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地位僅次於鄧小平,為何關於他的報道鮮見報端?
1995年4月10日,陳雲因病逝於北京。
如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的訃告所說:
陳雲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
陳雲一生,是為中國各族人民徹底解放、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而頑強奮鬥的光輝的一生。
我很早就注意到陳雲,因為他是上海人。作為上海作家協會的專業作家,我理應把他的人生道路寫成書,告訴廣大讀者。
我注意到,在中國當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陳雲的地位以及影響力,僅次於鄧小平。如果說鄧小平決策的改革開放徹底地改變了中國命運的話,那麼,陳雲幾十年來非凡的貢獻便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但是關於陳雲生平的書,卻少之又少,關於陳雲的報道,也鮮見於報刊。
他的身世,除了當時《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上登載著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撰寫的一千多字的小傳外,鮮為人知。
一開始,我不明白內中的原因。我在採訪了陳雲的老秘書之後,方知其中的原委。
他們告訴我兩件事:
一是在大型攝影畫冊《鄧小平》出版之後,有關部門編了一本攝影畫冊《陳雲》。這樣的書,在出版之前,當然應該送陳雲過目。陳雲收到書稿之後,不置可否,壓在那裡,既不點頭,也不退還書稿。這樣,這本《陳雲》攝影畫冊就在陳雲那裡壓了多年;二是一家電視台拍了一部電視連續劇《陳雲出川》,寫的是陳雲在長征途中,奉命從四川前往上海,然後從上海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彙報遵義會議情況……電視台知道陳雲的「脾氣」,拍好後不送陳雲過目。這部電視劇播出了幾集之後,被陳雲知道了。陳雲馬上要求電視台:「停播!」就這樣,那部電視劇也就沒有播下去。
陳雲的老秘書告訴我:「首長很注意報紙、電視、出版物,不願意宣傳他個人。所以,誰要是寫了關於他的書,寫好了,必定要送他過目,而他一定會壓在那裡……」
秘書嘴裡的「首長」,便是陳雲。他們習慣於這樣稱呼他。
後來,筆者在1995年6月27日於中南海採訪陳雲夫人于若木,她證實了陳雲老秘書所說完全屬實。
于若木說,陳雲確實是這樣的脾氣。
她也以電視連續劇《陳雲出川》為例。那是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一名幹部寫的劇本,由四川峨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這位幹部在工作中了解,陳雲在紅軍長征途中,奉命從四川秘密前往上海,然後前往蘇聯。陳雲出川的過程,富有戲劇性。有一位曾經擔任四川雅安小學校長的席懋昭,在當時受組織之託,護送陳雲出川。於是,那位幹部根據這位校長的回憶材料,寫成電視劇本《陳雲出川》。此劇本經秘書和陳雲家屬商量,同意拍攝,未曾徵得陳雲同意。
《陳雲出川》拍好後,經有關部門審查通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陳雲晚年由於患白內障及青光眼,視力極差,不看電視,只聽新聞廣播──他每天早晚準時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半小時的「新聞聯播」。如果有事,總叫人把廣播錄下來,有空時補聽。陳雲不看電視,本來不會知道《陳雲出川》的播出。陳雲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向陳雲透露。殊不知,一位新來的護士卻不知道要對陳雲「保密」。她跟陳雲說起,昨日在電視里看到《陳雲出川》,很精彩!
陳雲一聽,忙問:「什麼《陳雲出川》?」
當他知道拍了這麼一部電視連續劇之後,當即叫秘書來,了解情況。他要秘書把劇本拿來給他看。看罷,他以為不能放這樣一部片子。他寫信給江澤民書記,要求停播……
陳雲不願意宣傳自己,很謙遜。早在1945年5月,陳雲便在中共「七大」上這麼說:
「假如你在黨的領導下做一點工作,做得還不錯,對這個功勞怎樣看法?我說這裡有三個因素:頭一個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黨的領導,第三才輪到個人。」
陳雲曾寫過這樣的條幅:
「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
1982年,在出版《陳雲文稿選編(1949── 1956年)》時,陳雲囑咐編者,在後記中要加上這麼一段話:
他在財政經濟委員會主持工作期間,幾乎所有的決策,特別是重大決策,除了他作了必要的調查研究以外,都是經過集體討論作出的。在具體工作中,薄一波同志起了重要的作用。當然,許多重大決策都是根據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作出的,或者是經過黨中央批准的。他強調指出,同志們在閱讀這卷文稿的時候,如果覺得那一段工作還有成功之處,決不要把功勞記在他一個人的帳上。
正是因為陳雲非常謙遜,所以關於陳雲的報道、文章,在他生前極少見諸報刊。于若木說,一位老同志關於東北解放戰爭的一篇回憶文章,送給陳雲審看。陳雲看後,雖然同意發表這篇文章,但把文章中關於他的內容都刪去了。
于若木又說,一家出版社的總編輯,對陳雲的書法作品很有興趣,收集了陳雲每年寫的條幅,想出版陳雲墨跡選,然而,未得陳雲同意,一直不敢出版。
陳雲十分明確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你們不要在外邊吹我,我的經濟的領導能力在小平之下,組織人事以前我搞過,可是,大政方針還是小平拍板,不許出我的書,宣傳我的東西一旦發現馬上制止。」
關於《陳雲畫冊》,于若木告訴我,被陳雲壓了七八年之久,直至去年陳雲病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負責同志再三勸陳雲「點頭」,以便在陳雲誕辰九十周年時出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真的畫冊都已經出版了。陳雲還是一直「拖」。後來,他勉強同意。但是,等畫冊出版時,他已經離世了。
