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b Or 2c 是個問題

我們稱面向普通用戶的產品為2C:to consumer

面向企業的產品為2B:to business。

所以 「2B」 念「 to B」,而不是「er B」。

工作原因,之前我會更多關注和研究用戶產品,比如微信,微博,網盤這種直接面向最終用戶的產品。做這種研究,你往往會陷入到用戶體驗,情懷這種看得見的特性當中。在這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年代,這麼做好像在正常不過了。

稍微深入一點,還可以研究看不見的特性,比如背後的產業鏈,相關的利益分配,商業模式。你會發現相比看得見的東西,看不見的往往更重要。理論上來說,你應該會看到很多成功的產品不斷對外宣傳他的產品體驗多麼好,但是很少看到一個非常賺錢的企業天天對外宣傳他是如何賺錢的,如何進行產業鏈上的利益在分配。這麼看,多分析產品背後的看不到的東西也許更有價值。有時間我會專門寫一寫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除了用戶產品之外,還有大量企業產品。比如oracle,sap,wework這些企業就是直接面向企業客戶。其中也有不少非常優秀的2B公司。?

2016年,國內也出現了不少針對企業提供服務的公司。比如國外有Slack,國內有釘釘,微信在一個月之前也發布了企業微信。相比國外,在企業產品這個市場,國內應該還有巨大的空間,我也花了些時間研究了一部分企業產品。比如:

做到slack就能成為slack嗎?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我一直在思考:

到底用戶產品和企業產品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企業產品也需要把用戶體驗排第一位嗎?

變現方式有什麼差別嗎?

實現銷售額增長的方式相同嗎?

看待產業鏈的方式相同嗎?

下面我嘗試回答這些問題。

##滿足需求:

任何產品,首先需要滿足一定的需求,解決一定的問題。

2C產品滿足人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需求,利用人性的弱點;

2B產品滿足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的訴求。

微信滿足人溝通的需求,但溝通的本質可能是通過溝通控制別人,通過溝希望了解更多,滿足自己的貪念。

在設計微信產品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人固有的某些特點。比如消息提醒的那個小紅點,紅色的數字。很多有強迫症的人會發現即使明知道某些消息沒什麼用,自己還是會把那些提示的紅色數字和小紅點全部消滅,因為你會感覺這樣自己才更舒服,但實際上這個過程當中你並沒有得到什麼收益,也沒有解決什麼具體的問題。但是產品得到了他們需要的DAU,MAU,用戶時長。

實現企業產品的時候可能就不會重點考慮人性的因素,而是更多從企業的業務出發要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嘛幫助企業提高收入。

比如AWS,一方面企業可以按需購買AWS服務,不用一開始就購買大件的硬體,這樣在業務少的時候可以節約一大筆費用。另一方面當企業業務迅速發展,需要在短時間內增加自己的基礎計算和存儲能力,AWS可以及時滿足企業需求,這樣企業也可以無縫擴大自己的服務能力,服務更多的客戶,從而獲取更多的營收。

2C產品需要對人性有非常好的理解,把握和應用。

2B產品需要對於具體業務有非常高的掌握,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收入。

##市場

2C的產品在銷售過程當中,可能Sales起到的作用有限。一方面用戶過多,這樣Sales也不好發力,另一方面2C的收費產品基本都是標準化的服務,價格透明,用戶可以自行完成購買流程。

2B的產品會非常依仗銷售的作用。因為不少企業會提出一些定製化的需求,這樣就需要專門的售前工程師溝通,甚至是開發,這個工作標準化程度較低,不具備複製性。這樣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價格不透明,因為企業需求不同,滿足需求的產品不同,所以價格自然不同,所以你很少能看到企業產品會直接在網站上公布價格。最後還有一個因素,就是2B產品的購買決策流程會比較漫長,可能會需要一個企業相關的角色不斷的評估,分析,當然最終還需要大Boss拍板。

綜合以上幾點,2B產品需求個性化, 價格不透明,購買決策時間長,這樣就需要Sales的大量介入。反過來2C產品幾乎可以做到標準化,價格透明,個人決定,這樣只要把產品做的足夠簡單,穩定,用戶量大,就能持續獲取收入。

