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紀的東亞,女人的天下(一)

縱觀中日韓(這裡暫且將朝韓視為一個國家)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不嚴謹的規律,以中國為原點,離中國越遠的國家,歷史上誕生的女皇帝數目越多。中國1位,朝鮮2位,而隔海相望的日本則足足有8位女天皇之多。而公元七世紀則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時間,這麼說似乎不夠嚴謹,事實上,從公元592年東亞第一位女皇帝推古天皇誕生,到705年武則天被迫讓位給兒子李顯,短短113年間,東亞三國足足誕生了五位女帝。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事實上,二戰至今,哪怕是相繼步入現代化,標榜男女平等的中日韓三國在這七十餘年裡也僅僅誕生了1位女性最高領導人。如果僅將同時期男女最高領導人的數量對比作為參考,我們甚至可以開玩笑地說一句:

女權主義運動在公元七世紀的東亞達到了一個巔峰。

那麼這五位女帝各自的表現如何呢?

按時間順序,武周皇帝應該留到最後來講,不過鑒於這位太過出名,還是放到前邊來吧。

武則天

宋代洪邁有一句評語廣為人知:

「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

為了彌補女性稱帝帶來的先天劣勢,武則天需要在朝廷獲得足夠多的支持,因此她在位期間將科舉制發揚光大,選拔人才唯賢是舉。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苑,敬暉,姚崇等一批中興名臣就是武則天當政時期湧現的。

武后載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是「殿試」之始。是年遣「存撫使」十人巡撫諸道,推舉有才之人,一年後共舉薦一百餘人,武后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中書省)舍人、給事中,或為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語。

除了人才選拔,武則天治國安民的能力也不低。這一點遠在武后稱帝之前就有所體現,660年開始,唐高宗因久疾不愈,命武則天攝政,在這期間,武則天上表建議「十二事」。

「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十,上元前勛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

高宗詔皆施行之。

武則天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十二事中第一就是「勸農桑,薄賦徭」,由此可見一斑。此外,她還要求對「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對「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據記載,自652年到705年,唐人口從380萬戶增長到615萬戶,可以說是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直接表現。

當然,這位女帝翦除異己也是毫不留情,對反對自己的官員貶謫流放,酷刑加身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對李家的宗室可以用趕盡殺絕來形容,動不動誅連數百口人。

毛也曾經說過:

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此外武則天在位期間守土安邦只算做到一半,對外戰爭好聽點可以說輸贏五五開。但是瑕不掩瑜,她的統治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保持了唐朝國力自貞觀之治以來蓬勃向上的姿態,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因此,她的統治無疑當得起「貞觀遺風」四字,誇她一句千古女帝也不為過。

推古天皇

接下來的這位叫推古天皇,這個人大家可能沒有什麼印象,但中學歷史提到過她的相關事迹。著名的叫妹子而不是妹子的遣隋使小野妹子曾經給隋煬帝遞過一封國書,上書

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這句話引得隋煬帝勃然大怒。一般認為(有爭議)這封歷史上知名的國書就是推古天皇當政時期(607年)所作。

推古天皇的繼位是當時政治妥協的結果,然而她卻展現了及其高超的政治智慧,毫不避諱地將與自己兒子爭奪繼承人地位的豐聰耳皇子(即後來的聖德太子)立為太子並攝政,從而緩和了皇室與權臣蘇我氏的矛盾。

聖德太子

她在位期間對內鞏固皇權,加強皇室影響力,同時在國內以聖德太子為核心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制定冠位十二階,憲法十七條等。對外則積極謀求與隋朝的平等關係,並積極主張學習隋朝先進文化,四次派遣隋使加強中日交流。隨著改革成功對國力的提升和外來先進文化的影響,日本在推古天皇的統治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時期——飛鳥時代。推古天皇在日本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善德女王的照片沒有找到,反正應該跟上邊兩個長得差不多,自行腦補)

接下來是朝鮮半島的第一位女王,善德女王。如果是韓劇的忠實粉絲的話就可能知道09年韓國推出過一部同名電視劇,對這位女王有過藝術上的描述。不過史書《三國史記》記載這位女王確實從小天賦異稟,聰明伶俐。

唐帝賜牡丹花圖幷花子予真平王,真平王以示善德,善德曰此花必無香氣,王笑曰爾何知之,善德對曰此花絕艶而無蜂蝶,必無香。種其子,果如其言。

此外還有可能是某位長者歷史存在的證明,和他干預朝鮮半島局勢的早期活動記載

善德王五年五月,蝦蟆(即蛤蟆)大集於宮西玉門池,善德王聞之,對角於閼川道:蝦蟆怒目,兵士之狀。

隨後善德女王憑藉那位的預警成功端掉了百濟放在玉門谷的一支伏兵。

她在位期間新羅風雨飄搖,作為朝鮮半島最小的國家,新羅一直為百濟和高句麗所覬覦。然而這位女王縱橫捭闔,她在軍事戰略方面頗有才能,反侵略戰爭打了不少。

善德六年七月,閼川被封為大將軍。七年十月,高句麗入侵北邊的七重城,女王派閼川出陣。同年十一月,新羅與高句麗的軍隊於七重城外交戰,最後由大將軍閼川擊退高句麗。

她的外交能力也是不可小覷,她借口對唐朝的貢道遭受威脅,從而聯合唐朝抗擊百濟和高句麗。

剩下的兩位女帝記載寥寥,一位是善德女王的妹妹真德女王,她很好地繼承了姐姐的對外政策,從而為新羅最終完成朝鮮半島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位則是持統天皇,她在位期間也沒出什麼大的簍子,還正式確定了日本皇室的傳承象徵——三神器,為皇權的鞏固提供了理論和物質依據。

由此看來,五位女帝的執政綜合績評不能說是上上,給個上中並不為過。


推薦閱讀:

歐亞世界簡史(34) 大明之殤(上)

TAG:東亞歷史 | 武則天 | 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