甚至是《陳雲文選》,陳雲也不同意出版。陳雲向鄧小平建議不要出版《陳雲文選》。鄧小平說:「中央都通過了,出一下也好,很多不懂經濟的讀了你的書等於補課。」陳雲只得從命,親自修訂《陳雲文選》,然後送鄧小平請他定稿。
《陳雲文選》出版後,陳雲反覆強調:「我的『文選』都是過去的事情的總結,你們還是多看看小平同志的東西,他的講話有很多新穎的內容。」
不難看出,陳雲對鄧小平非常尊重,推崇鄧小平,總是把自己放在鄧小平之下。某次,鄧小平對陳雲開玩笑說:「大家封了我『總設計師』的頭銜,我看這裡也有你的功勞,你算是副總設計師吧。」陳雲說:「我們都是設計員,你才是總設計師。」
于若木還說及,陳雲是上海青浦練塘人。練塘鎮政府要整修他的舊居,他不同意。
後來,當地政府在故居旁修建了青浦縣革命歷史紀念館,要收集他用過的物品作為展品,他很堅決地說:「不能給!」
在陳雲先生去世後,我才著手他的傳記寫作,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幾經增訂,才終於寫成《他影響了中國——陳雲全傳》。
在全書之前,為了使讀者諸君對於本書的傳主——陳雲——在中共歷史中的地位有一概括性的了解,我認為,引用鄧小平的一段話,最為清楚、準確。
我們中國共產黨現在要建立起第三伐的領導集體。在歷史上,遵義會議以前,我們黨沒有形成過一個成熟的黨中央。從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李立三到王明,都沒有形成過有能力的中央。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是從遵義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劉周朱和任弼時同志,弼時同志去世後,又加了陳雲同志。到了黨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劉周朱陳鄧六個人組成的常委會,後來又加了一個林彪。這個領導集體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這就是說,陳雲是屬於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中的一個核心成員。
鄧小平接著又說: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建立了一個新的領導集體,這就是第二代的領導集體。在這個集體中,實際上可以說我處於一個關鍵地位。
鄧小平所說的「關鍵地位」,也就是說,在第二代領導集體中,陳雲是僅次於鄧小平的老一輩革命家。
在1930年的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二十五歲的陳雲,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在1931年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躍為中共中央委員;在1934年的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躍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這時,陳雲不過29歲。從1930年到1934年,不過4年時間,陳雲從中共上海法南區委書記,擢升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奠定了他在中共黨內的領導地位。此後,陳雲的黨內最高職務是在1956年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陳雲再度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
縱觀陳雲一生,主要是從事了5個方面的工作:他是在上海商務印書館領導工人運動起家的;此後在他的家鄉上海青浦領導農民運動;接著他領導中共中央特科,從事反奸工作;到了延安後則從事組織工作;此後,他轉為經濟領導工作,以至被人稱為「中共經濟專家」。
另外,陳雲還負責過中共的白區工作,做過軍隊工作和工會工作。
陳雲一生,雖有起落,但還算比較平穩,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得益於他出身印刷工人。所以,在共產國際強調要在中共領導層中加強工人成分時,他得以迅速提升;也正因為他出身工人,在「文革」歲月,雖不得不「靠邊」,但還一直是中共中央委員。
陳雲辦事向來穩健。他的座右銘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
這十五個字,是陳雲對其一生經驗的高度概括。
筆者第一次接觸陳雲,是在1978年。當時,筆者在采寫20萬字的《高士其傳》。高士其是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筆者聽高士其說,陳雲在延安時曾稱高士其為「紅色科學家」。慎重起見,筆者希望能夠得到陳雲的證實。於是,筆者前往北京三里河中國科學院,拜訪陳雲夫人于若木。她在辦公室里很熱情地接待筆者。她談了自己對高士其的印象之後,對於「紅色科學家」之稱表示無法肯定,要回家問一下陳雲……
兩天後,筆者給於若木打電話。她在電話中說,她問了陳雲,他記不清楚是不是說過那樣的話……
這是陳雲給我的最初直接印象。
1995年我在中南海陳雲家中再訪于若木時,她又提起高士其。她說,陳雲其實是很關心高士其的。在延安時,陳雲去看望過病中的高士其,而且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到國民黨統治區重慶為高士其買葯。那時,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很關心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的知識分子……
推薦閱讀:
※匿名捐款15年是怎麼回事?
※你覺得馬思純在《七月與安生》中的表現如何?
※郭沫若是否是「馬屁精」?
※這個男人也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了
※他擁有無盡黑暗的童年,卻在這一天被世人高歌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