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思維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思維
一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人們從歷史中學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據說是黑格爾說的。
實際上,只要稍微觀察和思考一下,就能知道,人們無法從歷史中學到經驗和教訓的原因,是因為從大範圍講,人們基本上不讀歷史。
譬如關注我的公眾號的朋友們,以及你們的朋友們,有誰認認真真讀了《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史書,並且進行戰略高度思考的?
想要從歷史中學到經驗和教訓,最基本的一步就是你得去「學習」歷史。
這種「學習」,並不是說看看歷史課本就算是學習了。這簡直是對「學習」這兩個字的侮辱。
中國的高中歷史書編寫得相當之爛,它只會告訴你大致上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的,怎麼發生的,背後的故事是什麼,通通都不會告訴你。
譬如漢武帝討伐匈奴,歷史背景是什麼?
穩固帝王統治。
他面對的困境又是什麼?
缺錢。
劉徹是如何解決的?
全國範圍徵召商人支援國家,於是有一個叫卜式的商人頭一個響應,幾乎把全部家當捐了出來。於是漢武帝對他大加賞賜,使得卜式捐錢後比捐錢前還富有。這就叫立榜樣,就像燕王千金買馬骨。
而前段時間被捕的寧波投資者徐翔,顯然就沒有讀過這個故事,所以導致了自己悲劇:你賺國家的錢沒關係,但是國家要你出頭頂一波的時候,你他媽最好響應著。
二 戰略思維
而通過看歷史,你們會發現,數千年來,人性以及人的思維模式,基本上沒有任何變化。
例如劉邦「哄」自己手下、裹挾著他們跟著自己乾的經驗,對於當下依然完全有用,毫不過時。
劉備從小小屌絲在曹操、劉表、劉璋等各個軍閥之間輾轉騰挪後逆襲的經歷,也依然對當下有著幾乎直接的啟示。
而在古今中外所有成大事的人物里,最最重要的就是戰略思維。劉邦的三大人才團隊,就是給劉邦提供戰略思維儲備的。劉備得了諸葛亮如魚得水,就是因為提升了戰略思維。
這種思維模式,可以說是千萬人中無一。具有的人,無不是當代人里的佼佼者。
它跟考試成績高低、是否有人魚線、婚否、性取向、宗教信仰、學歷、外貌、公眾號製作的漂亮花哨程度、使用的化妝品開的車穿的衣服的牌子、年收入、智商,甚至情商都沒有什麼關係。
譬如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就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人。他最開始無非是南昌起義時候的一個最底層的小兵。雖然他能夠升上去跟他上面的將領都差不多死掉了有關係,但是也和他具有足夠的戰略眼光,能夠一直打勝仗有關。
只要稍加留心就能深刻體會到:戰略思維這東西,實在是太缺乏太缺乏了。
絕大多數人在這世上,無非是換吃混日子,外界讓幹啥就幹啥,既不知道世界會走到哪一步,也不知道自己會走到哪一步;既不知道主動去嘗試延伸觸覺,也不知道加強提升自身;不是陷在風花雪月里不可自拔,就是壓抑沉悶鬱鬱寡歡,或者是痴痴傻傻自娛自樂。
很可悲。而且,人類,是在自己有歷史記錄以來,就一直這麼可悲。
三 啥叫戰略思維?
好比打撞球,有戰略意識的人,就知道當下這一桿,不僅是要保證這一球進洞,還要保證至少繼續打到第三個球的時候也能差不多進。
好比下象棋,有戰略意識的人,就知道當下這一步,不僅是要保證這一子出位,還要保證至少第五步的時候還有用。
好比下圍棋,有戰略意識的人,就知道下的不僅是當下這一步,還要後面的十步。
好比大作戰,有戰略意識的人,就知道當下的調兵,不僅是這次面對敵人,還有後續的應對徐來。
好比過人生,有戰略意識的人,就知道當下的換吃,不僅只是換吃,還有如何讓自己得到提高。
看看知乎上各種提問,問選專業、考學校、求前途、拜未來、挑公司、買股票、投資房,全是問號問號和問號,通通都是既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的人。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而絕大多數人,莫說知彼了,就是知己恐怕都相當勉強。
華為為什麼要裁員?
公司成長了,你沒跟著成長,你乾的活年輕人都能幹,而且工資還低,那要你幹什麼?
前蘇聯和90年代前的中國曾經嘗試建立過還繼續留著這種人的制度,但是隨後蘇聯就解體了,中國社會也差點崩潰,於是安排了朱鎔基上台改革。
四 如何培養戰略思維?
那麼如何培養戰略思維?
