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變遷簡史1978-2016
圖片授權基於CCO協議
文/王小呼
(一)1978-1997
1978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這一時期我們 國家的經濟,從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型。農業實行聯產責任承包制,中央向地方讓利放權,財政實行大包干,地方政府的權利得到了擴大,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這一時期我們的縣域經濟,出現了兩個標誌性的事件。一是農業,進入了聯產責任承包制,逐步解決了溫飽的問題。第二,中國的個體戶開始崛起。在這一階段的後期,鄉鎮企業開始蓬勃發展。
中國的縣域經濟湧現出了兩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一個是蘇南模式,它是一種政商合一的共同富裕的集體經濟模式。二是以家庭經營為主的民營經濟模式——溫州模式。
(二)1998-2012
這一時期,我們國家的經濟從輕型化向重型化轉型,從內貿經濟型外貿經濟轉型。
1998年經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中央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開放了房地產市場,中國進入了城鎮化高歌猛進的時代。
同時中央政府開放了外貿自主權,中國經濟開始向外貿轉型。
這一時期的縣域經濟開始大規模地引入外資,二是學習新加坡的工業園區模式,大規模的招商引資進行工業化建設。
縣域經濟在這一時期也開始大規模上馬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建設遍地開花。
在這個階段湧現與經濟湧現出了,義烏模式和晉江模式為代表的外向型輕工化縣域經濟。經濟縣域經濟邁入了黃金年代。
在這個階段的後期,以194年分稅製為代表,中央開始從財政事權,向中央政府集權。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步從縣域向市一級以及省會城市轉移。
在這個階段的,以鐵本事件為標誌,中國的經濟發展開始向國有中央企業傾斜。縣域民營經濟逐漸邊緣化。
08年經濟危機爆發,中國經濟逐步邁入了新常態,縣域經濟逐步走向了衰退。
(三)2012-
2012年中國宏觀經濟全面惡化,縣域經濟基本退出了中國經濟舞台。中國或許會進入無縣時代。曾經的許多百強縣走向了衰落。撤縣設區撤縣設市頻繁出現。縣域經濟開始被中心城市接替。
這個時期,一二線城市開始成為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力。
無論哪個經濟體,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的動力必然會從小城鎮逐步向大城市轉移,人口和資源也不可避免從小城鎮向大城市聚集。
這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王小呼專欄 版權所有 並保留權利
推薦閱讀:
※水和空氣,越來越奢侈的商品
※中國不可能再出現一個35歲白手起家的首富?
※你覺得中國可以在哪些非傳統優勢項目上取得突破?
※中財沃頓 羅蔚:數據的戰爭
※房價暴跌會讓更多的人買的起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