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曹植的《野田黃雀行》?
全詩可分兩個部分。前四句為一部分。「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兩句用比興的手法作為開頭。又以一個「悲」字形容「風」,加強了自然景色代表的詩人自己主觀的情感色彩。大海無邊,風吹浪涌,驚濤駭浪,和首句所表現的極端的自然環境,實質上是對現實生活中政治風向的暗喻,曲折地表現了宦海的險惡風濤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內心的悲憤與憂懼。正是在這樣一種政治環境里,在這樣一種心情支配下,作者痛定思痛,在百轉千回之後,滿懷悲憤喊出了「利劍不在掌,結交何須多」這一自身痛苦經歷所得出的結論。沒有權勢便不必交友,這真是石破天驚之論!無論從傳統的觀念,無論從一般人的生活實際,都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來。正是由於它的不合常情常理,反而有了更加強烈的震撼力量,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悲憤。作者是一個愛好遊玩,珍視友情的人。這樣一個遺世獨立的風流公子,現在卻在大聲吶喊同詩人本性完全不相容的話來,不僅僅是用來警醒自己,更重要的是用來告誡世人,詩人內心的痛苦不難想像。
「不見籬間雀」是全詩第二部分的開頭。沒有權力甚至就不應該有與人交友的需要,自然不是詩人真心的想法,而是在特殊情形下不得已為之的述說。因此他運用了寓言手法,用「不見」二字引出了持劍少年救雀的故事。這個故事從表面看,是從反面來表達「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這一太能被眾人接受的看法,實質上卻是承接上一部分,進一步描寫自己內心的憤怒痛苦的感情。
詩人對當權者的痛斥,對無弱小者的同情,不難從詩句處得到。作者又進一步想像有一手執著利劍的少年,打開羅網放走黃雀,讓黃雀死裡逃生,直上雲天,卻又從天空俯衝而下,繞著少年盤旋,感謝他的救命之恩。顯然,「拔劍捎羅網」的英俊少年實際是作者想像之中自我形象的化身;黃雀「飛飛摩蒼天」所表現的輕快、愉悅,實際是作者在想像中解救了朋友急難之後所感到的輕快和愉悅。誠然,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在現實中的無能為力,讓詩人只能在幻想的場景中得到靈魂的解脫,實在是讓人為其一同悲痛。
推薦閱讀:
※文學的人性
※那一類書我建議你少讀為妙
※十大將軍的夫人誰最美?
※韓寒的像少年吧飛馳的作品主題是什麼呢?
※《致橡樹》的作者舒婷還寫得有什麼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