根據歷史上牛人的經理,大致就是兩種方法:一閱讀,二經歷,合稱就是「閱歷」。
這個閱讀指的不是讀到博士。
現代社會,讀到博士跟戰略思維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可能有害,因為一方面讀的是專業性的知識,而不是見識,越讀下去,人的思維和見識反而更加狹窄。所以你們可以看到國外往往是一批輟學的帶著博士生創業,國內是高中生或者本科生帶著研究生創業。我說的「閱讀」,是指能夠拓寬見識,彌補經歷缺乏的閱讀。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閱讀。你把網上幾千萬字的黃色小說都看過一遍,除了認識一些擬聲詞,又能夠獲得什麼見識呢?
經歷,指的是足夠豐富廣闊的經歷。
走過墳地打過狼,扛過獵槍放過羊。
進過政府蹲過牢,一人干過三百行。
這樣的人可能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人出來做事,無非就是和別人打交道。當你的經歷足夠豐富的時候,在和人打交道的時候,你就有足夠的資料庫進行調用,以滿足在別人看起來奇奇怪怪的要求或需求而毫無芥蒂。
劉邦、劉備、曹操、朱元璋、毛澤東等人,無非就是在這兩方面下功夫,有的可能一開始是特別注重一方面。但是到最後,都會同時加強兩方面。因為但凡沒有加強兩方面的人,往往是「跛子」走路,走到一半就摔倒死掉了,例如項羽、劉表、袁紹、張士誠、博古王明和蔣介石。
五 你的戰略思維是否有被扼殺?
在馮唐寫給剛入公司的小師弟的信里,提到一個建議:
第九個習慣是服從。接到一項似乎很不合理的工作,忌馬上拒絕或報怨。第一,和上級充分溝通,從他的角度理解任務。有時候,你心中對此項工作的要求遠遠高於上級要求。第二,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有自信,不必做每件事都得一百分。第三,上述二條還不能解決心頭不快,放下自己,服從。
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員工的戰略思維被扼殺的過程。
我爺爺給我講,建國後為什麼賀龍不受重視,被安排做體育部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年賀龍執意違法毛澤東的意見要打石家莊,然後還打了敗仗。這下就糟糕了。剛剛建國的時候還需要牽制一下劉伯承,派賀龍去成都。等西南安穩了,立刻調回北京安排閑職,就是因為賀龍不服從。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情。
如果賀龍違反命令卻打了勝仗,這種情況,古今中外的領導,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有光獎不罰的,有又獎又罰,有光罰不獎的,還有不獎不罰功過兩抵的。這裡真正能夠成大事的領導是又獎又罰的。毛澤東應該也是這種。劉邦估計會光獎不罰,但是事後算賬。例如當年韓信要求當「假齊王」,劉邦就硬生生咽下了這口氣,事後給韓信算賬。而劉備則是光獎不罰,以籠絡人心。
但是賀龍是違反命令打了敗仗,這種事情,換古今中外任何一個領導,無論是劉邦劉備曹操李世民朱元璋凱撒拿破崙,都是毛澤東這種處理方法,就是要讓現在的和後來的手下明白,團隊里做戰略規劃和指揮的,只能有我毛澤東一個人。做領導是幹什麼的?就是做戰略規劃的。如果你的規劃總是被下屬否決, 而且屬下的規劃比你還高明,那恐怕你只能退位讓賢了。
所以為什麼林彪和粟裕提不同意見,毛澤東經過慎重考慮都一般都是否決的。他不會壓制部下提出不同意見,有時候還會接受部下的戰術改正,但是輕易不會改變自己的戰略規劃。
戰略規劃準確講,並沒有嚴格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就像賀龍要求打石家莊,毛澤東不讓打,未必就是賀龍一定錯毛澤東一定對。當然,事實證明賀龍錯了。但是如果你們看過足夠多的案例,在戰略規划上,當然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但是再細分起來,未必就一定有對錯了。這時候,就是拼下屬的無條件服從和執行力了。好比解放戰爭,蔣介石的一些部署還真不能說差勁,但是部下就是執行不了,那麼只能落得慘敗的地步。
然而,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會造成,人會慢慢喪失戰略思維。這也是一種御下的手段,因為通過這樣,人會非常依賴所歸屬的體制,變得無法離開。
這就為什麼在大公司待久了,人會廢掉。當跨國公司裁員、鐵飯碗被打破、朱鎔基要求工人下崗、華為裁員,絕大多數人都臉顛了。
用《孟子·盡心下》的說法,「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六
那麼,親愛的讀者們,你是在引領著時代前進的步伐,還是在不知不覺中默默地被時代淘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福樓拜這個作家?
※如何評價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如何看待文天祥創作《正氣歌》的時代背景?
※大家怎麼評價元始天尊呢?
※有哪些類似「間不容髮」的詞語?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