##變現

可能和國情相關,在國內直接向用戶收錢是比較難的。

常見2C產品的變現方式有以下兩種:

免費+增值服務:很多遊戲都是屌絲用時間換武器,土豪用金錢買武器。

羊毛出在豬身上:所有用戶都免費使用搜索,廣告主為用戶的點擊買單。

2B產品直接提供收費服務。

事實上,如果哪個公司提供的企業服務不收費,我估計沒人敢用,因為會擔心這種服務沒有保障。

這也引發我的另一個思考:以省錢為基礎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天生就有缺陷?

##產業鏈:

誰靠近用戶,誰就有價值。

誰壟斷資源,誰有話語權。

任何商品都需要經歷若干個環節,最終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這些環節包括:

原材料的採集,加工,運輸;

多種半成品的加工,運輸;

成品的設計,組裝,運輸;

渠道多次分發;

2C的產品凸顯渠道的價值。

一般來講2C的產品很可能是通過某種功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在一定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用戶,牢牢掌握了產業鏈的最下游,最終變成某種類型的渠道。

阿里雙11,各種商家打折,得到優惠的用戶會覺得這些優惠是阿里給的,而不是具體的商家。用戶會覺得阿里最有價值。所以類似電商平台,誰用戶多,誰就有價值。

2B的產品嘗試打通上下游。

反過來2B的企業並不是直接面對最終用戶。他的價值在於從上游拿到生產資料,經過自己的加工和處理在以合理的價格銷售給下遊客戶。一方面希望向下游擴展,希望靠近用戶,了解用戶需求,擴展更多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希望向上游發展,不希望被上游綁架。

擁有大量用戶的2C產品掌握最有價值的渠道,通常不太會在產業鏈方面做文章,獲取和保持更多的用戶永遠是他們的第一任務。

處於產業鏈某個中間階段的2B企業由於位置的因素,總會有某種不安全感。或者嘗試向下游發展為渠道,或者嘗試向上游給自己做供應商,又或者橫向發展更多的品類。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視頻網站,本來是2C產品,但是也在不斷的做自製劇,購買iP,投資電影,逐步的往產業鏈的上游發展。同時不少視頻網站更是開始涉足硬體,比如電視盒子,電視,vr,手機。

一方面,在視頻行業,目前階段渠道的價值有限,反而獨特的ip,有影響力的演員可能才是真正稀缺的資源。基於這樣的考慮,幾乎所有的視頻公司都在往產業鏈的上游發展,控制原材料,控制稀缺資源。用戶始終是跟著稀缺資源走。

另一方面,在視頻行業,網站和app作為承載視頻內容的容器和渠道似乎還不太夠,所以不少公司希望在產業鏈的下游繼續向下,直接做電視。他們認為智能硬體是更為高效的分發視頻的渠道,更加靠近用戶。

從視頻網站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不同行業,行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產品的具體做法也不同。

Slack作為2B產品,也是個例外。

作為一款企業溝通工具,Slack可以極大的提升企業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同時滿足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的訴求。然而Slack也很好的應用了人性的弱點,通過一些產品的設計讓員工更加頻繁的使用產品。

不清楚Slack有多少Sales。但是他提供的是標準化,價格透明的服務,而且通過獎勵現金的方式鼓勵邀請更多的人使用它的服務。為了彌補標準化服務帶來的不能滿足企業定製需求的問題,他開放了自己的api,這樣一定數量的第三方服務接入到Slack可以很好的解決企業定製服務的訴求。

在具體的變現方式上,Slack採用了免費+增值的方式。作為一款企業溝通工具,隨著人數的增加,溝通信息的增加,Slack提供的增值服務的價值會逐漸變得非常重要,所以這樣的商業模式是行得通的。

2B or 2C is a question。

推薦閱讀:

r9plus產品有什麼評測?
iphone7有哪些產品事件?
谷歌的產品副總裁教你:當產品停止增長時,你該怎麼辦?
認真聊產品
什麼是產品定位?如何做好產品定位?

TAG:互聯網 | 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