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師專欄 | 你害怕衝突嗎?-余虹

本文為江西點撥心理中心諮詢師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jxdbxl

這是上周父母成長小組討論的話題,如何解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大家討論以後發現,當我們了解衝突到底是什麼的時候,也就不那麼害怕衝突,解決衝突的辦法似乎就自然呈現了。

那麼到底什麼是衝突?

當一家人準備集體出門,而孩子還在遊戲機上不肯下來;媽媽想要安靜看書,而孩子把音樂聲開到很大;外面下著雨,孩子卻不願意穿雨衣;孩子把玩具堆了一地,卻不收拾……這類的事每天都在家庭中上演,也常常讓父母們非常頭疼。如果強制孩子聽自己的話,顯得我們太專制,如果聽任孩子自由,又有溺愛的嫌疑。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掉入了一個「控制與反控制」的怪圈,不是我控制你,就是被你控制——一場關乎輸贏的「戰爭」。待到衝突升級,最初我想幹什麼已經不重要了,「我要贏」變成了最最重要的事。

拋開輸贏觀,衝突其實就是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事件中,雙方的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一方想趕緊出門別遲到,另一方被遊戲吸引還想繼續玩。一方想要安靜,另一方想要激情。由此得出,解決衝突的方式其實很簡單,找到一種折中的方式,讓彼此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即可。那為什麼大家還是覺得衝突很可怕,沒那麼簡單。因為這裡面最難的在於——發現雙方的需求並用語言表達出來,以及處理伴隨著衝突的激烈情緒。

先說激烈情緒。衝突之所以讓人害怕,是因為衝突往往意味著哭鬧、吵架、打架、聲嘶力竭、河東獅吼。很多成人害怕面對衝突也是因為小時候經常看到父母吵架的情景很害怕。心理學認為憤怒和攻擊是對挫折的反應,而挫折就意味著需求未被滿足。從小嬰兒那裡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當他餓了(吃奶的需求沒被滿足),他就會大哭。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生氣發怒哭鬧的時候,可以試著去想一想,他的什麼需求被阻礙了。當我們自己忍不住發脾氣的時候,也可以看一看,我們的什麼需求未被滿足。當需求能被看到的時候,也就不需要生氣和發怒了。憤怒有時候像是一種吶喊:「我有個需求大到我無法忍受,沒有人來幫助我,我很無助,我很害怕」。當真實的需求被激烈的情緒所掩蓋,衝突自然就升級了。如果有一方能夠跳出來,發現對方真正的需求,給予理解和接納,那麼架也就吵不起來了。

發現需求其實是件很難的事情,特別是當我們不太關注自己的需求的時候,也很難關注到別人的需求,更別說把需求表達出來了。當我們小時候的太多需求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總是忽視,或者拒絕,那麼我們也許會因為自己有需求而覺得可恥。或者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太過難忍受,我乾脆認為自己沒有需求更好,強行將需求壓入潛意識。這幾乎是有點令人絕望的表達——我為了更好地活下去,最好沒有需求。但是需求並不會因為你不看到它,它就不存在。有衝突就意味著,需求仍在尋求表達,從這點看,人也是充滿希望的,希望有人能看到我偽裝下面的真實自己。

所以衝突是個危機,處理不好會讓關係更加惡化,處理好了會讓關係更加親密。危機意味著我們還想發展,被壓抑的真實自己渴望獲得理解。當我們接納了自己的真實需求,自然將它表達,不帶有內疚和羞愧。同時也傾聽了對方的需求,接納、理解並共情。你看到了我,我看到了你,兩顆真實的心的相遇,是世界上最美的時刻。衝突,讓我們更愛對方,因為對一個人了解越多,越愛Ta。

作者:余虹 江西點撥心理


推薦閱讀:

最牛逼的心理學大師是如何看待愛情的?
常用心理學專業辭彙表
40到50歲之間的中年人使用哪些網名的頻率較高?
自由是什麼?
也許你問題的根因是它——童年情感忽視

TAG:心理諮詢 | 心理學 | 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