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喜歡用快手APP?

在位於「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快手總部,公司創始人兼CEO宿華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喜歡用快手APP被很多員工叫做「華哥」。他們不叫他「宿總」或者他學生時代的網名「Big Bug」。其實,這位出生於1982年的CEO更喜歡被稱呼為「華仔」,要是哪天被人喊了「華叔」,他得「傷心半天」。

他所掌舵的快手,在過去幾年迅速成長。目前註冊用戶超過6億,被稱為「全民應用」和「流量巨頭」。

前面幾年,快手和創辦它的程序員們一樣低調內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宿華和他的快手開始嘗試走向人群、面對媒體,告訴公眾快手真實的樣子。

「我們更希望快手是這個世界的一面鏡子,照出這個世界最完整和最準確的樣子,不想因為精英的話語權更大,就讓鏡子里出現更多精英喜歡的畫面。」這位看起來有些呆萌、戴眼鏡的CEO說,快手的初心是平等記錄每一個人。

最近一年多,快手常常出現在輿論場中。

幾個月前,《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說,要正視「基層文娛剛需」。快手用戶群體跟中國互聯網網民的地域分布非常接近,因此才能夠對所謂「基層用戶」產生如此大的黏度。「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應該承認並尊重不同層次的文化娛樂消費需求」。

而在去年6月,另一篇叫做《底層殘酷物語: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作者從一種精英視角審視了快手用戶所呈現的「農村景象」。文末總結說,一邊是高鐵飛馳、高樓林立的北上廣深,一邊是快手中混沌沉淪的中國農村。兩個如黑白一樣對稱的板塊,正好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中國。

當時看完文章,宿華閃過一個念頭,要不要找這個作者聊聊,後來想想還是別打擾人家,算了。

在話題拉動上,那篇文章效果非凡,有一種觀點認為它是快手的軟文。宿華否認了這一事實,他為此還去後台看了數據,「沒有任何波動。」看似鋪天蓋地的熱議,與快手的覆蓋面相比,終究只是攪動了社會的某一圈層。

不過,隨後快手越來越多被議論時,宿華意識到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和人們認知存在一定偏差。在此之前,他覺得,埋頭做好產品就好了,「產品和技術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快手開始嘗試一些改變——宿華和他的夥伴們不再藏在產品背後,他們決定抽身出來,主動告訴大家,快手是什麼樣子。

有段時間,宿華和快手的另一位創始人程一笑,在多個公開場合提及:快手用戶的地域分布結構和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人群分布結構基本一致。中國一線城市人口佔比只有7%左右,另外93%的人都生活在非一線城市。真實的世界就是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

去年7月,宿華第一次接受媒體專訪。此前,網上關於他的信息只有零星的幾個關鍵詞:「清華大學畢業」、「在谷歌和百度工作過」……

有一次,創投圈自媒體「新經濟100人」記者跟宿華聊起那篇文章,打了個比方,「你很小的時候沒有人關注你。當你很大了,你還把腦袋埋在沙子里,裝作別人看不到你,但是人家會直接踢你屁股。」宿華聽完大笑。

最近一年多,快手不再「把腦袋埋在沙子里」。

去年下半年,快手的商業推广部、市場部先後成立。近一年半時間,快手的員工人數從兩百多人擴張到近千人,不過,工程師占員工的比重一直沒變,還是八成以上。

「馬上就要到1024了」,宿華笑著說。

在辦公區前台布景不設置logo,卻把橙色大logo高調地掛在了清華科技園科技大廈東邊的牆上。從五道口地鐵站出來,遠遠就能看到快手的位置。在一二線城市的地鐵、公交、電梯口的分眾屏幕上,都有快手的身影。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喜歡用快手APP

今年夏天,如果你走進電影院,會看到快手上分享自己生活的修車工人、熱衷於美食的家庭主婦、喜歡寵物的城市白領出現在大銀幕上,告訴觀眾:「藝術,不該只屬於精英。生活,沒有什麼高低,每個人都值得被記錄。」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喜歡用快手APP


推薦閱讀:

「朝核」問題像催化劑,日本韓國兩個老對頭會不會聯手對付中國?
朝鮮真的敢打韓國嗎?
來來來,幹了這碗香噴噴的古朝鮮狗糧
RunningMan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在韓國綜藝界的地位如何?

TAG:唐納德·特朗普(DonaldTrump) |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 | 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