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兩大趨勢

上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指出了多方面對養老服務產業的利好,主要包括:降低准入門檻,營利性養老機構先照後證,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在登記機關管轄範圍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後者將有利於非營利養老機構的連鎖擴張以及社區建點。此外,文件還提到要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全覆蓋,指出「 加快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台,對接供求信息,提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等上門服務……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站)、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等資源……鼓勵建設小型社區養老院,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需求等。

老齡化加速以及家庭結構改變意味著養老服務的很多需求未來必須依賴機構化服務來解決,這對於整個養老服務產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意味著變革的必要性。未來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趨勢可能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養老服務機構的主站店規模會增大,然後通過主站發展衛星站深入社區。根據歷年社會服務發展公報中的數據,養老服務機構的數量從2012年的4.43萬家,下降到2015年的2.8萬家,但養老床位數從2012年的416萬張,增加到2015年的672萬張。單家養老機構的平均床位數從2012年的94張,上升到2015年的240張,規模在不斷增大中。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也從2012年的21.5張增加到2015年的30.3張,未來的目標則是增加到40到50張。

由於過去有相當一部分的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偏小,運營情況不佳,空置率高,服務能力很弱,未來這類機構會被收編或者倒閉,在養老服務機構來說,單體的規模增大會成為趨勢。一定的規模有利於標準化服務的執行,培養人才,增加透明度以及做強品牌。這一點對於未來想要發展連鎖模式的養老機構的主站來說,尤其重要。

而另一方面,在主站做強的同時,深入社區將成為主站加衛星站模式的核心。中國文化,城市格局以及群聚特性決定了居家和周邊養老是重要的特徵,尤其對於大部分需要養老輔助服務,但並不需要入住機構服務的老年人群來說,社區服務是成本經濟,能滿足他們大部分服務的手段。政策對準入的放鬆未來可能有利於衛星站的設立,尤其對於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來說,設置服務點有助於深入社區,提供入家服務。

入家服務的發展前提有兩個,一是設立入家服務的行業標準,包括培訓人員的標準以及服務模式的標準,目前的養老輔助服務雖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入家服務,但總體來說,從業人員素質層次不齊,服務缺乏標準,難以通過透明的行業標準去衡量。第二,只有建立了服務標準,才能按照服務的類別,所需人員的素質去進行定價,並進行合理的價格監督。

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另一個趨勢則是,醫療服務將成為養老機構的競爭核心和主要門檻。未來能夠獲得市場認可的養老服務機構不會延續目前以單純養老住宿搭配簡單照料的模式,而是把競爭的重點放在服務上,尤其是醫療服務。

未來養老服務機構的醫療服務設計類似產品設計,屬於整體服務包的一部分。目前市場上用戶使用專業護理、康復、長期健康照顧的比例還很低,缺乏專業服務機構、市場混亂無序以及服務人員素質低下都是直接原因。

隨著市場的衍變以及有專業能力的機構出現,專項醫療服務可能成為一種產品出現,比如針對短期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的服務產品,包括分級別的護理、康復服務包、以及必要的食宿等,而食宿其實是最基礎最沒有門檻的產品,能夠成為競爭核心的產品將是前面兩者。

與此同時,未來養老服務機構必須建立和外部醫療資源銜接的通道或平台,內部的醫療資源畢竟服務能力有限,向外延展將有助於提供更深一層的服務,同時又將用戶留在養老服務機構內,建立長期的關係。嫁接的主要模式可能是遠程醫療,以及線下的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合作。一旦這些通道建立,將有助於個人健康檔案的建立和信息收集,然後才有可能在這種長期客戶關係的基礎上,去發展其他的服務項目。

cunfuriji.com/?

推薦閱讀:

農民新農保還需要年審嗎?會不會影響養老金的領取?
應對「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專項法律服務
老有所養,靠誰?
中國養老服務格局,是時候與「9073」的概念說再見了?
某敬老院因未按照護標準提供服務被判決承擔賠償責任案

TAG:養老 | 組織與機構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