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疾病和健康:中醫與西醫的認識有何不同?

這個問題,應該說仍然還是在認識方面我們中醫和西醫之間的差別,因為要想認清楚中醫,你也要認清楚西醫,這樣才能比較兩個醫學之間到底是互補還是對立?還是有一方是錯誤的?你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在中國現在中西醫並存的情況下,我們不從中中西醫比較的角度來談醫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現實,所以我們在談論中醫的時候一定是在中西醫比較著談的。

對於疾病和健康:中醫與西醫的認識有何不同

下面要講的就是中西醫在疾病認識上的根本差異是什麼,因為一般人看來,中醫和西醫是互補相干的兩個體系,看上去毫無可以關聯的,事實上是不是這樣?但是又是從什麼樣的角度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要談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看中西醫產生的歷史背景,中醫產生是在很早之前,幾千年之前,3000多年之前,實際上就已經逐漸形成了它的思想體系,然後逐漸形成了理論的體系,具體治療技術。它總的來講是產生於整個生產力比較落後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人們所能認識疾病,維持健康長壽,只能靠什麼呢?只能靠感官去感覺、感知,然後去頭腦思辨,這樣來認識人和環境的關係,然後去認識人的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問題,這就是中醫所產生的背景。正因為是在生產力比較落後,人們把人的感官、頭腦思辨實際上已經發展到一個頂峰,因為當人們藉助與工具的時候就頭腦就遲鈍了,就想我們每天騎自行車、坐汽車、開汽車、坐飛機,那麼跑步的水平肯定是下降了,那是找不出一個長跑冠軍的。但是中醫卻是在這樣一個不藉助任何的其他的西醫的先進工具的情況下,就能把人的生理、病理、人與環境的關係都能夠認識的非常的全面非常的深刻,所以這是中醫在運用感官和頭腦方面,在很早以前就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

對於疾病和健康:中醫與西醫的認識有何不同

西醫,它產生的比較晚,傳入到中國才100多年,它的產生是在西方自然科學發展以後才產生的,它是藉助了顯微鏡才發現了細胞,藉助於解剖對人的整個解剖系統搞得很清楚,現在又藉助於CT、核磁、超聲把人的結構搞得很清楚,藉助於化驗可以搞清楚人體內的各種生物指標、生化指標的變化,能夠追蹤它的變化狀態,西醫是在這些技術發展起來以後產生的。

所以說這兩個產生的背景不一樣,它們所用的認識事物的方式不一樣,西醫認識的和中醫認識的表面上看具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實際上應該說從認識疾病、治療疾病這個方面來講,它們的差別並不大。應該怎麼說呢?就是中醫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它所付出的代價是很小的,我說的付出的代價不需要那麼多的輔助人員,那麼多的設備,所以說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用,它使用起來很便利。那麼西醫就不是了,你不可能到哪兒都帶一個化驗室,也不可能帶上核磁、X光這些設備,所以說,它有它不便利的地方。因為它們認識的手段不一樣,中醫認識的手段是隨身攜帶,西醫認識的手段是在人身之外。因為是這樣,所以就決定了在認識的手段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還有一個差異就是中醫產生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所以說它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帶有中國文化的色彩,像道教裡面講的道、有無、陰陽、五行,這些對事物的分類,對事物認識的這些觀念在中醫理論裡面都打上了非常深的烙印。那麼西醫有不一樣了,西醫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所以什麼分子、原子、電子、細胞,它是在這樣的一個自然科學背景下產生的,所以說西醫的東西深深的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這就是說,它們認識的基礎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就是它們一個差異。

但是我覺得像這些差異可以說我們都能夠明白,但是具體到中醫和西醫具體認識上的差別的時候,這個就需要我們展開來稍微詳細的做一個解讀。在疾病認識上的根本差異主要是表現在兩個方面。

對於疾病和健康:中醫與西醫的認識有何不同

第一個方面,就是思外揣內的黑箱方式是中醫認識疾病的主要方式。就是中醫認識疾病的一個主要方式叫思外揣內,就是說通過對錶象出來的這些現象的把握來揣測內部發生的變化,這樣就是說,我在認識人體的時候不需要把它打開,也不需要做透視,我只需要做分析外在的變化就可以了,這是一種不打開人體的,就相當於不打開箱子我們猜箱子裡面有什麼東西,所以這是一個黑箱方式認識人體。

所以說,中醫認識疾病,中醫的理論幾乎都是在不破壞人體完整性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通過詳細的觀察疾病的臨床表現,來推測人體內部狀態,與西醫的解剖方式認識疾病是迥然不同的,西醫的這種解剖的方式認識疾病,這個叫白箱方式,就是打開箱子看裡面有什麼,這種情況比較能夠說的讓大家心服口服,好象這是最正確的方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是說任何事情都可以用白箱方式來認識的。所以說中醫在那種條件下使用的黑箱方式,到現在仍然是可以使用的,因為白箱方式不能任意去使用,但是不管是白箱方式也好,黑箱方式也好,它們都能夠認識疾病,治癒疾病,這就是說它們都能夠收到一個異曲同工的效果,就是說這兩個方式各有優劣,各有千秋,不能夠說哪個對哪個錯,只是說在認識的方法上不同而已。

