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謠言傷害您的眼睛(上)
改善視力、擺脫眼鏡,這是很多近視人士的共同心愿。
在市場上,宣稱能夠恢復視力的產品和訓練方法也總是層出不窮。在這些「療法」當中,通過轉眼睛、變焦點等方法「鍛煉眼肌」、「摘掉眼鏡」的自然療法似乎格外受人青睞,網路也常可以看到《xx天輕鬆改善視力》的鍛煉教程。
這種近視治療法其實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早在一百年前,眼科醫生威廉·貝茨(William H. Bates)就寫下《摘掉眼鏡完美視力》,創立了這套「鍛煉眼睛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
然而,貝茨療法的理論與現代眼科學和視光學理論相矛盾,它的效果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
在貝茨提出這種療法之初,他就受到了很多眼科同行的批評,現在美國視光學協會和美國眼科學協會更是毫不客氣地指出,這些「療法」統統沒有科學證據,它所發揮的只是一種安慰劑效應。
那麼,貝茨的理論到底哪裡不科學?眼部鍛煉的療法為什麼不能真正幫助人們改善視力呢?
貝茨理論:南轅北轍的「眼外肌放鬆」
貝茨認為,眼球通過改變形狀來聚焦,眼外肌緊繃(strained)是屈光不正的原因,因此放鬆眼外肌肉可以提高視力。
於是,他創造了一系列的眼部訓練方法,包括捂眼、閉眼照太陽或燈光、轉動眼球、搖擺法、看多種彩色等等。
然而,他的近視理論和人眼的運作機制其實根本就不相符。
事實上,人類眼外肌的作用只是改變眼球方向,負責眼球聚焦的完全是另外一種肌肉——眼球內的睫狀肌。
睫狀肌藏在虹膜的後方,它是一個環形的肌肉,身上有無數根小繩子(懸韌帶)「拉住」晶狀體赤道部。睫狀肌的收縮和舒張可以改變晶狀體性質,讓它變胖或者變扁,這樣一來就改變了晶狀體的屈光力。
很多同學都經歷過散瞳驗光,點一滴散瞳的眼藥水(有效成分為托比卡胺),睫狀肌被麻痹無法收縮,眼睛不能聚焦,看東西就變得模糊了。但在這個時候,眼外肌並不受影響,眼球還是可以自由地轉動。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睫狀肌才是真正控制眼球調焦的肌肉。
睫狀肌上無數根懸韌帶附著在晶狀體的赤道部
另外一方面,眼球改變形狀對眼睛調焦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在調節的過程中,睫狀肌收縮,使脈絡膜向前向內,鞏膜的周長因此減少,眼軸變長。眼軸長度變化對整體屈光力影響很小,它的屈光度大概只?0.036D(註:屈光度D為焦距的倒數,國際單位制的單位是),而晶狀體屈光力為16-19D。如果真要把眼球屈光力全部寄托在眼軸變化上,那麼隨著眼球大幅度拉長,視網膜會脫離下來,我們乾脆就看不見了。
當眼球聚焦於遠處物體,睫狀體鬆弛,晶狀體變得扁平,而聚焦於近處物體,睫狀體收縮,晶狀體則變得胖胖的。
現在的研究表明,遺傳因素以及每天戶外活動時間過少才是兒童近視的原因。
近視的眼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睫狀肌厚度增加、睫狀突位置靠後和鞏膜纖維變薄,這些病理改變並不能靠自然療法來逆轉。
除了近視度數無法降低,散光度數也無法通過鍛煉眼球運動來降低。散光往往與近視並存,存在散光時,看近看遠都模糊。驗光配鏡時,驗光師會告訴您近視度數和散光度數,而這個散光度數是由角膜和晶狀體前表面的曲率決定。
由此可見,把近視歸因於眼外肌疲勞和眼球形狀變化都是不靠譜的,閉眼轉眼珠、來回移動視線之類運動眼外肌的方法,也無法對調整眼球焦距的睫狀肌產生什麼影響。
最終,解決屈光不正問題,還是需要鏡框眼鏡、激光手術、OK鏡、眼內人工晶體植入等真正科學的治療方法。相信現代眼科學,而不是自然療法。
參考資料:
1. Bates method,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tes_method 2. William Bates, 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Bates_(physician) 3. Buckhurst H, Gilmartin B, Cubbidge RP, Nagra M, Logan NS.Ocular biometric correlates of ciliary muscle thickness in human myopia.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13;33(3):294-304. 4. Flitcroft DI.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retinal, opt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myopia aetiology.Prog Retin Eye Res. 2012;31(6):622-60. 5. Bailey MD, Sinnott LT, Mutti DO. Ciliary body thickness and refractive error in children.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8;49(10):4353-60.6. Pucker AD, Sinnott LT, Kao CY, Bailey MD.Region-specif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fractive error and ciliary muscle thickness in children.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3;54(7):4710-6.7. Rada JA, Shelton S, Norton TT.The sclera and myopia.ExpEye Res. 2006;82(2):185-200.8. Chen JC, Schmid KL, Brown B.The autonomic control of accommod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myopia development: a review.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03;23(5):401-22. 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2445849
如果覺得這篇科普文章有用,就請您動動小手轉到朋友圈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吧~( ? 3?)
版權及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系列科普皆為眼科小超人老梁的原創文章
科普不能代替醫生診療,如家長判斷不了請及時就醫
版權所有,轉載請獲取授權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http://weixin.qq.com/r/QkxYQD7Et2PIrXoj9xl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手術去眼袋的弊端有哪些?
※澳大利亞革命性近視鏡片可靠性多少?
※人為什麼閉著眼睛睡覺?
※游泳有必要戴泳鏡嗎?
※護眼必讀:眼睛和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