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開撕,其實是因為所知障

所知障,The obstacle of what is known。——《佛教英漢對照詞典》

我認為的所知障,本質是一種傲慢。一個剛來世間不久的孩童,就幾乎沒有所知障,他的求知慾念很強,心裡頭有十萬個為什麼,通過不斷地探索詢問,來認識這個世界,別人對他講了什麼,他自己看到了什麼,他都會耐心思考,細心求證,這是赤子之心。

對於一個成年人,他的腦袋裡裝載了很多知識、技能、見解、觀念,這些元素,使他與世界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繫,讓他在這個世界得以生存,並構築起了他基本的三觀。但在豐富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煩惱。

知識、技能,可以讓人生存,但卻無法保證快樂。見解、觀念,如果足夠智慧,是可以緩解煩惱的。知識、技能,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而見解、觀念,卻多是來自人生經歷。各人經歷的千差萬別,造成了對世界的不同理解。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體驗,其中有些人,在經歷無數之後,內心依舊柔軟開放,雖然吾生有崖,而知無涯,在這漫漫的人生路上,他仍舊不矜不伐,虛心求索,這大概就是古人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但也有些人,在成長的經歷中一路走來,逐漸形成了某些固有的觀念,堅不可摧,人變得倨傲自我,很難再接受其它觀點,頭腦堅硬而又封閉,在判斷事物的時候,往往先入為主,就像去年上映的電影《十二公民》一樣,各種情感傾斜,各種傲慢與偏見。

在我認為,聖人以下,任何人的思維都是有盲點的,所以正確的態度應是虛懷若谷,從諫如流,而不是得少為足,自以為是,變成所知障。所知障就好比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它會阻礙你去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劉雨虹老師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可能還包含另一層意思,就是說,人活到老的時候,才會對許多事和理,真正明白了。天下事,有許多年輕時不真明白,活到老時,才領悟許多道理,而那些都是年輕時不太能理解的事。

但也有很多人,活的年紀越大,思想越是頑固,這所知障,真是無時無處不在,二十後生有之,八旬老翁也很多見,所以有些時候,我們這些成年人,也應回過頭來,向孩童學習學習。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人生 | 閱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