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變的時代,危機是可以被管理的嗎?

危機,老生常談,危險中蘊含著機會。

這是一個巨變的時代,一個傳奇的時代,一個速朽的時代。互聯互通,變化成為常態,所有企業,所有人,都要面對這個充滿危險和幾乎的不確定的時代。我們看到,危機管理已經成為常態化的挑戰擺在政府、企業甚至個人面前。

研究中國企業的管理,發現一個引人深思的現象,中國企業面對的危機很多,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傳播方式的巨大變化,各種危機事件更加頻繁地曝光。但在危機事件的處理方面,可以用來當作正面典型、管理標杆的企業卻特別得少。尤其是中小企業,嚴重缺乏危機意識,大量企業在危機到來之時,就倒下了。近兩年來,一些製造業大省接連傳來了工廠倒閉的消息:東莞和蘇州兩地數家萬人中小企業破產倒閉,溫州的傳統製造業每天都有企業在消亡。為什麼我國一些企業甚至包括一些知名企業的面對危機度過難關的能力如此之差。該如何轉危為安,甚至從危險中得到那個潛在的發展機會?

危機是可以被管理的

巨變的時代,危機是可以被管理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

企業無論內部管理如何完善,都有可能因為市場環境的突變、企業內部某一環節出現漏洞、甚至是一些看似小事件而引發了危機的到來。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經營管理不善、市場信息不足、同行競爭甚至遭遇惡意破壞等等,加之一些無法預料的天災人禍例如地震、雪災,更是使企業危機四伏。

看危機,不能只看導火索,要看到長期積澱下來的深層次原因。事實上的,大部分危機都不是突發的,而是漸進的,往往是企業漠視了危機的信號,沒有採取措施,最終床底到公共領域引起關注,演變成危機事件。

在西方,危機管理早發展成一門獨立學科,形成了企業危機管理和公共危機管理兩個既獨立又相互融合的學科分支。我國自古有豐富的面對危機的意識和智慧,諸如「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亡羊補牢」、「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等,但真正的現代危機管理理論和事件,2003年非典事件之後才被廣泛接受和重視,到現在也不過十幾年的歷史。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環境和形態日益複雜,傳統媒體不再是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參與其中,公眾不但是單純的受眾,還是互相的信息源、傳播者和渠道。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遭遇危機更成為了一種常態。在這種常態下,企業一旦出現負面消息,傳播和異變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廣,是很難想像的。如缺乏系統有效的應對機制,危機有可能如滾雪球一般深度發酵,直接危及到企業的生存。

中小企業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無論你願意不願意,危機就在那裡,真真切切。

每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經理企業內部或者外部的危機,例如安全事故、質量問題、謠言中傷等。但是如果企業缺乏有效的危機管理手段,一旦出現危機事件,就難以轉為為安,甚至持續發酵惡化,直接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在我國,危機管理也在不斷被企業所重視,但是和西方的一些大企業相比,我們的中小企業仍然遜色得多。「得過且過」非但是一些體制不健全的國有企業無危機意識的寫照,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中小企業經常也缺乏危機感。之所以會這樣,一部分原因是現有的體制導致經營者普遍沒有「危機恐懼」心理,沒有的危機觀念。而中小企業往往缺乏專業的危機管理體系,只一再強調居安思危,反而讓有些人喊了口號後就放心安逸了。在這種情況下,外界的危機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企業對這種危機的麻木不仁。這樣,我們會在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還陶醉於以往的成績,當危機臨頭時已喪失了對抗風險的能力。中小企業的危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一、缺乏足夠的危機意識

常言道,沒有危機意識本身就是最大的危機。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對市場變化敏銳的覺察能力且對新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映,而是安於成功的現狀,那麼當你感覺到環境的變化已經使得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動時,你也許會發現,行動的最佳時機早已錯過了,所有的行動只是徒勞。

甚至一些企業在危機來臨時認為與己無關或是認為「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所以他們在面對危機時要麼任由事態的發展;要麼一味地躲避,不面對事實,不主動披露,不配合媒體的採訪。這時企業便處在極為被動的狀況下,企業單方面的逃避並不能避免公眾和媒體對危機了解的渴望,在信息反饋不足的情況下,公眾會憤怒地對企業這種行為進行譴責甚至抵抗。

二、缺乏誠信溝通的態度

危機管理經常也稱為危機溝通管理,和媒體的溝通和公眾的溝通是一門專業藝術。

當危機發生時,在認為媒體及公眾都不知情的情況下,一些企業會抱著推卸責任的態度,認為反正這樣也無人知曉。全面偵探的新媒體時代,不真誠溝通問題,欲蓋彌彰,等到被曝光被人肉之時,而企業不僅失信於消費者,還容易引起公憤。甚至有些在企業在面對質疑時通常把責任推給媒體,這就把媒體推倒了企業的對立面,錯失了和諧解決問題最佳的渠道。

在企業面臨危機時,媒體的跟進通常令企業也十分頭痛,「無可奉告」往往引起更多的負猜測。在這種情況下最 嚴重就是引發企業的誠信危機。

三、危機處理專業化程度不夠

與一些實力雄厚的公司相比,我國中小企業很難吸引到有關方面的專業人才,在處理問題上往往極不專業。還有一些經營者認為危機管理就是公關,公關就是請客吃飯,憑藉各種關係想暗中擺平。這不但失去了危險中發現轉機的機會,更有可能因為操作過程的曝光將會給企業形象難以挽回的損失。

中小企業通常不會在管理機構內部設置專門的危機管理機構,這對於大部分中小企業時一個沉重的管理成本,同時也沒有必要去建設完整的危機管理系統,因為中小企業面臨危機的概率和危機的嚴重程度由於其市場的相對狹小而相對較小。中小企業可以把危機管理「外包」給專門的危機管理公司,平時與這些專門的危機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這不僅解決了一部分管理成本的問題,而且解決了中小企業難以吸收危機管理的專門人才的問題。

結語

企業危機是可以管理的。只要處置得宜,非但可以轉危為安,甚至可以使企業更上一個台階。巨變的時代,商機稍縱即逝,搶先一步就是勝利,落後半步就是失敗。有了良好的企業危機管理機制,企業上下就會像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消防隊一樣,雖然它無法預測下一場火災將在何時何地發生,但它擁有一支時刻保持著高度戒備、有效率、有戰鬥力的團隊,能及時處理不可預期的危機事件。

每一次危機既包含著導致失敗的根源,又孕育著成功的種子。新時代,互聯互通、跨界融合,發現、培育以便收穫這個潛在的成功機會,就是危機管理的精髓。
推薦閱讀:

如何處理不去精神病院的精神病人?
對下屬授權之後,下屬開始越權,該收回嗎?
在中國做精品酒店會遇到哪些困難?
楊柳君:大腦自由才能成為合格家長
鐵路國營好還是私營好?

TAG:危機 | 管理 | 危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