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訓練裝備里的「小心機」 後勤保障再無憂
「到達安全地域,各班組織開飯!」早春的閩南某海島,筆者在陸軍第31集團軍某特戰旅的一場對抗演習中看到,完成武裝奔襲、劃舟潛行、崖壁攀登等7個高強度課目後,官兵們打開攜帶型保溫保鮮箱,吃上熱飯熱菜,補充能量,整個海島上不見裊裊炊煙,卻聞飯菜飄香。
仔細觀察,筆者發現除了炊事班用的攜帶型保溫保鮮箱外,官兵們身上還攜帶有一些樣式新穎、功能強大的後勤保障裝備:遇水即濕的布質背囊換成了可漂浮的防水背囊、顯眼醜陋的「黃臉盆」被可摺疊的多功能水桶取代、就連魚鉤魚線和手術刀也走進了單兵急救包……該旅旅長樓正軍向筆者介紹,這些裝備不僅重量輕、體積小,最重要的是實戰實用,很適合擅長小群多路、班組作戰的特種兵在海島、叢林中進行伴隨保障。
那麼,這些裝備都有哪些用途?到底好在哪裡?在戰場中如何使用?下面,請各位軍迷跟隨筆者的視角,一睹為快。
攜帶型保溫保鮮箱:島上訓練也能吃上熱飯熱菜
【現場鏡頭】
炊事人員將生鮮食物存放在保險箱,準備送往前線。
某水上訓練基地,一場班組水上突擊戰術演練正如火如荼展開。晌午時分,槍聲驟停。「現命你在K+15分前將熱食送到前線。」炊事班長王岩接到命令後,迅速將剛出鍋的熱飯熱菜裝進保溫保鮮箱,帶領兩名戰士趕往前線。
前送途中,險情不斷。王岩和炊事員一路打一路送:山林遇敵襲擾,他們迅速做出有效還擊;遇到深不見底的水域,他們用保溫保鮮箱當漂浮器材涉水泅渡;翻過山頭,他們一路奔襲將飯菜送到前線戰士手中。
這時,剛剛激戰完的戰士們隱蔽在一處叢林中,急需補充能量,當他們打開炊事員從保溫保鮮箱中取出的單兵炊具時,炊具中的飯菜仍冒著熱氣。而吃上熱騰騰飯菜的那一刻,官兵們臉上的笑容無比燦爛。
【裝備用途】
演練完畢,炊事班長王岩向筆者展示了身上的保溫保鮮箱:「看,箱體採用可漂浮的材料,遇到水路,不用擔心進水。最重要的是它保溫時間長,打開飯盒就跟吃上剛出鍋的飯菜一樣。」
「攜帶型保溫保鮮箱,有效解決了熱食前送、炊事員自身防護和食品保鮮等問題。」該旅保障部軍需科科長李洪俊告訴筆者,這種「島上訓練吃上熱飯熱菜」的景象在以前只能想想作罷。
以前,特種兵抵近「敵」前沿偵察,不能隨便生火,解決吃飯問題經常靠自帶,因傳統的保溫箱,保溫保鮮時間短,除攜帶自熱食品外,只能當天做當天帶當天吃,而且傳統的保溫箱屬於肩扛手提式,炊事員自我防護能力受限,制約了部隊戰時後勤保障行動,如果整個訓練全部用自熱食品充饑,三兩天就會上火便秘。
而攜帶型保溫保鮮箱則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它不僅讓熱食前送成為現實,還解決了生鮮食物如何長時間保鮮的問題,在島上訓練時,炊事人員可以攜帶各式各樣的生鮮食物,避免了「當天帶當天做當天吃」的窘迫。
【性能特點】
遇到敵情,炊事人員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有效還擊。
為讓官兵在島上訓練時吃上熱飯熱菜,該旅成立攻關小組,從實戰出發研製移動背負式保溫保鮮箱,在設計結構、材料等方面與作戰需求掛鉤。
①針對海上風浪大等情況,他們採用可漂浮的防水防彈材料製作箱體。涉水時,不僅沒有增加官兵負擔,還可攜箱體進行泅渡。如果遇到敵情,可以用箱體的防彈面作為掩護,有效保存自己。
②在圓柱形箱體上安裝材質柔軟的雙肩背帶,炊事員不僅攜帶起來舒適方便,遇到敵情時,還能在第一時間使用武器有效反擊。
③針對不同官兵的體型差異,設計30升到45升不等容量的箱體,方便官兵攜帶。
④在保溫箱內加裝保溫層,可使熟食保溫時間長達24小時,在保鮮箱內加裝製冷層,可使生鮮食物的保鮮時間達到72小時,保證飯菜在較長時間內不變質。
⑤採用耐腐蝕、耐高溫的材料製作箱體,保溫保鮮箱的使用壽命長達5-7年。一個保溫保鮮箱的造價在1600元左右,便宜又實用。
防水背囊:颳風下雨涉水泅渡全不怕!