打個比方,就是比如說一個西瓜在地裡面長在西瓜秧上面,這個西瓜到底熟不熟,西醫的方式拿刀切開一看就知道熟了,對不對?你切開了,熟了行了,可以摘下來下來吃了,可是你不可能運到遠方去賣,因為你打開了,不可能運到遠方去賣了。另外,如果打開是生的,你又不可能讓它再合上再長熟了,這種白箱方式在判斷它的成熟與否方面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這就是西醫白箱方式認識問題需要巨大的代價付出的,所以說有它的說的清楚的優勢,但是也有它付出巨大代價的劣勢,這就是西醫的白箱方式。

對於疾病和健康:中醫與西醫的認識有何不同

那麼我們種瓜的瓜農,在判斷西瓜的時候,基本上不會採取這種方式,因為要採取這種方式,那麼他這個西瓜的產量,最後種西瓜的收成要大幅度的減少。瓜農有一套辦法,他判斷這個瓜的生熟比白箱方式一點也不差,而且損失非常小,這就是黑箱方式,具體的表現是什麼?就是看看這個瓜的外部信息,看它的顏色是什麼樣?拍打一下聽聽聲音,然後摸一下看看手感,它是在不破壞西瓜完整性和生長條件下同樣作出了生熟的判斷,而且這個判斷代價太小了,一敲是生的再長兩天,一敲是熟的摘下來裝到車上運到遠方,對瓜農來講沒有損失,這種黑箱方式的優勢非常明顯。

那麼中醫在認識人體的時候採取的黑箱的方式,是不是類似這種呢?好,那你就知道了,這個思外揣內的黑箱方式,不毀壞整個生命體存在的狀態,也就是我不把你人體打開,也不把這個環境割裂開來,這樣的研究對於我們人,對於一個生物體的研究,可以說是非常非常好的方法,沒有一個方法比這個還有優勢。那麼白箱的方式對於我們一個生物體研究的時候,那就是人要付出很大的代價,X光透視要有X射線,抽血要出血,我要剖開看你肚子里長的是什麼東西,你要挨刀,這種白箱方式雖然講起來是多麼正確,但是也有非常不適用的劣勢。但是中醫呢,用黑箱的方式認識了,可以解決,但是對內部的描述不會像白箱方式的那樣精確和細緻,所以說這是中醫西醫在認識疾病上採取的兩個不同的認識方式,一個是思外揣內的黑箱方式,一個是白箱方式,這是認識疾病上根本差異的第一個方面。

對於疾病和健康:中醫與西醫的認識有何不同

第二個方面,實際上與第一個是相關的,那就是說,中醫認識問題從來都是從整體出發,也就是說從整體出發是中醫認識生命活動,認識疾病的一個最基本的方法。認識事物一般來講有兩條路線,一條就是從局部出發,逐漸認識整體。另一條就是從整體出發,逐漸搞清細節。這是兩個認識的方向。東西方文化選擇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路線,形成了各自的思維模式,我們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就很清楚了,在英文寫信封的時候,是先寫姓名,然後寫街道門牌口,然後是城市,然後是哪個省哪個國家,是從小到大寫的,所以他們的思維首先盯的是細節,然後再看到整體。中文的信封寫的順序,我想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很清楚,先寫哪個國家、哪個省、哪個城市、街道門牌號、然後是姓名,正好和西方的反著。所以說不但是從東方科學,中醫的認識路線上不一樣,就連我們生活中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不管怎麼著他們都是認識他們所面臨的整個世界,僅僅是認識方式不同,認識路線、方向不同而已。正因為它認識的不同,所以說他們看上去衝突非常大,但是隨著發展,從局部逐漸認識到整體,然後你從整體出發逐漸認識到局部,最後拿來一比較認識都一樣,殊途同歸,就像你描述一下北京的長安街它是什麼樣的,好,從西向東描述的話是一個,然後從東向西描述的又是一種描述,最後你走完了長安街,描述出來的繪成一副藍圖的時候,描寫的是沒有差別的。所以中西醫的差別只是在認識路線上的差別,在認識起點上不一樣,但是最終會殊途同歸的,就是搞的非常的精細,而且最好是把兩種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在什麼時候方便用什麼就用什麼,如果我們每一個人用這種思想指導的話,我們不會認為中西醫之間是打架的,是不可調和的,不會的,它們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而且在不同的條件下各有優劣。

對於疾病和健康:中醫與西醫的認識有何不同

整個西醫的思維模式,從局部開始出發,研究整體的認識路線就是西方傳統思維模式在醫學中的運用。從整體出發,逐漸的認識局部和細節,這是中國傳統的思維模式在醫學中的應用。應該說中醫的這種認識模式,它的優越性更大,因為什麼呢?如果從局部到整體地認識,代價太大了,而且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所以經常會研究著研究著最後走到死胡同裡面去了,因為總是看不到整體。中醫從細節研究整體的時候,細節上一看研究不對,和整體不符合,它就立即退出了,它就覺得不能這麼再走了。



推薦閱讀: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白衣天使的煩惱
為啥吃涼的會痛經?
很多人睡趴在桌子上睡午覺時身體會抖一下,為什麼呢?
支持知友「乾貨」的一點想法

TAG:醫學 | 中醫 | 健康 | 西醫 |