外一個州party到凌晨5點第二天早上7點照樣雷打不動給全班同學發課業相關事項提醒。
同學A,discussion group幾乎每次都是第一個出現,準備充分見解獨到;同時在倫敦做一個startup,融資,招人,擴張業務,進展順利;這個學期又在學校的 school project做了一個startup,pitch competition拿了第一名。同學K,作為美國某個人氣歌手的樂隊鼓手,上學期跟她一起在做巡迴演唱會;奧斯丁音樂節上,我們還去瞻仰了一下她帥氣的表演。每當看到他們的時候,我的腦子裡就開始浮現出從小看過的各種勵志傳記。可是,他們的style,卻好像跟那些勵志故事裡每天只睡n(n<5)個小時,遵守嚴格的時間表,杜絕一切娛樂活動的形象不是很相符。這倒讓我心裡很是竊喜了一番。因為,作為一名喜歡到處玩愛看電視劇還每天必須睡7個小時以上的同學——我最不喜歡讓人不睡覺的了!/ 時間管理的第一原則:效率 /
因為,當我跑去採訪這些牛人的時候,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的「時間管理第一原則」是:效率。在每天啃case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這麼一個簡單的事實:同樣長的case,我可以看上3小時,也可以40分鐘-1小時看完,區別在於大腦的運轉效率。當大腦疲於工作的時候,對著case就開始犯困/發獃/走神,於是拖拖拉拉地看完,也不一定看進去了多少。後來我學乖了,上完3節課回來,大腦已經累得不轉了,乾脆睡個半小時一小時的,起來又是一條好漢,看起case來嘩嘩的~算下來花的時間還是少的。我自己發現的以及同學們分享的「效率」技巧:
1、維持能量覺當然是一定要好好睡的。白天連續工作太久,發現大腦效率下降的時候,不妨放鬆或者小憩一下充個電,往往效率曲線就又蹭一下上去了。2、提高體力有沒有發現動腦子的時候餓得快?說明腦力工作也是相當耗體力的。所以大腦與身體能持續高效工作多久,體力是基礎。騰出時間,去健身房吧。這是對效率的投資,一定不虧本。3、集中精神
大多數事情在集中精神的狀態下都會完成得更快更好,所以盡量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抄抄寫寫這種不動腦子的不在此列。為了讓你的大腦保證只想一件事情,往往要能夠把腦子清空——如果發現有些事情在腦子裡轉來轉去,不妨乾脆先寫下來,然後分配一個另外的時間再去想。/ 時間管理的第二個關鍵詞:優先順序 /列了要做的/想要的list,下一步是排序。檢驗排序有效的標準:當出現衝突的時候,你能夠乾脆地放棄優先順序低的。比如:「對我來說,每天要睡8小時這件事情是第一優先順序,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所以,party雖然不得不去,但一到12點我就會偷偷消失。第二天如果有人問我,怎麼昨天party沒看到你啊?我就會裝傻說,啊,真的么?我一定是錯過你了吧!」——學生E的經驗分享。
所以,關於優先順序這一點,想說的是:比決定想要什麼更難但也更重要的,也許是決定不要什麼。我是容易貪心的平凡人,常常覺得這個也不能不做,那個也不捨得不要。觀察身邊的牛人,卻發現很多我的第一反應會是「這怎麼可以不做」的事情,他們卻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幹。而這种放棄,是非常有策略性的。例如,同學Y,discussion group不去,大部分要求的case都不屑讀。我並不認同這種做法,但慢慢發現人家不過是想學的東西跟學習的方法不一樣。事實上,他會堅持在課後總結整理自己的收穫與思考,還從學校圖書館拿了很多其他感興趣的case和書,並認真地寫讀書筆記。同學K,身為美女+流行歌手的樂隊鼓手,簡直就是學校里的名人。可她偏偏幾乎從不出席商學院的主流社交party與大型聚會活動。
她說,我就不喜歡跟一大群人去吵得要死說話也聽不見的地方,特別淺薄,還不如省下來時間跟三兩好友喝酒聊天。結果她依然是好友遍天下,第一次到土耳其也迅速找著了當地的音樂知己,聊天逛街抽水煙,不亦樂乎。說到底,現在這個花花世界,填滿生活還不容易,哪有那麼多不能放棄的事情。/ 時間管理的第三個關鍵詞:提前計劃 /說起來也不複雜,不過是每天、每周開始之前,拿出一點事情想想要幹嘛。可是還是蠻容易想不起來去做這件事情的。所以我們說說不提前計劃的壞處是什麼吧。除了事情可能恰好堆到一起導致手忙腳亂以外,最典型的負面作用其實是:時間永遠不知道花到哪裡去了。很忙的過了一周覺得自己好像啥也沒幹。
原因是如果不很清晰地知道要做什麼,就容易碰到什麼是什麼。於是哪件事情先找上來就處理了,反正一時也想不起來有什麼更應該去做的事。然後過了一陣子發現幾件重要的大事一件都沒幹。我對付這個毛病的辦法是,在提前計劃的時候:把大事分解成具體的任務。把Calendar上用來做這件事情的時間鎖定住。這樣逼自己先把重要的事情的時間排出來,剩下的時間再處理其他事情。反正時間長了就發現,其他事情真做不完也不會死。倒是重要的事情老拖著不做往往後果比較嚴重——重要的事情之所以「重要」,總是有道理的……/ 時間管理第四原則:成就感 /
最後想說一點,這些出色的時間管理者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很喜歡to do list,享受從to do list上劃掉一項的成就感。這種對成就感的追求,本身也是他們去管理自己的時間的動力。但這未必是每個人喜歡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從高效的生活中獲得滿足,也有些人從慢節奏隨性的生活中獲得滿足。如果你決定「發獃時間」「看小說時間」「看肥皂劇時間」對你來說很重要,我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只要你知道你的選擇同時意味著放棄什麼,並覺得值得就好。這個人生選擇話題就太大了,任誰都是一生的反覆權衡與糾結,我們就不說了。只是,不管怎麼樣,以上說的這些小技巧應該都能對執行過程有所幫助。
最重要的是立刻開始去做,哪怕只是其中任何一點。應該都能幫助你在同樣的24小時里收穫更豐富和廣闊以及不焦慮的人生吧。本文由FM820·APP發布,想查看更多內容,請移步APP端。推薦閱讀:
※如何做好你的讀書筆記?
※歐陽澤林:[個人品牌認知系列]搞定老闆太大,你能搞定你的父母嗎?
※從跑步菜鳥1年進階為全馬精英選手,我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巧用3張清單,輕鬆搞定番茄工作法?
※《奇特的一生》讀後感
TAG:時間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