【現場鏡頭】
官兵將防水背囊放進水池中,進行防水檢測。
梅雨時節,該旅特種偵察營正在組織一場高強度戰鬥體能訓練。待營隊行至某山林中時,一場暴雨不期而至,隊員們身上的迷彩服被雨水淋了個透透徹徹。
「同志們堅持住!翻過這個山頭,我們在山頂組織大家休息。」教導員張良溪為戰士們加油鼓勁。
到達山頂,只見官兵脫掉淋濕的迷彩服,換上從背囊中取出的乾淨衣服,瞬間變得精神抖擻。剛剛下的那場雨並不小,為什麼背囊里的衣服沒被淋濕?筆者心生疑問。
「這個背囊可不是一般的布質背囊,別看它模樣平常無奇,它可是防水的哦!」張良溪告訴筆者,「好戲還在後頭,等到武裝泅渡,再為你揭曉!」
【裝備用途】
被淋濕的防水背囊外僅僅只有細小水珠
一個背囊能演出什麼好戲?待筆者看完高強度戰鬥體能訓練中的武裝泅渡課目後,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個背囊能在水中漂浮!官兵涉水泅渡時,可以把背囊當作漂浮器材,費時耗力的武裝泅渡,有了這個防水背囊,一下子變得「輕鬆加愉快」了!
「以前野外演訓,最怕遇到颳風下雨天,現在有了防水背囊,風雨再大,又有何懼?」戰士閆光偉高興地告訴筆者,前些年的一次野外駐訓,連隊在一處山林中宿營時,一場暴風雨刮來,把放在布質背囊里的衣服全部淋濕了,野外訓練,大家本來就很累,再穿著濕漉漉的衣服訓練,士氣難免受損。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新式防水背囊很好地解決了「怕水」問題:背囊內按照單兵被裝攜行標準,裝有迷彩服、作戰靴、單兵睡具等物資,遇到梅雨天氣,官兵們換身乾衣服重整行裝,迎接剩下的訓練。
採訪間隙,防水背囊上一個紅色的塑料管引起筆者注意。「這是背囊的鼻子!」原來,這種背囊的兩側還裝有兩個氣囊,當官兵需要涉水泅渡時,可以用嘴自行充氣。趴在充滿氣的背囊上泅渡時,和之前那個笨重的布質背囊相比,官兵們都有同一個感受:「這樣的泅渡跟沒帶裝具一個樣!」
【性能特點】
防水背囊內的物品仍然保持乾燥
回到營區,筆者從設計結構、製作材料等方面開始剖析,「咔咔咔」給新式防水背囊來了個360°無死角「寫真」:
①背囊肩帶、腰帶中加有軟膠,在行軍拉練中,官兵背負起來更加舒適。
②背囊整體面料採用迷彩滌綸長絲帆布加防水膠壓制而成,遇到樹枝、槍支等尖銳物品剮蹭時,不容易損壞。
③背囊結構設計合理,每個背囊還配有6個速封袋,官兵們可以將衣物分類存放,這樣不僅可以雙重防水,還可以縮小存放空間,使用起來更方便快捷。
④背囊兩側加裝兩個側囊,並配有充氣嘴,需要涉水時,官兵可以自行充氣,當作漂浮器材,泅渡起來省力省時。
⑤使用壽命在5-7年,一個防水背囊的造價在1350元,非常適合部隊大規模使用。
單兵急救包:險情危局自行破解
【現場鏡頭】
單兵急救包外觀
斷糧後取出魚鉤魚線釣魚充饑、斷水後灑下消毒丸凈水解渴、毒蛇咬傷時自注血清抑制毒素……早春的閩南寒意未退,筆者在該旅的一場野外生存訓練中看到,官兵們每每遇到危險,都能及時實施自救互救,破解險情危局。旅政委張功貴介紹,這是他們用上自主創新的新式單兵急救包後帶來的新氣象。
【裝備用途】
「特種兵作戰具有小群多路、班組行動的特點,常常面臨深入敵後、孤立無援的情況。」張政委告訴筆者,野外生存很容易遇到斷糧斷水、毒蛇咬傷、意外劃傷等險情,以前,野戰生存訓練依託衛勤保障比較多。去年一次島上演練,引導小組深入「敵」前沿偵察時,一名隊員被毒蛇咬傷,攜帶的急救盒內未帶抗毒血清,不得不呼叫外援,結果錯失了戰機。
「細節決定成敗!」復盤檢討,這個旅決心在提高官兵戰場生存自救能力上下功夫。他們圍繞打仗需要,在單兵急救包內「放什麼」「放多少」「怎麼放」等問題進行了一次集中研討,正常配發的單兵急救盒只有15種普通藥品,他們針對性地增加魚鉤、魚線、火石、消毒丸、手術刀等12種生存自救器材和應急藥品,提陞官兵戰場自救能力和戰傷救治時效,給身陷險境中的特戰隊員提供了求生的機會。
【性能特點】
單兵急救包內部
新式急救包實現了單兵戰鬥隨身攜帶,增加了多種實戰實用的救生器材和急救藥品,改進了傳統單兵急救盒的功效性能。下面給大家解讀增加的這些器材在戰場中的特殊作用:
①魚鉤魚線:在無糧的野外生存中,用於釣魚覓食,補充能量。
②火石:火石體積小,受撞擊會出現火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生火取暖,燒烤食物。
③消毒丸:為了安全飲水,遇到水源時,可以灑下消毒丸,將水凈化飲用。
④手術刀、剪刀、針線:受傷時及時展開自救互救,用於清理和縫合傷口。
野戰裝備|軍用戶外裝備丨軍品戶外裝備專題-中國特種裝備網
推薦閱讀:
※如何勸導一位因長痘而想自殺的好友<女>。?
※溺水差點被淹死是什麼樣的體驗?
※微博上傳的「自我心肺復甦急救法」是真實有效的么?
※被蛇咬傷怎麼急救?
※溺水不超過1小時就能救活,如圖所示的急救方法,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