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繁花》金宇澄

一、名人解讀

1、說到上海敘事,自白話小說盛行以來,一直到金宇澄的《繁花》橫空出世,大約有4位作家是絕對繞不過去的。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他們分別是韓邦慶、張愛玲、王安憶、金宇澄。

——茅盾文學獎評委王春林

2、最好的上海小說之一和最好的城市小說之一。

——中國小說學會會長雷達

3、我過去講《紅樓夢》,說《紅樓夢》的了不得之處,在於它能夠無限地實,但又能夠無限地虛,到了這樣的境界,是《紅樓夢》的最高成就。在現代以後的中國小說中,得到《紅樓夢》真正精髓的其實不是很多,應該說金宇澄是做到了。

——評論家李敬澤

4、《繁花》是2012年中國文學天空划過的一道閃電。它建立了一座與南方有關、與城市有關的人情世態的博物館。它考驗著我們對文學的認知度和忠誠度。

——《收穫》雜誌副主編程永新

5、我看《繁花》是陷進去了,我會從中間任何地方進去讀,我可以倒過來讀,我可以把一段看三遍。我知道我碰到了一件非常驚人的作品。

——評論家吳亮

6、《繁花》中人物的情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無法提供意義感了,生活就像河水一樣,緩慢地漫過了這一切,這是現代人的一種處境。

——評論家黃平

7、金宇澄真的是扎堆在好的時候,上海文學或者是滬語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壓抑、掩埋,突然起來,在它之前有海派清口,使上海的生活從不響到響,而《繁花》是以一種用不太響的方式使上海語言的精神進入到共同化當中,從不響到比較響。我覺得《繁花》提供了中國文學的一個特別版本。

——郜元寶

8、這個小說對於我蠻有意思的。因為一開始有朋友問我《繁花》看了嗎?我當時就說沒看,後來問的人多我就撒謊說我看了,但當時我是沒看,這對我好像也是第一次,為一個小說去撒謊。現在覺得不讀小說也沒有什麼丟臉,但是沒看過《繁花》我覺得臉有點下不去了。

——毛尖

二、讀者書評

1、讀者「坦克手貝吉塔」:金宇澄簡直是文壇徐根寶繁花=上海灘《渴望》+網路文學話本+風土人情博物志+手藝人敘事+土先鋒精神非常好看 讀到小毛跟阿寶、滬生重逢那段很感動的 整本書概括起來就是姝華的那封信 「年紀越長,越覺得孤獨,是正常的,獨立出生,獨立去死。人和人,無法相通,人間的佳惡情態,已經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涼的旅行。」

2、讀者「歡樂分裂」:讀完仍浸於恍惚,華語文學中獨一無二的語境,俗雅兼容;通篇言語,如全知平移鏡頭橫掃群英人物譜系,聲音律動,景物白描,心理活動,全在罅隙間,且處處留白,鋪陳無數弄堂故事;縱向年輪建國40餘年雲波詭譎,繁花靜葉聲色虛空;女性群像、角色串聯、遁入虛空,多處名家影子;最感動:李李往事及出家、小毛與銀鳳,幾處長鏡頭描寫幾乎落淚,扉頁書「上帝不響,像一切全由我定」,是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3、讀者「還叫雪盲」:對我而言是一本解釋「為啥阿拉上海寧這麼有優越感」的書,但不讓人討厭。稀碎又磅礴、下作又美好,文筆簡直開掛,看得我血都疼了。

4、讀者「LOOK.」:依依不捨中讀完了。最成功的是視點的選擇,永遠讓讀者不會真正進入小說中任何角色的內心,而是如幽靈一般飄蕩在各色人物的周圍。如果用繪畫做比喻,《長恨歌》是工筆畫,看上去很美,《繁花》則是寫意畫,處處顯露出作者對於筆下人事最深沉熱烈的人生愛。

5、讀者「洛之秋」:如果人生能像讀《繁花》一樣,明明知道結局,卻可以始終把最後幾頁摩挲在指間,不捨得真地就此讀完,那該多好.....這樣的小時代,哪裡配得上如此偉大的書。

6、讀者「feeling」:語言驚艷,氛圍濃郁,以上海話默念,閱讀效果翻倍。90年代紅男綠女的八卦瑣碎並不喜歡,有時會覺得無力繼續,但轉到六七十年代又好了起來。市井煙火遊離出悵惘無奈,八面玲瓏卻是終不得意。很好奇拍出了「必有迴響」的王家衛如何「不響」。

7、讀者「熊阿姨」:四字短語中的宏大敘事,越讀越過癮。舊時繁華,雞零狗碎,格子間里的濕漉漉,最後落得一句鴛鴦蝴蝶夢。

三、經典語錄

1、年紀越長,越覺得孤獨,是正常的,獨立出生,獨立去死。人和人,無法相通,人間的佳惡情態,已經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涼的旅行。」

2、一個女人,越是笑容滿面,歡天喜地,一翻底牌,越是苦,一肚皮苦水。

3、世事往往如此,一方簡單,另一方飽經滄桑。

4、女人覺得 春光已老 ,男人覺得 春光還早。

5、小毛說,這我懂得,人到外面,就要講假話,做人的規矩,就是這樣子。

6、「我以前一直認為,人等於是一棵樹,以後曉得,其實,人只是一張樹葉子,到了秋天,就落下來了,一般就尋不到了。每一次我心裡不開心,想一想鄉下過年,想想上海朋友的聚會,就開心一點。因為眼睛一霎,大家總要散的,樹葉,總要落下來。」

7、這一頁紙的抄家清單鱗琅滿目,讓人想起紅樓夢中烏頭莊主給寧府賈珍送年貨。蒼蠅裸在金銀珠寶上翅膀反光,也相當真實。


推薦閱讀:

472.讀書19~《正念》
打造優雅成熟溫婉風之《我的危險妻子》女主穿搭
國慶節前調查,你最想讀的一本書
從民國到21世紀,個人與時代的博弈永不停歇
493.讀書22~《十萬個為什麼》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